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渝萍, 周小元, 张红菊, 陈昌国, 鲜晓红
(重庆大学a.化学化工学院;b.分析测试中心;c.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高校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一直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工作,是高校教学与科研、产研结合的重要支撑。200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首次强调要建设以“突出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实验基地,结合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的大型仪器管理共享服务平台[1]。2010 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1]。国务院于2015年6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特别指出高等院校担负着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项国策、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重要职能。可见,国家倡导的高校大型仪器平台不仅要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而且还要为地方企业的科学技术服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在国家全民创新创业的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利用高校大型仪器资源打造一个面向高校教学科研、地区事业、企业大众的开放共享大型仪器平台,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实现国有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是当前一项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2-5]。本文将从高校大型仪器管理普遍存在问题出发,以校级院级大型仪器管理为案例,探讨我校大型仪器管理的多元化建设创新策略,希望为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提供新思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加大了对高校的投入,高校的仪器设备资源获得了较大的增加。但是,在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的进程中,由于学科的交叉和大型仪器整体性协调的缺乏,高校常会出现重复购置同类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少、建设力量分散、仪器利用率不高、信息反馈不足、仪器私有化和高档低用等问题[4,6-7]。构建校级与院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对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支撑作用,实现高校科研仪器共享的理想。大型仪器可以分为通用性仪器和专业性仪器。校级分析测试中心以通用的大型仪器测试平台为主,大大提高通用性大型仪器的使用机时数和使用效益,避免大量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浪费。院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模式以非通用性仪器为主,将非通用性大型仪器设备集中于院级分析实验中心等统一管理,在高校各专业学科平台的需求下,保持专业性仪器测试数据专业性和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新功能。2012年我校成立了校级“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先后投入2 000多万元购置大型仪器,将仪器功能模块化,覆盖结构形貌、通用物性、无机成分、有机成分等测试,覆盖度广,测试准确性好,服务质量高,得到了校内外一致好评。重庆市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大型仪器开放实验室为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共享开放。2006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电镜中心,是一个以电子显微分析大型为基础的研究开放服务平台,拥有电子分析表征设备20台及完备的样品制备设施设备,采用自主测试和委托测试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学生和企业单位受益面广,具有示范辐射作用。这种校级与院级结合的大型仪器分析测试平台模式可以打破学校各部的“孤立主义”,进行资源整合,既可规范大型仪器的论证、采购、使用及维护等各个环节,改变大型仪器采购分散重复的格局,同时可真正实现专管共用、大大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率,专人负责设备使用、维护、系统升级和使用情况统计等任务,提升大型仪器在科研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行跨学校、跨学院、面向社会的最大化共享开放。
随着大型仪器种类和用户增多,过去繁琐、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已经较难适应目前高校和社会对大型仪器共享使用的需求。很多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功能单一,仍然仅限于大型仪器设备信息介绍和查询的功能,使用机时统计、预约登记、成果统计、绩效管理、经费结算等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管理、纸质登记的方式,设备管理人员工作量增加,相应衍生出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如仪器使用状态不清楚、用户预约使用难、预约等待时间长、样品处理不及时,下班后和周末时间大型仪器使用难等状况。另外,大型仪器的信息形式局限于“静态”范围,无法对设备进行“实时动态”管理,用户和大型仪器监管部门不能实时观测到仪器使用状态,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与沟通,形成“信息孤岛”,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同时仪器宣传介绍和推广范围有限,供需用户与仪器管理双方信息不对称,难以充分发挥其面向企业单位、社会大众的公共服务功能。
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可以为大型仪器开放管理提供较好的自主自助管理新模式。依托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计算机编程等技术,开发一套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平台的门户网站、多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8-10],将高校内部各院系所管理的大型仪器功能介绍与使用状态、联系人等信息集成于网上电子数据库,使仪器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为管理人员和用户提供一个信息化、多功能的管理平台,也为大型仪器设备的校内外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预约结算平台,形成“仪器状态―网络预约―定时审核―规范使用―定期维护―测试结算”的有效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型仪器的使用效率,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地区高校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缴费为一体化仪器网络平台,以点带面,实现高校大型仪器资源共享,惠及地区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及大众,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分析测试中心已全面对校内外用户启动测试样品的网络预约系统,不仅实现学生自主测试的大型仪器实时预约,而且实现用户委托测试的自助预约;如果申请了重庆大学大型仪器的开放基金,可以方便即时划拨用户测试费[11]。电镜中心也采用电镜网络预约系统和门禁系统,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自助实现预约―身份检验―工作和非工作时间自主测试的信息管理。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分析测试中心的核磁共振仪器初步实现了校内用户数据实时上传,校内FTP上输入密码下载数据。
我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多功能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初见成效,提高了大型仪器的使用灵活性,提高了大型仪器的共享效益,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11]。
