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燕
学生说:“‘五最预习单不仅提高了预习效果,而且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我们学习语文课文的一件必不可少的‘工具。”课堂中,学生人手一张师生课堂交流学习的“五最”预习单,便是笔者在执教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尝试的一种前置性学习做法,它不仅推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联动产生了多重教与学的效能。
一、设计前置性预习单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它告诉我们: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较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探索、会话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支架应该是动态的,教师应该随着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而逐渐撤去支架,将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转移给学生。
教师要介入学生的发展,就必须找到最适宜的介入点。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更坚定自己的教育格言:“只有面对真实的学生,基于真实的学情,才叫真实的教育。”我要挑战自己!这是开学前,笔者记下的点滴思考、关键词,后来成了“五最”预习单的雏形。
有了这样的思考,逐步完善,笔者设计了如下预习单:
“五最”预习单的设计具有综合性、简洁性,适合每一节课。预习单的“五最”:最难认的字、最难理解的词、印象最深的地方、最有质疑的地方、最需要积累拓展的点,既包括语文学习必须要掌握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概念,也有质疑问难的引导,有课外延伸探究的内容。“我认为最……”也是基于每个学生不同个体学习的差异所设计的板块,学生可根据课文体裁的不同、学习程度的难易等有选择性地填写预习表格,对于预习的内容数量没有具体的要求,旨在给学生一个学习的支架,化零散的知识、思考为一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课前的自主学习悄悄发生
一位学生说:“第一次拿到预习单时,我原以为是件麻烦事,但是做着做着,发现其中有着很大的乐趣。有了预习单后,难认的字词变得一目了然。课前,自己先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文章有质疑的地方自己提出问题,上课时加倍认真听讲,并拓展了课文的其他内容,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尤其是老师的评分,当看到分数和笑脸时,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从而喜欢上了预习作业。”的确,循着这张预习单,学生的自主预习在慢慢地、稳稳地进行着。
比如,“我认为最难认的字”从原来的1-3个字,升级到本课中的重难点字,数量不限。学生会准确罗列、整理生字中的音、形易错、易混淆的(易错字的关键笔画会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进行多音字整理(会从词性或意思不同的角度进行区别)。特别是同音字或形近字已经自觉熟练挖掘,并能出题完成本课的小练习。如:
dí 洗( ) 启( ) ( )子 ( )人
xiè水( )不通 一( )千里 纸( )
坚持不( )
xī( )灭 休( ) 清( ) ( )盖
汇总精选每个学生整理的题型,就成了班级练习的大拼盘,比教师一个人思考出题更全面。更具有积极效应的是,通过主动出题,学生在第一时间准确记忆,这样学习的错误率就大大降低了。
又如,“我对文章印象最深的地方”,学生从一开始的侧重修辞手法,到关注文章结构、人物形象,乃至关键句子的独特领悟,逐渐看出他们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真正把自己当成一个读者来亲密地面对文本,反复地阅读咀嚼,反馈出自己真实的阅读印象。如:《烟台的海》第五节第一句“走出夏日的浪漫,烟台的海步入秋的高远”是承上启下的句子;《三打白骨精》“唐僧有些相信”中的“有些”写出了唐僧半信半疑,用词很有分寸。以往的课堂大多是听优等生的回答以及教师的标准答案,很少有机会听到第一读者在没有经过课堂分析讲解之前的原生态感受,这就是他们的学习起点。教师只有正确把握了学生的学习起点,真实的学情,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张弛有度,做到不需要讲的时候尽量不讲,学生能讲的让学生来讲,需要研究问题的大家一起研究,需要教师点拨的教师来点拨,这样课堂才会真正有效起来。
再如,“我认为最需要积累拓展的点”,学生能从作者的介绍、同题文章、课后题类型等方面去适当拓展积累的点,海纳百川,以一带多。如《卢沟桥烽火》拓展的点有:①四大名桥;②与军旅生活有关的古诗;③描写战斗场面的成语;④形容打败仗的成语;⑤同题文章阅读《卢沟桥的狮子》……在不断的拓展积累中,学生打开了学习的大门,联通了各种知识信息渠道,获得了课文外的知识、能力,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自身的思维方式。
三、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发生改变
“五最”预习单成为课堂教学重难点的依据,可指向具体问题、具体学生,让教育目的更明确,更面向每一个个体,让课堂上的“真实”学习真正发生,看到分享交流的火花,它也在悄悄改变着课堂学习的形式。
来看使用预习单后的课堂教学片段:
课堂片段一:《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师:打开“五最”预习单,一起来分享。在预习过程中,你认为最难认的字有哪些,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记住。(上台板书)
生1:无“辜”的“辜”容易和“幸”混淆,写的时候要记住上面的“古”是声旁,我是这么记的:“古”人造字很“辛”苦,你写错字怎无辜?
