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语法教学”是让很多人看到就头痛的话题,特别是在“淡化语法教学”呼声大起的当下,有关语法的话题都会被打入冷宫。但笔者认为,社会经济发展了,英语的交际性固然应该得到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法教学就可以忽视了。需要淡化的是对语法规则的过分依赖,过分挖掘,而非语法教学。有关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本文就不再赘述了,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经发表过深刻的见解。比如:Ur[1]不仅赞成语法教学,还极力主张显性语法教学。Wilkins[1]认为语法是学习的核心环节,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是学习者语言创作能力发展的保障。胡壮麟[2]指出,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加强语法教学。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普遍语法基础薄弱,很有必要加强对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但是由于英语语法本身繁杂的知识体系和根深蒂固的汉语思维习惯影响,一个学期的语法传授课程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基础教育阶段忙于在各门学科之间穿梭,学生很少有对语法知识进行整理消化的过程。本科阶段,由于疏于监管,自觉性较差,学习观念传统,学生多数会漫无目标,被动接收。同时,身处信息化时代,学生对移动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的依赖增加,传统的课堂教学显得举步维艰。此外,大数据、慕课平台、翻转课堂、碎片化阅读、可视化技术等一系列富于时代特征的热词无时无刻不冲击着为师者的大脑,使其竭尽所能地改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本文结合大数据时代对教育的影响,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由民族地区语法课程教学的瓶颈说起,尝试探索适合于时代发展的有效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和理念。
如今,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类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类系统为典型代表的信息大爆炸和大数据经济一触即发。每一个人的需求满足也越来越趋于个性化。人与人、人与物联系越来越扁平化,无缝化成为整个时代系统升级的核心[3]。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教育、传媒等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变化,整个人类社会在科技驱动下,将迎来新一轮的变革。全世界的教育体系,正如约翰奈斯比特所说,都需要结构性的、综合性的改革。[4]目前,大数据、云计算和教学平台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词,互联网在线教育,比如,MOOC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铺开。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了颠覆式的挑战,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虽然迎来了人类智能时代的新纪元,但面对现实,我们仍步履蹒跚。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语法课程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零四个月。笔者自从2013年起一直担任英语语法课程的教学工作,历年来均感觉到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英语语法知识体系并达到灵活正确运用是具有相当挑战性的。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很多瓶颈问题局限了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开展。
首先,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所以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远远跟不上。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的教学都还停留在黑板配粉笔的装备;语音室只有很有限的资源供教学使用,公共网络缺乏,教学多数只能停留在PPT展示和学生记笔记上面;直到2017年下半年,学校购置了交互学习平台,实现了电脑与移动客户端的便利互通,才让教学条件、资源和教学手段有了改观。
其次,由教学环境直接决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由于长期条件的束缚,多数仍旧还未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虽然2017年下半年我们的硬件设施有了良好的改观,但是习惯的改变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对于民族地区的老师来说,发展受限,能力有限,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世界进步,仿佛睡眼惺忪的孩子,束手无策。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混合式教学、平台等新概念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民族地区的师生只能调整认识和理念,尽快赶上时代发展的大军。“理念先行,技术蹒跚”的状态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第三,民族地区教师发展的机会会受到经济水平、政府投入、领导风格或师资紧缺的影响。就笔者所在学校来说,很多机会都是为副教授以上的人员准备的;并且,在岗任职的教师远远不够,无法负担起“无人上课”的风险,所以,接受离岗培训机会很少。这不是个别现象,就笔者工作的前八年,也从未有过任何外出培训的机会。作为一线的年轻教师,对于外出交流培训以获得发展的渴望是虔诚的,但客观条件不允许。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闭门造车,孤立地在弯道中不断摸索前行。
第四,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多数只停留在语言本身的学习上,会更多侧重于词汇和规则的机械教学,而疏于阅读引导,这使得教学有效性大打折扣。语言使用的两大方面——说和读在民族地区都很欠缺,这势必会让语法学习停滞于纸上。
最后,学生学习缺少规划,过于被动,认为课堂教学就应该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环节,自己只需要被动接收即可。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灌输,学生中普遍存在“考上大学就万事无忧”的心理,在本科阶段存在学习松懈的现象。更别提对本科四年的学习规划及个人发展的规划了。在前几年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并没有感受到学生多么被动,但一学期的平台交互教学模式实践,让我深深认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才可能学有所成。有学生在学习总结中多次提到,希望老师继续中学“老师教,学生记”的模式!学生学习的观念不转变,会严重影响新时代下教学改革的成效,同时,也无法真正学到知识与技能。
