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2018-03-31 14:20:42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年3期
关键词:高水平实验室大学

朱 榕

(广东工业大学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广州 510006)

0 引 言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要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1]。2015年4月,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文件提出力争用5至10年,建成若干所具备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大学,培育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重点学科。根据意见,2015年至2019年,广东省政府将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2],同时省政府批准中山大学等7所高校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等18个学科项目分别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3],广东工业大学也是7所入选高校之一。高水平大学建设,必然离不开一流人才以及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支撑,而一流人才的培养引进以及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建设又离不开一流实验室的支撑。因此,做好高水平大学建设背景下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石之一。

1 高水平大学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务院和广东省关于高水平大学文件的出台以及广东省对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对于广东省相关高校既是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又是重大的挑战。我们在充分把握机遇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4]。如果把握好机遇,研究并用好政策,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的统筹规划和管理,积极稳步推进建设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才能实现预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如果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有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调研论证不充分,建设方案制定的不够科学,专项资金规划使用不合理甚至出现浪费现象,则很难实现预定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错失良好的发展机遇。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勇于改革创新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对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尤为重要,进一步加强培养科研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是改革创新的重点,是进行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高水平实验室作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数量与水平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是否具备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5]。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必将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认真总结和梳理高校在以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对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高校实验室建设现状

高校实验室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办学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6]。高校实验室具有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双重功能,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实践验证以及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实践基地。毋庸置疑,各高校的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导致实验室不能完全胜任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任,甚至存在闲置和浪费现象。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主要问题有重项目申报、轻规划论证,重基础建设、轻运行管理,重规模数量、轻利用效率,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等。只有正视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和改革创新,进而完善和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才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1 硬件建设中存在论证不充分

高校实验室硬件建设是否科学合理是直接关系到今后实验室在实际运行中能否发挥重要作用的首要环节。许多高校对于实验室建设都有一定的规范化程序,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建设流程。但是实验室硬件建设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同专业的实验室涉及到技术层面的问题差异很大,所以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只能局限于对宏观层面的规范和指导,很难也无法对技术层面加以明确限制,这就对具体制定建设方案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处理不当就难免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各高校实验室硬件建设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违规现象,在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过程中大家对项目申报的积极性都很高,但这种积极性往往体现在对资金的获取,而对于建设方案制定的重视程度和花费的精力往往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在建设方案的起草过程中,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申报单位对于方案起草的引导和监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受到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的责任心、工作经验、专业素质、业务能力等多种因素限制,往往存在前期调研分析不深入、方案制定不科学合理、后期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同时也因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存在制定建设方案时往往以专业为主,各专业团队之间缺乏沟通协调,相关专业建设方案不成体系。以专业课程为基础建立的实验室是大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各自为阵的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造成相近专业实验室重复建设、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无法有效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共享[7]。

2.2 运行管理中存在科学规范不足

许多高校实验室在日常运行管理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对实验室效益和人才培养都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8]。

(1)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高校实验室一般来说都有比较健全的运行管理规章制度,但仍有存在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如果能严格执行、落到实处,还是能大大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但事实是许多规章制度执行,往往局限在开会说说、墙上挂挂、能够应付上级检查,却在狠抓落实方面存在不足。有些高校实验室虽然人员配备齐全,但人员任务分工有时不能落到实处,岗位职责无法认真履行,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处理甚至无人负责,没有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实验室运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高。高校实验室开放式运行管理一般可分为对外和对内开放式运行管理,对外开放式运行管理一般是指对本校以外的人员开放,实际操作的难度比较大。对内开放式运行管理一般是指对本校以人员开放,又可分为日常工作时间以内开放式运行管理和日常工作时间以外开放式运行管理。日常工作时间以内开放式运行管理,无论是否有按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项目,实验室都要保持正常运行状态,首先保证按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能够正常进行,在无教学计划安排实验的情况下,实验室随时能够满足学生或教师教学计划以外的实验要求,当然一般需要事先预约。日常工作时间以外开放式运行管理,主要是满足学生或教师教学计划以外的实验要求。大多数高校都能不同程度地做到日常工作时间以内开放式运行管理,基本上能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仅满足于按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验项目,在无教学计划安排实验的情况下设备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还有许多实验室仅用于实验教学或科研开展,对学生开放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更无法满足学生自发性探索的要求[9]。

