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研究综述
——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

2018-03-31 13:29:13王浩浪
社科纵横 2018年8期
关键词:序言共产党宣言宣言

王浩浪 王 科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4)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1]。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如何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思维呢?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为《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不但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是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圣经”。由此可见,研读《宣言》的意义就十分重大。作为《宣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七篇序言,高放先生曾有过形象的比喻,“把《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形象地概括比喻为七把金钥匙,有助于开启《共产党宣言》这座真理库。”[3]理解和把握七篇序言的内容是打开《宣言》真理库的金钥匙,综述目前学界对七篇序言的研究情况,将有助于我们更加透彻的把握《宣言》中的本真精神和序言的内在思想和历史地位。

一、《宣言》的七篇序言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

1847年11月,马克思、恩格斯在伦敦受共产主义者同盟委托起草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纲领。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三易其稿最终以《宣言》的形式在伦敦出版。《宣言》一经出版,就得到广泛的传播、翻译,正如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说“《宣言》最初是用德文出版,它用这种文字在德国、英国和美国至少印过12种不同的版本。”[4]从1848年2月到1895年8月恩格斯逝世,“《宣言》共有过130个左右的版本(含手抄本),覆盖了18种语言文字。”[5]《宣言》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播,证明了其内在原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也与七篇序言有直接的关联。七篇序言分别为,1872年德文版序言、1882年俄文版序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其中原文分别采用德文、英文、法文撰写,前两篇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剩余五篇由恩格斯独立完成著。马克思、恩格斯对每一篇序言的态度都是极其严肃的,1876年4月4日马克思致信左格尔说,“我们想着手审阅《共产党宣言》,但作补充的时机还不成熟”。[6]每一版的序言都是对当时情况的变化做出新的总结,因此了解序言当时的历史背景就显得十分必要。

19世纪30年代,西欧工人运动风起云涌,1831年法国工人大罢工,1836年英国工人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展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运动的失败表明了需要由无产阶级建立坚强的政党来领导工人运动。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欧洲大陆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德国革命,法国二月革命。1948年巴黎工人六月起义遭到了失败,但是表明了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革命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19世纪60年代起,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竞争日益激烈,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发生了一系列大事件,1864年第一国际的成立,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年发生巴黎公社起义,1872共产国际在海牙代表大会召开,1875年哥达代表大会召开,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时期实现了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立场的转变。两人参与了现实的革命的运动,从法国六月起义的失败,到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解散,再到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现实的运动为两人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在《1848年—1849年的法兰西的阶级斗争》中,首先使用了“无产阶级专政”概念,阐明了无产阶级斗争的理论与策略,还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论点;在《路易·波拿马的雾月十八日》,指出无产阶级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获得农民的支持,才能形成合唱。在《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的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7],必须建立自己的政权机构来代替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以上这些历史背景,都为马克思、恩格斯创作序言提供重要的支撑,也反映了序言是对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是对《宣言》中的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

二、当前《宣言》的七篇序言研究概况

(一)对《宣言》单篇序言的研究

对1872年德文版序言的专门研究。有学者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为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编辑部出版《共产党立言》新的德文本,联合写了序言。此版序言具有十分重要地位,检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集中论证了“这个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8]。比如,对《宣言》第二章末具体革命措施没有意义的论证;阐明工人不能现成掌握的国家机器的缘由;对当时社会主义文献的批判的不完全性,比如后来又出现了拉萨尔主义、工联主义、巴枯宁主义。[9]

对1882年俄文版序言的研究。有学者分析了此版序言的写作原因、经过、发表。认为,序言是应查苏利奇和圣彼得堡委员会对关于俄国公社的命运这个问题的回复。阐述了马克思对俄国问题的研究与《序言》的关系,认为在《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信》、《致查苏利奇信》两封信中的对俄国革命跨越西方资本主义道路的可能性这个思想和《宣言》保持了连贯性,只是在《宣言》中得到明确的表达。最后,论述了序言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10]

对1883年德文版序言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宣言》中第一章结束的“两个必然”(即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和此版序言思想的高度一致。具体阐述:第一,资产阶级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产物。封建社会是资产阶级赖以产生的条件,新生资产阶级发展起来的生产力与封建所有关系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全面代替封建主义。第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的世界面貌的变化。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力急剧发展;统一民族国家形成;世界市场的开拓;农村屈服于城市,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三,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者与无产者的对立。实质为阶级社会中的阶级斗争。第四,“两个必然”必然实现。[11]

(二)对《宣言》七篇序言的方法论、创作背景及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研究

有学者认为,序言的创作历史就是把握正确方法论的过程,具体运用了实事求是方法、历史主义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创新思维方法,从而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2]有的学者从具体的历史情境视角来分析认为,每一篇序言的创作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都是根据历史的推进和演变以及各国具体的理论宣传需要来决定是否为《宣言》起草新的序言。其中,当时欧洲大陆以及世界各地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马克思、恩格斯在同一时期所撰写的其他著作和研究手稿、读书笔记是两个重要的维度。[5]有的学者以序言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为依据,对序言的解读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序言碎片化译介,初步确立了文本地位,起到了解读和宣传《宣言》的作用;第二种模式是序言呈现附属式解读,生成了文本意蕴。比如,序言对《宣言》的内容进行了肯定和修正、注释和说明,并升华了正文的文本形象和地位。[13]