总之,诸多的瓶颈问题制约了民族地区的语法教学,让老师们倍感艰难。如何有效教学英语语法就成了备受争议的话题。有不少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向友明[5]认为,语法课程改革应从课程的功能定位、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等入手,重点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心理因素,打造出融知识、技能和素质教育于一体,集学术和人文思辨于一课的新型综合基础课。赵丁玲等[6]通过实验和问卷法,提出了基于TPACK的混合教学模式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现此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在各方面都更具优势。杜小红[7]主张一种基于MOOC 的,以学生在线自主探究式习得为主、以教师引导和解惑为辅的,包含形式习得、知识内化、能力发展和跨文化交际水平培养的英语语法多维教学模式。本文根据一项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侧重于探讨民族地区语法教学理念方面的改革。
根据以上对当今时代背景和民族地区语法教学瓶颈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英语语法的教学。
按照英国国家语言教育委员会的定义,语言意识指的是“一个人对语言本质及语言在人类生活中作用的敏感性和自觉意识”。[8]从定义可知道,语言意识包含“语言”和“意识”两个层次;“语言”本身即语言客观的音、形、义;而“意识”则与语境紧密相关;语境,往简单了说就是人们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场景。在世界联系日益扁平化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多。语言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地域文化,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等。所以,语法教学就不能局限于对知识、规则和结构的讲解,而更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本身的敏感度和自觉使用的意识。模拟真实情境的任务教学法和广泛的阅读,包括时事新闻和英语原著,都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观察和使用体验。从而让语法规则的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冯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重要性在于理解和塑造他周围的世界。[4]只有将语法教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使用结合起来,语言学习者才可能把控其周围的世界。
语言是历史的沉淀,并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因而各语言单位内部和相互之间的规则纷繁复杂,数不胜数。在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民族地区学生英语基础偏差,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管理的意识,即是除了对知识的储存记忆之外,还需要对其加工使用;教会学生知识管理的策略与技能,让其既能见树木,又能知树木所在的森林,要善于不断整合新旧知识以构建自己的学科知识网络。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人类过分依赖网络。互联网行内大咖看清楚了这个大趋势,于是在线教育风生水起,赢得了广阔的市场。比如说沪江英语,好学堂在线等。近些年,大型慕课、小而精的微课比比皆是。对此,传统的教育必须思考自己的出路了,于是基于技术的“混合式教学”得到了大力提倡。“混合式教学”即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可以控制学习时间、地点、途径和进度的线上学习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不同学习体验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技术型教学”,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一种模式”。[9]它需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需要强有力的网络系统,需要优质的教学团队才能得以实现。对于民族地区而言,此模式的推行任重而道远。目前对于一线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教导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要有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优质的网络资源和微信平台资源,主动建构自身关于语法的知识体系,鼓励线上学习并给予肯定。
民族地区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相对较弱,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上越早懂得自主学习就会越有成效。特别是大学阶段的英语语法课程,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有一定了解的,有限的课时安排也不可能让老师面面俱到。想要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巩固英语语法繁琐的规则,想提高使用英语的正确性和灵活性,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行动绝对不能缺位。这也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除了讲授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之外,还要辅以有效学习方法的探讨。语法学习不是孤立的,它与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息息相关,所以要善于将知识迁移到具体的运用场景,以发挥语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灵活准确地掌握一门语言,语法知识必不可少,所以语法教学不可忽视。语法学习,通俗点讲,就像学游泳或学下棋时必须得遵循的规则,规则掌握是根本的;但必须在此基础上反复使用,并不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才能达到运用娴熟的程度。因此,我们不能淡化“语法教学”,要淡化的是“对语法规则的僵化记忆”。民族地区要面对经济社会较落后的现实,结合时代特征,尽力为老师提供发展创新的机会,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转变语法教学教与学的固化意识,深化改革语法教学以提高语言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