(3) 设备使用登记不规范。实验设备使用登记纪录是评估实验室是否发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关键技术文件,由于有些高校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或设备使用人员对使用登记要求理解不到位或者嫌麻烦不按要求登记,造成设备使用登记不规范,使用登记记录难以反映设备实际使用情况,致使对日后设备使用效率的评估埋下隐患。

(4) 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各高校不同程度存在实验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或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到设备的完好率以及日常的实验运行质量,造成实验室整体功能有所下降。

2.3 管理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许多高校实验室除了建设以及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外,还存在实验室管理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高校实验室长期被定位为教辅单位,实验室人员属于教辅编制[10]。这种定位会造成高校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实验教学不如理论教学重要的错觉,也会使专职从事实验室管理和教学的人员有不受重视的感觉。同时,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但承担着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还承担着实践教学的任务,这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操作能力要求比较高,为此平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劳动。此外,实验室管理人员则要实行坐班制,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压抑感比较强,造成一些管理人员无法专心从事实验室工作,导致队伍稳定性差。

实验室系列职称评定制度亦是造成队伍稳定性差、人员流失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室职称评定的最高职称为高级实验师,而高级实验师职称只相当于副教授,限制了个人的发展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荣誉,很多有成就和有工作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定上升空间受到限制后,都会考虑转岗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必将影响到实验室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3 改革与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管理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软实力,没有高水平的管理,很难建设高水平大学[11]。实验室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开展科学研究与科学实践、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将会成为衡量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以及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背景下,加强高水平实验室建设,改革和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开展科学研究与科学实践,将会成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加强人力、物力与财力投入,使其相应学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之一[12]。因此,改革与创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针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是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宏伟目标不容忽视的有机组成环节。

3.1 规范实验室建设程序

实验室硬件建设是整个实验运转体系的第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实验室硬件建设是否科学合理将是决定实验室能否科学高效运转的首要因素。因此完善实验室硬件建设的程序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最大化发挥制度和程序的保障作用,对提高实验室的建设质量至关重要。针对实验室硬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水平大学实验室建设试行应以专业群为单位的建设机制、责任倒查机制以及建立方案多级论证制度等改革举措。

(1) 以专业群为单位的建设机制。将有一定关联的专业划分为专业群,并以此专业群为基础成立专业群实验室建设委员会,专业群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由该专业群中各专业的专业带头人组成,专业群实验室建设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由委员会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专业群实验室建设委员会负责实验室建设的前期调查研究、方案制定、方案初步论证等工作,该工作由主任(或副主任)主导并实行主任(或副主任)终身责任制。实验室建设方案是由专业群中的各专业负责人共同制定的,在方案制定和论证过程中,就可以考虑各相关专业实验资源的共享,避免出现各自为阵、重复建设、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等弊端。

(2) 建立责任倒查机制。根据实验室建成后的实际运转情况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行日志,该运行日志应准确反映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如果出现实验设备利用率严重偏离建设预期,就启动责任倒查机制,如果是属于实验室建设的前期调查研究、方案制定、方案初步论证等工作流于形式,未按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就可界定为责任事故,就要进行严肃问责。该做法可对责任人因为缺乏责任感而重项目申报、轻规划论证,重规模数量、轻利用效率等消极因素进行有效制约。

(3) 建立省、校、院多级建设方案论证制度和论证专家库。多级建设方案论证划分机制可根据实验室建设的投资规模进行分档设计并形成制度性文件,实验室建设方案根据投资规模档次来确定需要经过几级论证,充分发挥学科领域专家在实验室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该做法可解决专业群实验室建设委员会成员因为工作经验缺乏、专业素质不够强、业务能力不够高等客观因素造成的实验室建设方案制定不够科学合理的短板问题。