(三)以序言中包含的某一种特征来研究

有学者认为,要完整把握《宣言》中的全球化思想,必须将序言与《宣言》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全球化思想在序言中具体表现为三个维度:首先是《宣言》的不同文本及其全球性传播;其次是《宣言》的序言中的资本主义全球化视域;最后是《宣言》的序言中的社会主义全球化视域。[14]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精神贯穿了七篇序言的全过程,理论创新精神在序言中的具体表现为:及时修改《宣言》中某些已过时的观点、不断补充《宣言》中不够完善的内容、紧密联系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理论创新的实质是继承和发展,序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密切联系实际。[15]有的学者认为,《宣言》及其序言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实践智慧的三个维度,即历史、空间、批判;同时实现了实践主体、辩证法和历史情境三者的有机统一。实践智慧是对辩证法的运用与超越;实践智慧及其内在规定性丰富了辩证法的社会本质。[16]还有学者认为,实事求是精神贯穿了序言的一条主线,必须实事求是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17]

(四)对《宣言》的七篇序言作整体性的研究

有的学者对七篇序言的具体内容作了初步的比较分析与总结。比如,对七篇序言篇幅长短、作者、写作地点、出版地、所用语言进行了说明。对序言的内容总结,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回顾《宣言》译本的传播历史、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脉络、无产阶级的联合的实现问题、《宣言》的任务和对其的科学评价、恩格斯治学严谨与为人原则及对反面人物客观而全面的认识。[18]有的学者对序言的主要思想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比如,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理性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化认识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坚持统一战线。[19]同时,序言中的思想也对中国共产党建党有重要启示,比如党的纲领建设、党的性质建设、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学风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还有学者认为,序言中包含了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无产阶级专政问题,落后国家能否跨越“卡夫丁峡谷”,关于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问题,关于民族独立与国际联合问题。[21]以及序言中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真理、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精神。[22]

(五)以其他视角研究序言

有的学者从序言中包含的理论思想论证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一致性。从恩格斯的笔记问题研究,即1872年德文版序言与1882年俄文版序言的文献签名都是恩格斯个人笔迹与两人共同署名看,并不能否认两人一致的革命理想;对俄国革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并不存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法不一致的说法;从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俄文版序言总结《宣言》的基本思想与《宣言》正文的思想保持了一致性。[23]

三、当前研究现状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近年来,学界通过从多个视角对序言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助于大家理解和把握序言的思想内容、历史地位等。研究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序言中包含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阐述。比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民族独立与国际联合的关系、“两个必然”(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同样不可避免)。第二,从多个视角研究序言中内涵的精神。比如,序言坚持了实事求是方法、历史主义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创新思维方法,体现了理论创新的品质;展现了全球化维度;论证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一致性;对当代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有重要的启示等。第三,对序言的历史地位做出了客观的评价。认为整个七篇序言是对《宣言》的继承与发展,两者是统一的有机整体。比如,序言中坚持了《宣言》的基本思想与原则,发展了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落后国家可以直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等。

学界关于序言的探讨、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其的理解与把握。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薄弱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序言的研究整体上不重视。笔者在知网上以《宣言》序言为主题查询,只有76篇文献,其中还存在不相关的文献,以序言为主题的专著更少(目前笔者还没有找到一本专著);对比而言,研究《宣言》的文献、专著汗牛充栋,每年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纪念会都有召开。第二,对序言的研究总体上不充分。七篇序言中,只有1872年德文版、1882年俄文版、1883德文版以专题的形式发表了论文,剩下的四篇都是在相关论文中提起、阐述。事实上每一版的序言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现有的文献对序言的版本、历史背景、传播情况做了一定的考证,但仍有深入的空间。以传播情况为例,学界重点研究了序言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却鲜有研究在前苏联、俄罗斯、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中的传播情况,而只有研究这些地区的传播情况,才能更加全面得出序言及《宣言》在历史地位及现实意义。第三,对序言的研究局限在和《宣言》的关联。《宣言》是1848年发表的,而序言的发表时间从1872年到1893年,两种文本的时间跨度有45年之久。所以,应该把这一段时间反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书信、实践活动关联起来。比如,著作可以关注《哲学的贫困》、《共产主义原理》、《关于波兰的演说》、《危机与反革命》、《资产阶级与反革命》、《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共产主义者同盟告中央委员会同盟书》、《德国农民战争》、《路易·波拿马的雾月十八日》、《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书信可以关注《致弗·阿·左尔格》、《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等;实践活动可以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参与的法国大革命实践、指导第一国际、与蒲鲁东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的斗争等。第四,研究序言的思想对中国的启示缺乏时代性。学界一般都把对中国的启示总结为,坚持唯物史观、实事求是的方法、与时俱进的精神等。这当然是应该坚持的,那么是否能够更进一步结合当下的中国。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和深层次和根本性的改革。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我们能否从理论与实践的维度来论证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是新时代的《共产党宣言》。

四、对序言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为了进一步客观、全面的把握和评价序言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加大研究序言的力度。补齐单篇序言的专题研究、出版以序言为主题的专著、开展序言的学术研讨会。全面梳理每一篇序言的历史背景、传播情况、翻译版本等。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角来研究序言与相关文献的内在关联性。第二,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范式。从历史学、传播学、翻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宣言》序言的内容、结构以及为什么传播范围广、影响大?是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存在借鉴意义?第三,进一步发掘《宣言》序言对中国现实意义的启示。比如,论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的《共产党宣言》,探讨中国智慧、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宣言》序言中包含的思想关联;“两个必然”的时代意义、民族革命与国际联合的关系等。第四,突出序言内在思想的现实针对性。面对各种资本主义思潮泛滥,社会热点,主动出击,增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猜你喜欢
序言共产党宣言宣言
序言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1:56
序言
航空学报(2022年4期)2022-06-08 03:40:32
序言
青春宣言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48
《名人传》序言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40
柔软宣言
脱贫宣言
心声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0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TA宣言
女友(2015年9期)2015-05-30 03: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