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是味道,是情结,是传统,是文化,它穿越千年,行走于乡村街头巷尾中和都市高楼大厦间。只要滚烫的血脉里氤氲着华夏民族的情感,你就永远也低挡不住那撩人的年味儿。我在乡村度过了二十二个年节,灵魂深处对年的理解全是那时的记忆。买爆竹、送灶神、贴门神、赶庙会、拜大年、吃年夜饭、走亲访友……这些活灵活现的场景就像“年”这棵大树上的枝枝节节,实在让人心驰神往。乡村的年味儿浓得化不开,让人能赏玩到十足,体悟到深透。城里也有年味儿,只不过像天边飘飞的云朵,淡淡地来又淡淡地去,让人不会产生太多的情趣。不串门,不寒暄,大街小巷空空荡荡,只有寒风夹杂着从乡村飘来的火药香味儿穿巷口而出,清闲得很,缥缈得很。当然,聚餐是有的,公园里也能走出零星的三五个人,但与熙熙攘攘赶庙会和浩浩荡荡拜大年自不可同日而语。当然,年节怎样去过,纯是一种心境,来不得半点强求。钱钟书过年,谢绝来客,潜心读书;冯骥才过年,“闭关”与笔墨独家对话,这不都是一种情致吗?你也可以与家人独处,尽享天伦之乐;也可以云游四海,浪迹天涯;更可以围炉煮茗,捧书夜读……只要你觉得幸福。
作家 孙守名
清晨,59岁的民警吴学聪站在派出所院坝点了一根烟,望着苍茫大山,望着山下奔腾的落雁河,仿佛第一次看见一样,仿佛永远都看不够一样。说来很多人都不相信,连我这个警察也不相信吴学聪这一辈子就驻守在这个深山里的曹营派出所,完成了警察生涯的所有轮回。吴学聪的眼神谈不上深邃,但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微笑让人觉得有亲切感和安全感。他是有故事的人。部队转业后,他成为宜宾珙县曹营乡乡长,但当一名警察才是他的志愿。1993年,他由乡长转为乡派出所民警,后来干到副所长,再干到所长,如今年纪大了又主动让位成了民警,目前即将退休。我问老吴,这么多年你就甘愿在这深山里,难道不想到县城上班?他说:“想过,怎么不想?曹营乡地处偏僻,离县城90公里,路也不好走,开车单边也要2个半小时。我年纪大了,领导照顾我,说把我调县局,我拒绝了。为啥?因为我到县局什么也不会,废人一个,而我留在曹营,人熟地熟,可以做点实事,自己感觉实在。”老吴这一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却是当地老百姓最喜欢的人,他所做的事情点点滴滴,润物无声,像当年的红军战士走过曹营的脚步一样。
民警 喻强
三十年前,廖伯带着妻儿从偏远的农村来到城市,被招至一家工厂的下属农场工作。之后,廖伯被安排在工厂的城区幼儿园做门卫,工作尽心尽力。一天,突然来了个年纪更大的男人接替了工作,廖伯被辞退了。下班高峰时刻,廖伯站在街头,失业的落寞让他不知何去何从。看着成群的年轻工人从厂里下班,自行车大军在面前穿梭往来,他的心里突然亮了起来:“这么多人都靠自行车上下班,总得有人给修理吧?不如我就摆个修车摊子,给大家修车。”廖伯在农村时就是倒腾自行车的好手,这下可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第二天,他一早就赶到居委会咨询摆摊的要求。居委会大妈们非常热情,积极地帮他张罗、安排,在工厂附近找了个旧铺面,让他开立修车铺。廖伯修车技艺娴熟,不管怎样的毛病,都是手到擒来。而且,廖伯人善良,小修小弄的活计,他时常不肯收取车主支付的修理费;若是人家不方便送来的车子,他还主动上门去帮助修理。于是,廖伯的修车铺生意格外好,不仅路过的工人是常客,就连远处的人们都慕名而来。忙忙碌碌,勤勤恳恳,本本分分的廖伯就这样默默地帮人们修补着车,修补着自己的日子,一晃就修补了三十年的光阴。廖伯说,现在修车人越来越少,但有骑车的就必须得有修车的。大家,离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