3.2 完善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管理作为一门软科学自然是第一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充分发挥管理在实验室运行中第一生产力的核心作用,对保障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至关重要。管理制度作为实现管理目标的规范化手段,应该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点来抓 。华南理工大学明确提出“管理制度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13],这一理念的提出折射出管理制度越来越受到高校治理者的重视,要保证高水平大学建设实现预期目标,就一定要重视制度建设,包括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的建设。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的建设和不断完善一定围绕着科学化、实效化、信息化进行,这是保障实验室科学高效运转的根本。

(1) 科学化。科学化就是制度的设计和制定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相关政策、符合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同时相关制度要配套衔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就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规律的真实写照,所以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的设计制定首先要符合实验室运行管理的客观规律。相关政策不论是国家政策还是本省的政策,都是指导改革和开展工作的行为准则,也是引导我们实现预期任务的目标导向,违反相关政策,我们的改革和工作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和方向,就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犯错误,所以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制度的设计制定也必须符合相关政策。设计和制定制度时也一定要符合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学习和借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的内涵和理念,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地区和本单位的客观实际的实验室运行管理制度,这是设计和制定制度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 实效化。实效化就是制度的设计和制定一定要保证质量以及实际运行效果。要保证制度设计制定的质量,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现现行的改革政策和措施有机结合,对已有的制度进行全面查漏补缺,对原则的表述要清晰具体、避免出现歧义,对一些具体的规定需要制定实施细则加以明确,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并能保障健康有效的投入运行。比设计制定制度更重要的是着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制度设计的再好,如果不能确保落地执行,则该制度的制定将会变得毫无意义,确保设计制度能够有效运行,是提高制度实效性的重要保证。要落实管理制度就必须有专门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14]。因此,要保障制度建成后能够有效运转,发挥制度的实际效能,还需要建立健全执行制度的相关机构和保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各项落实措施,以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 信息化。目前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大数据、云平台以及互联网+等概念已风靡全球,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信息化是时代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的必然要求,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在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不断推广应用,对全面提高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效率和运行管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已经建立了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系统由仪器设备预约、授权、计费、效益统计等部分组成,实现了大型仪器设备自动化管理,设备运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15]。

3.3 创新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16]。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甚至是第一要素,因此,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将是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知识结构高的实验队伍不仅教学、管理水平高,而且开发新实验的水平、创新能力也强[17]。高校要通过制度建设,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制定先进的激励机制,吸引高水平教师进入实验室[18]。目前各高校对人才队伍建设都非常重视,都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出台,但各高校现行的政策和制度一般比较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而在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方面问题不少,特别是在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更突出,这是造成实验室人才队伍不稳定的和流失的主要原因,必须要对症下药、大胆改革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尽可能维持实验室人才队伍稳定和留住人才并保证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4 结 语

高校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在人才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校的科研水平,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只有正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研究探索和锐意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和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才能为提高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 2015-10-24.

[2] 中国教育新闻网. 广东省政府将安排50亿专项资金建设高水平大学[EB/OL]. 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502/t20150209_612792.html, 2015-02-09.

[3] 广东省府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名单的通知. [EB/OL].http://zwgk.gd.gov.cn/006939748/201507/t20150713_590730.html, 2015-06-30.

[4] 周 济.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6(1):9-13.

[5] 周 济.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的演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9):5-10.

[6] 牟志平, 汪 涛.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31(7):401-403.

[7] 韩春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8):189-191.

[8] 张玉平,徐 洲,林忠钦.新时期一流大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64-66.

[9] 殷静燕.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1):36-37.

[10] 韩宇男,吴伶锡,周并举.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0(7):224-226.

[11] 张德祥.高水平大学建设要重点处理好的八个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6):21-25.

[12] 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4-206.

[13] 刘树道.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经验和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1):1-6.

[14] 郑 艳,张 璇,陶冬冰,等.中美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对比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32(3):223-226.

[15] 杨 威,尚海茹,冯国奇,等.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与制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3):255-257.

[16] 搜狐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http://www.sohu.com/a/64750377_200428, 2016-03-21.

[17] 孟昭霞.高校实验室创新性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202-205.

[18] 施 静,赵宇艳.高校实验室创新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60-263.

猜你喜欢
高水平实验室大学
四个聚焦保障高水平安全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中国外汇(2022年12期)2022-11-16 09:10:38
“留白”是个大学问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