(同学笑声一片)
师:非常形象的记忆方法,口诀也很押韵,为你点赞。
师:你认为最难理解的字有哪些,来和大家说说。
生2:我对“战斗”与“战争”比较感兴趣,同样是打仗,能混用吗?考考大家,两个词,哪个打仗规模更大?答案是“战争”。课文中中日之间展开的是战争,比如我们中国进行了八年抗日战争,而每一次敌我之间的交锋就是一场场的战斗。
师:还有哪些你认为最难记、最难理解的字词,请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课堂片段二:《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打开“五最”预习单,一起来分享。通过预习,你对课文有什么疑问?
生1:我们常见的沙土是黄褐色的,可是文中写到:“山上的沙土呈粉红色。”为什么沙土呈粉红色呢?
师:这的确是个“真”问题,我也没见过粉红色的土壤。谁能来解答他的疑问?
生2:我预习时也对这个问题有疑惑,后来我上网去查了:这是因金华北山的独特地貌形成的。金华北山风景区远古时火山喷发,喷出的岩浆被冷凝在地表形成的流纹岩主要由浅红色的石英和长石组成,铁、铝含量高。岩石风化分解成淡红色沙石,而铁、铝等经氧化变成黄红色,两者混为一体,远远看去,就类似粉红色了。另外,加上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就更衬托出沙土颜色的独特了。
(掌声)
师:原来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为你的解疑精神点赞,感谢你的完美解答!
生3:我原来不知道“十来进”是什么意思,后来查了参考资料,知道了“进”是古代房屋院落的量词,和我们现在的说法不一样。
师:有疑并主动解疑,你就是学习的主人。
生4:我有个疑问,根据课题来看,双龙洞应是主要景点,而文中第6节写“双龙洞”的笔墨用得较少,是不是没有突出重点?
师:虽然作者是鼎鼎有名的叶圣陶,但是你敢于这样提问,说明是纵观全篇、结合平时的作文,做了深入思考的。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还有同学有这样的想法吗?谁能来回答他的问题?
(其他同学沉默)
师:不着急,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需要思考过程的,大家不防带着这个问题,在我们深入学习课文后,想想对这个问题有没有自己的思考或解答。
有了“五最”预习单的依托,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面。课堂成了学生尽情交流学习的学堂,成了师生、生生对话的“众言堂”。教师退居幕后,学生走到了台前,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堂的主角。
从课堂片段一中,我们能感受到学生在主动地个性化记忆、自主的辨析中,真正走近中国语言文字,品位细微的差别,领略用词精准的魅力。这也是经历了一个成长阶段的,从开始的辅助资料中摘录几个重点词义,到关注词中重点字的理解,到有关词语的近反义词,再到主动挖掘近义词进行辨析,可谓是把词语学习向纵深行进。这就是学生“真”学习、会学习发生了。
“学问贵在疑,疑能得教益”,对于教者来说,掌握学生第一手真正有“疑”的地方,才是备课的起点,才是备课的重点,才是课堂的亮点,才是教学的生长点。类似课堂片段二,學生从一开始的故意发问、问题不明,到渐渐地提出好问题,有的甚至自己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都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个小脑袋里思维的火花在闪现。无论是涉及科学常识,还是文本重点人物品质,或是文章的用词结构写法等,学生所关注到的,产生疑问的地方都是他们所真正想知道的,想进一步了解的。在这样的问题引领下,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学习兴趣自然也随之而来。这样的课堂就成了集体探究的“小小研究院”。
课堂教学起点是否由学生而起,决定着一堂课的好坏。真正的学习发生,一定要如探测仪般探测到学生的真实学习的“坐标”。“五最”预习单正是基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始于可信真实的起点顺学而教,因学而导,在精妙处肯定,在模糊犹疑处点拨,在零碎单薄处整合,在情感共鸣时分享,才能达到“四通八达”的境界,课堂上呈现真实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