袁建伟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河南 郑州 450002)
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重要抓手。“党内监督失效,其他监督也必然失灵”[1],全面从严治党也就无从谈起。机关党内监督是全党内部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机关党内监督重要而迫切。各级党和国家机关是党代表人民执掌政权的重要阵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指挥部、参谋部,是党员最集中、执政骨干最集中、权力责任最集中之地,机关党内监督失效,其他监督也必然失灵。站位新时代,贯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要求,加强党内监督、提升机关党内监督质量,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固根本。
树立良好的监督“心态”,是提升机关党内监督质量的重要基点。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党内监督主体实施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但客观上看,这种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性还没有普遍的“内化于心”,监督中尚存在“功利性”“随性”“较劲”“叶公好龙”等不良心态。提升机关党内监督质量,必须强化党内监督教育,让“大胆监督、依规监督、常态监督、全面监督”成为一种自觉。一要抓住关键少数,促重点对象立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因此,强化党内监督教育,必须把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领导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作为重点教育对象。以对重点对象的教育引领和带动机关党员干部的教育,促进党内监督教育层层传导,提高监督主体的觉悟。二要坚持对症下药,以正确观念正心。当前,机关党内监督中存在以下认识误区:“有的把监督视为不信任、有的把监督仅仅视为约束、有的把监督视为‘挑刺’、有的把监督等同于‘反腐’、有的把监督视为仅仅是纪委(纪检组)的责任、有的把监督仅仅视为党员的权利”等。针对这些认识上的误区,要围绕“为什么要监督、谁来监督、监督谁、怎么监督”,针对不同类型的干部,科学设计教育内容,通过教育着力树立和强化以下监督观念:党内监督失效,其他监督必然失灵;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是约束更是关爱;党委(党组)书记是党内监督的“第一责任”人;党内监督要强化政治监督;党内监督人人有责等。三要改进教育方式,让监督教育入心。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党内监督教育更具时代感、更有科学性、更能入脑入心,并力求常态化、生活化。着力推进“智慧党建”,将党内监督教育更紧密融入网络、融入生活;着力推进党内监督教育的系统化、常态化,使教育及其效果能够互相衔接、相互促进;着力推进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的互补,充分发挥两类教育的不同优势,最大程度地促进引导力和警示力的共振。
“责任”是提升机关党内监督质量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2]提升机关党内监督质量,要围绕抓实责任,补短板,强弱项,出实招。一要把准改革脉搏,完善机关党内监督责任格局。要及时跟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理顺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基层党组织、基层纪检组织(纪检委员)在机关党内监督中的相互关系,着力构建责任明晰、衔接紧密、运转有序、行动高效的机关党内监督格局,为机关党内监督主体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布好“局”、谋好“篇”。二要抓实“第一责任”,强化“第一责任人”监督引领力。机关党内监督是由多个监督主体组成的,而党组(党委)担负主体责任,党组(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在机关中,有的“第一责任人”对“第一责任”认识不够清、把握不够准、履责不到位,有的甚至把应担当的责任部分“下放”给了基层党委、基层纪委。为此,要根据行业、系统、部门特点,以清单形式细化“第一责任”的具体内容、明确“第一责任”履行程序和方法,以常态化的问责激发“第一责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三要加强基层纪委建设,提高机关纪委监督能力。随着纪委监察委派驻机构建设改革的深入推进,机关纪委的监督职责凸显、任务更加繁重,也使机关纪委建设在制度保障和人员保障上的短板凸显。针对这两个短板,一方面,要着眼于纪委监察派驻机构建设改革提出的新要求,科学定位新时代机关纪委的职责并完善其工作规范,从制度上保障机关纪委的监督责任不缺位、不越位。另一方面,要适应机关纪委担负新任务的时代要求,加强机关纪委工作人员的配备,在党员干部较多的机关配备一定的专职工作人员;在党支部委员会中设置纪律检查委员,在党员人数较少且不能建立支委会的支部探索设立纪检监督员。
“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3]党的十八大以来,机关中党的组织生活整体上得到加强,但“不规范、不认真、不严肃”的问题在一些机关尤其是基层机关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提升机关党内监督质量,促进机关党内监督常态化开展,必须着力严格机关党的组织生活。一要强化标准要求。要以推进机关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为契机,深刻总结党的组织生活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大力推进党的组织生活的标准化,对党的组织生活特别是党支部组织生活做出更严格、更清晰的规范,明确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责任,增强可操作性和刚性。二要加强基层培训。针对相当一些党员干部对党的组织生活的规范知之不全、知之不清、知之不准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大组织生活规范的教育培训。要以机关基层党组织书记特别是党支部书记为重点,强化对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关于党的组织生活的实务的专题培训并制度化,使党的组织生活规范为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所熟知,使新鲜的经验为更多的基层组织所掌握。三要鼓励基层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生活一定要创新,不创新,那形式也巩固不住。适应时代发展和党员队伍的新变化,推进党内生活创新,使党的活动更富有时代气息,是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感染力的现实要求。要鼓励基层党组织从实际出发,紧扣时代脉搏创新党的组织生活,增强党的组织生活的时代性、实效性。要组织开展创新案例征集和推介,让创新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得到运用。四要强化压力传导。与全面从严治党自上而下向纵深发展的态势相对应,机关党的组织生活质量总体上也呈现出层级化的特征,层级越高的机关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程度相对较高,相对而言,越往基层问题就越多、质量参差不齐。迫切需要上级党组织定期不定期对基层党的组织生活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压力传导、促进动力激发,对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批评指正、责令整改。
