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高校外事管理人员的素质

2018-03-30 03:27张珏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对外开放

张珏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我国高校的国际交流也日益增多,这对高校外事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外事管理人员在思想政治以及专业素质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外事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制度,才能真正推进高校对外交流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对外开放 高校国际交流 外事管理人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189-02

一、高校外事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的国际交流也日益增多。2015年國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通过“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等具体措施来加强高校的国际交流合作。作为学校国际化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的外事部门是高校国际交流的重要渠道。高校的外宾来访接待、国际学术会议的举办、高层次人才的海外访学,学校与海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学生的海外留学等各类活动都离不开外事管理人员的统筹和规划。

二、高校外事工作包含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外事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积极开展对内对外的外事宣教,并做好外事保密工作。起草制订高校的外事计划、外事规章制度。

(2)接待境外团组来访。随着教育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与境外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也越来越多,境外人员的来访批次逐年增加,这对外事部门的接待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3)办理高校因公出访团组相关手续。高校行政人员出访商谈校际科研合作,学者出访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学生和教师的留学,等等,都需要外事部门协助层层报批,办理因公出国境手续。

(4)招收和管理留学生。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文化和科技水平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海外留学生的到来不仅可以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的国际声望。

(5)国外引智工作,包括引进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科研成果以及外籍专家人才。对于引进的外籍专家,高校外事部门除了前期协助外籍专家办理入境和居留手续,还需要对高校引进的外籍专家进行一定的数据统计和日常管理。

(6)中外合作办学。为了更好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资源,高校外事部门需要牵头教务及学工部门申请中外合作办学。

(7)其他外事资料搜集上报、出具外事证明、文件传阅等外事手续。

三、外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高校外事工作的繁琐和复杂性决定了外事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这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1)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外事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党的方针路线不动摇,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素养,才能在外事工作中坚定立场,经得住考验。

(2)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外事管理人员需具备扎实的语言技能和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只有具备熟练的外语能力,才能在高校对外交流中真正起到协助双方沟通的作用。在与海外高校交流前期查阅背景资料,交流过程中的协助沟通,审核双方要签署的合作协议及备忘录,都要求外事管理人员具有扎实的外语能力。此外,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社会习俗,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语用规则,这些因素给双方的交流带来潜在的障碍、低效率的沟通、相互间的误解以及可能导致的文化冲突。因此,外事管理人员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常识,这样在外事活动中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意图,达成顺畅的交流。

(3)团队协作能力。高校的国际交流活动往往需要多部门协助,外事管理部门需要牵头协调各部分,提前安排好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在交流活动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外事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团队意识,还要有高效的沟通协调能力。

(4)涉外礼仪素养。涉外礼仪是外事管理人员的必备技能。涉外礼仪往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地位,高校的外事管理人员在外事交流场合的举止,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会产生一定的对外影响。从个人角度来讲,涉外礼仪不仅代表个人的形象和素质,还是文化修养、精神面貌的重要表现。从文化层面,涉外礼仪可以有效地避免文化冲突。礼仪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蕴含着礼仪,礼仪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学习掌握涉外礼仪可以在国际交流场合中有效地减少由于地区、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误会、矛盾、隔阂,为双方的交往活动提供便利。

四、如何提高外事管理人员素质

(1)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有些外事管理人员在个人学习上存在重业务知识学习、轻政治理论提升的情况,政治理论学习在系统规划、学以致用上重视不够,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工作能力有待加强。这方面的问题往往是由于个人思想意识上对于政治学习的认识不够深刻,长期不重视政治学习导致的。因此,外事管理人员首先在思想意识方面要转变,对于政治学习要重视,要主动,要学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只有坚定政治信念和立场,才有可能做好外事工作。

(2)加强业务培训。高校要通过各类培训提高外事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外事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学校的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还需要了解外事的各项管理规定和办事流程。此外,外事管理人员还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各国文化、出入境管理规定以及签证手续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在外事活动中给予高校各部门正确的帮助和指导。

(3)进一步完善外事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制度。外事工作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工作,不少高校的外事管理规定已经不符合当今外事活动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不断根据实际需求完善外事管理制度。更重要的是,对于现有的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此外,对于外事管理人员的工作要建立起科学的激励考核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外事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高校的外事管理部门已经成为学校国际交流的重要纽带。外事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国际化发展。因此,提高外事管理人员素质必须成为高校外事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只有从个体的提高开始,才能促进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鲍婕.国际化背景下学院外事管理的探讨[J].经济与社会科学研究,2017(12):449-451.

[2]朱丰.对加强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7(27):60-62.

[3]杨雨晴.高校外事工作队伍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16(24):170-171.

[4]麻红.国际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外事工作[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86-89.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对外开放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四川部分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乡镇居民的现状与分析
探讨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必然与问题分析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上海某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模式调研分析报告
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产能过剩化解
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中国共产党的开放襟怀纵横谈
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的现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