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喜洪,周志勇
(1.海口经济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2.深圳芬姿皮草服装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的民众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域生态标志和人文习惯的区域文化综合体,其中包含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信仰、自然景观、特色建筑、方言文化、饮食文化等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独特文化元素。它根植于劳动人民的生活,是在集体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1,2]。
纵观世界时尚圈,那些著名时装品牌的服装都是深深根植于当地的地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如意大利著名时装品牌杜嘉班纳(DOLCE&GABBA-NA),每年的作品秀场灵感来源都是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地域文化,具有一头黑发和南方女子身材的模特所展现的南意大利西西里岛风情,几乎已成为独特的标志风格。世界著名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也有自己的经典设计,那就是与英国旗帜一脉相承的格子纹饰。这种由浅驼色、黑色、红色、白色组成的三粗一细的交叉图纹,不张扬、不妩媚,自然散发出成熟理性的韵味,体现了Burberry的历史和品质,象征着英国悠久的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将地域文化植入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实践中,已成为国外常见的教学模式,这将促进学生加深对各地地域文化的理解,并领悟其独特性、审美性、深刻性。
国内不少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服饰文化为特色的服装品牌,对优秀传统服饰的理解过于片面和肤浅。很多国内服装设计师在应用传统服饰元素方面走入了误区,新品发布的作品只是把传统服饰中的某些局部直接搬用到服装与服饰计中,生硬地拿来一些旗袍、马褂、丝绸、团花图案[3],有些品牌的发布作品甚至就是一些凌乱的拼凑、堆砌。由于没有把握住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内在的精神,这些拼凑、堆砌的服装在舞台上有一定的视觉效果,但走下舞台,它们的生命就结束了。
(1)地域文化资源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转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带学生深入研究,科研探索也是浅尝辄止。
地域文化资源是指地域内的人们在长期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创造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积淀、发展,在物质与精神上升华的全部成果。它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如直接应用于现代的服装与服饰设计明显不合适,需要专业教师花大量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成果转化,而高校教师日常工作繁杂,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科研探索也是浅尝辄止。
(2)地域文化资源符号在日常环境中频繁出现,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地域文化资源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转化缺乏兴趣,动力不足。
在海南全岛各地,黎族织锦纹样和热带植物形象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全省的每一个角落,从城市旅馆到高校图书馆,从面料市场到到农村桥梁,从城郊戏台到农村民居,到处都是打着海南地域文化资源烙印的纹样。加之,这些纹样没有经过使用者的太多思考和设计改良,直接生搬硬套,毫无形式美感,也没有视觉效果,过度使用的地域文化资源令人反感,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对之毫无兴趣,丧失设计动力。
(3)部分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带头人对地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开设有关地域文化资源的课程。部分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对地域文化资源认识不充分,过于重视服装设计大赛和校企合作,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多只是停留在口头宣传上,人才培养方案里并没有开设地域文化资源类课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潮流资讯的快速传播,使得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趋向同质化,植入地域文化资源是服装品牌实现差异化发展的主要路径。在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需改变之前地域文化认知中的概念化、生僻化、碎片化的局面,将地域文化完全融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努力挖潜地域文化资源的真正内涵。
(1)通过电视、广播、博物馆、图书馆、流媒体等宣传平台,加大地域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实现地域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地民间工艺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府和高校需调整之前对地域文化资源保护只是宣传的简单做法,而是通过培训和成果转化等办法,使地域文化资源应用于现代服装与服饰设计,把地域文化资源用活用好,实现地域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承。
(2)把地域文化资源纳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活化地域文化资源。
地域文化资源的第一特性是地域性,即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著名学者王海涛认为,我国地域文化资源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文化就是在课程开设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中发展起来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先开设1~2门关于地域文化资源的设计课程,开设之初把它作为创新创业课程或选修课程,条件成熟之后可以设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核心课。在服饰图案设计课程里融入地域文化,构建地域文化资源模块,重建活态地域文化[4,5]。
(3)提炼地域文化资源的意蕴内涵,实现地域文化资源与现代服装的有机融合。
地域文化资源内容丰富,意蕴深远,民族民间艺术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反映着当时人们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现代服装设计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从西方引进的,把地域文化资源元素直接运用在服装设计中会出现不协调、不匹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认真思考,以“传统造新”的方式,提炼地域文化资源的意蕴和内涵,遵循美的形式法则,通过变异、夸张、切割、强调、错位的设计手法,将这些元素重新组合,实现地域文化资源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有机融合[6,7]。
中国地域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高校要充分尊重各地地域文化资源的特点,牢牢把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上,引导学生认真研究,勇于探索,充分发挥各地文化资源的特点,并与现代服装与服饰设计有机结合,助推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