提升新时代机关党内监督质量,动力在改革,特别是党内监督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制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党内监督的“四梁八柱”已经建立起来,监督的制度保障更加有力,但与党内监督“四梁八柱”相匹配的制度体系的完善还有一个过程。从机关党内监督看,要坚持依照党规党法,把握重点难点,创新制度设计,突出四项任务。一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必须坚持、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4]当前,民主集中制执行中既存在党内集中不够的问题,也存在党内民主不够的问题。迫切需要围绕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与之相匹配的执行制度体系。要从更高层面对部门党组(党委)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做出更权威有效的规范,从实体到程序诸方面制定刚性的实施细则,规范权力行使。二要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最大程度保证其监督功能的实现。注重开展严肃认真的党的组织生活并使之制度化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关于党的组织生活的制度却散见于党章党规和有关文件中,缺乏统一、权威的规范,亟待系统化、规范化和法规化。比如,关于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在不同的正规读物中甚至同一个权威的官方网站就能看到不同的版本。同时,有些规定出台的已经比较早了,不完全适应于新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与时俱进。建议对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进行全面系统梳理,出台权威、统一的党的组织生活方面的专门党内法规。三要健全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公开”蕴含的监督效应。党务公开是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前提,政务公开是实施党内监督的重要外在条件。党务政务公开制度的顶层设计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关键在于落地。要紧密结合机关实际,制定好《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的实施方案,编制党务公开目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建立健全相配套衔接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提升党员干部知情权含金量,让各项工作特别是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四要健全党员民主监督制度,强化自下而上的监督力度。党员民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基本方式。在党内监督中,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坚强有力,但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还相对较弱,特别是党员对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对党组织的监督力度有待加强。有一些党员干部或不敢监督、或不愿监督、或不会监督,这些问题与党员民主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不无关系。要完善党员民主监督制度,着力强化监督者安全的保障、优化监督的方法手段、加大监督的正向激励等。
所谓党内监督文化,是指党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关党内监督的制度规范、心理、观念与思想体系等方面的总和。在党内监督中,党内监督文化发挥价值规范、精神凝聚和思想引领等作用,影响着党内监督的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5]党内监督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培育先进的党内监督文化,对于提升机关党内监督质量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建设机关党内监督文化要始终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主基调,弘扬风清气正、扶正祛邪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开展党内监督的良好氛围。一要把正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围绕“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政治自觉,严守政治纪律,确保党内监督文化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二要厚植思想根基。把用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头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树立和弘扬正确的监督观,增强党内监督的思想自觉,厚植机关党内监督文化的思想根基。三要强化监督实践。保持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基层组织生活,强化良好有效的制度约束,让党员干部形成习惯于在监督下工作的行动自觉,以优良行为促文化培育。四要注重落细落小。坚持把严格的党内监督融入日常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细抓实、抓预防,严格党的组织生活,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用党内监督的严肃性和刚性要求抵制压缩不良文化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