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当代德语文坛,托马斯·伯恩哈德、彼得·汉德克、博托·施特劳斯和海纳尔·米勒著作等身,名动德语文化圈,具有卓著国际声誉,堪称大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戏剧作品乃重要或核心支撑,在过去几十年间,这些剧作曾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剧院广泛上演,相关传播与接受的盛况当可延绵。这四位作家,或来自奥地利,或来自统一前与统一之后的联邦德国,或曾具有前东德背景,并非偶然地具备政治与文化区域的代表性,虽然政治性区域框架并不能将他们框定。他们在艺术上多有图变、创新尝试,成绩斐然,而且并不鲜见地被国际文坛划在后现代文学的范畴内;他们思想承载丰厚,极富社会与文化批判精神,也曾数度引发广泛争议。
在本期《德語当代戏剧名家研究》专栏中,谢芳聚焦伯恩哈德毁誉尖锐对立的《英雄广场》,细勘文本,分析其间主角形象的叙事化处理方式;聂军以汉德克的戏剧艺术为研究对象,点、线结合地探讨汉德克在戏剧上的观念与技法流变、艺术创新精神与思想特征;谢建文着眼于施特劳斯戏剧的游戏性特质,研究其作品中这一特质的发展过程与游戏性在相关重要文本中的展现;杨劲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以米勒《沃洛克拉姆斯科大道》中的父子冲突为枢机,由文本内在与外部关系,揭示家庭剧中特定的历史与政治叙事。
小辑大家,当是别有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