大型仪器管理人员是管好用好大型仪器设备的关键。很多高校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实验技术设施硬件,但是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激励机制都存在一定不足:① 任务重。大型仪器管理人员常常人均管理7~8台甚至十几台设备,不仅要承担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的实验授课工作,而且要负责校内外的样品测试,任务繁重,没有时间进行仪器测试研究和提高业务水平。② 待遇相对较差、职称晋升困难,外部培训机会较少,业务水平提高缓慢,不受学校发展重视。各种因素导致大型仪器管理人员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失严重、管理以及专业技能欠缺、共享服务意识不强。因此,加强大型仪器管理人员的管理建设与激励机制是提高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程度和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考核和激励,两者相互配合,缺一不可。① 学校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岗位考核评价制度,既要体现对技术队伍的鼓励和岗位重视,从而激励技术人员安心踏实地在岗位上干好仪器管理工作,又明确提出对校内外仪器开放共享的考核指标,起到督促监督作用,促使广大技术人员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仪器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其对外共享服务意识,为大型仪器发挥其真正的效益做好提供人员保障[12-14]。② 科学合理完善的激励制度是对技术人员工作的肯定,有利于大型仪器共享开放的有效运转,有利于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大型仪器管理有突出贡献人员可以从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两方面进行奖励。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表彰,认可技术人员从事大型仪器相关工作效果和成绩,全面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技术人员队伍,挖掘技术人员业务潜力,吸引人才,从而使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和技术深度研发提供可能[12-14]。
近年,我校大力开展大型仪器管理队伍建设,引进硕博研究生管理大型仪器,为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队伍的业务水平。分析测试中心的大型仪器管理人员均具有硕士学历及以上水平,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大型仪器管理人员具有博士学历的占50%以上,高学历为大型仪器精准数据测试提供了业务保证。学校还制定了队伍激励机制,为大型仪器管理人员提供了再学习再培训机会、国内外仪器分析测试学术会议交流平台、还增设了正高职职称晋升机会、评选大型仪器优秀机组和优秀管理人员等。每年,大型仪器管理部门从使用机时、获奖、发明专利和论文、校内外测试收入等对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进行考核。大型仪器人员的有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有力保证了校、院级大型仪器的开放共享。
新形势下,应自上而下的转变观念,重视大型仪器管理,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管理模式[15-17],寻找契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多种形式来促进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
(1)与仪器厂家合作。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许多大型仪器公司也一直致力于大型仪器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发,每年都可能会推出仪器的新方法、新技术,更新仪器,不断追求卓越。另外,他们在仪器的数据分析方面也有独特之处。因此,可以定期邀请相关仪器厂家的资深技术人员和专家来校,为广大教师、学生和用户进行培训与交流,有利于推进仪器的开放共享。另外,还可以与仪器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型仪器管理人员的分析测试水平,而且有利于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宽范围的分析测试技术,得到仪器厂家更深入的技术支持。2009年,重庆大学与蔡司公司电子显微镜联合实验室挂牌成立;2017年3月,重庆大学-岛津现代分析检测联合实验室在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正式揭牌。这些联合实验室成立,将充分发挥校企间的合作优势,将促进重庆大学和重庆地区用户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学科交叉、产研合作、校校合作。大型仪器平台不仅可作为分析测试平台,而且还可作为不同学科、不同学者进行科学技术、学术交流的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探讨采用同一仪器,在不同科学领域的应用方向,促进仪器技术的交流,还可以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至今,分析测试中心已举办了四届交叉学科学术研讨会,辐射了重庆地区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推动了多学科的交流合作,推进我校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大型仪器资源开放共享,提高设备资源效益。
(3)仪器管理员定期培训用户。由于仪器使用量较大,用户对大型仪器的使用时间和紧迫性提出高的要求,他们希望能自主测试和可能在晚上或周末时间进行分析测试。在这样的背景下,定期培训仪器用户孕育而生。需自主测试的用户在仪器管理员的系统培训、考核下,方能进行自主测试。仪器培训不仅能够提高仪器管理员的分析测试水平,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学生水平,有利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室多年采用一对一培训模式,每年为本科毕业设计和硕博研究生课题提供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
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应立足于顶层制度设计和过程控制管理,遵循“科学规划,资源共享,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理念,合理和科学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快和完善满足高校科研先进设备和满足实验教学设备的建设,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效率和效益,服务于教学科研和全民创新创业。
高校的大型仪器共享开放服务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建设和人们创新需求的发展策略,建立大型仪器管理共享开放平台,有助于改进了高校仪器资源浪费、利用率不高的现状。全面推进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开放是一项长期发展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校内多方管理部门共建、协同配合创新,从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找适合现代科技发展的大型仪器开放管理新思路、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加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推广和应用、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撑,实现科研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徐洪民,科研基础条件区域平台建设研究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6):96-99.
[2]殷凯,彭恬,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71-278.
[3]杨静,唐亚文,江玉亮,等,高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295-298.
[4]白璐,田晓柱,王勇,等.高校大型仪器管理使用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6,19(5):177-180.
[5]司农,窦慧晶,刘榿.依托高校贵重仪器共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6, 16(4):57-58.
[6]赵阳,管利萍.高校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6(3):70-72.
[7]黄云,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3):144-146.
[8]唐琳,林小莲,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6):165-166.
[9]李亚南,王伊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4):65-68,72.
[10]蒙剑坪,李善梅,构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信息平台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5,5(5):74-76.
[11]钱俊臻,廖琪,严薇,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基金管理及信息系统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8):272-274.
[12]陈殿伟,沈善欣.从队伍建设方面提高大型仪器使用效益的思考[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2(2):66-68.
[13]张学骜,张森,大型仪器设备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39(3):103-108.
[14]李井葵,张聪,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5(6):45-47.
[15]孟晓婷,董智勇,英国高校大型仪器共享模式的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145-147,179.
[16]张树庆,李霞,刘洪仁,等.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探讨―以山东农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为范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2(2):296-300.
[17]胡宁,张万光,许宏山,等.南开大学仪器共享管理的探索及建设效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