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
全国政协委员姚明说:“加强民间体育资源调配,多看看学校需要什么。”
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关于体育这一话题,委员们最关心的还是下一代的身体。继去年多位委员对青少年身体素质表示担忧之后,今年委员们仍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祖国的未来身上。
普及义务教育,发展民间体育,最主要的就是开展校园体育。孩子们在学校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打下体育基础,长大成人,步入社会,自然会形成良好的體育氛围。
一来,繁重的课业侵占学生的活动时间,这已不是一两年或者三五年的现象,而是长达几十年的状态。语数外老师“借”体育课也是流传了多年的真实段子。学校不重视体育教育,如何能让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
二来,父母与社会没有起到良好的榜样和引导作用。休闲娱乐喜静不喜动,有点时间就坐在麻将牌桌旁。长时间处于网络交流状态,家长不积极引导,也难让孩子动起来,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可能。
体育入高考方案提了好多年,治标不治本,以考试“撬动”学校、家长、学生重视体育锻炼,看似直接有效,却隐藏功利因素,失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阳光向上性格的初衷。
原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建议将“每天锻炼一小时”改为“每天一节体育课”,我认为十分可行。如果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就至少能有40分钟的正规体育教育和训练,剩下的再由课间与课外活动保证,否则每天一小时不好落实。
把体育锻炼强制为课程,要培养学生各种各样的体育兴趣,开放体育设施,降低费用,但是首先要有时间保障,才有兴趣培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