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远
提起中原突围,人们肯定不会忘记时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旅长的皮定均,以及该旅政治委员徐子荣、副旅长方升普。
方升普(1915-1981),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方升普将军的老家在金寨县斑竹园镇联盟村下湾队,这个地方只有十多户人家,不大的村庄紧临一条清澈的河。这里距立夏节起义部队集合地——斑竹园朱氏祠仅5公里,也是当年立夏节起义部队到斑竹园朱氏祠集合时的所经之地。
方升普从小是个孤儿,靠给地主家放牛为生。有一天,他正在田里锄草,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爆炸声,不久,四周山上的人们开始走出树林,聚到一起。他们有的大声唱歌,有的向远处吆喝,有的背着鸟枪,有的扛着锄头,有的人甚至拎着菜刀、斧头……汇成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立夏节起义爆发了!
就在方升普对眼前的一切感到惊奇的时候,一支红军队伍经过他干活的田边。有个起义战士就冲着他喊:“小伢,跟我们走啊!跟着我们有饭吃!”早就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方升普立即扔下手里的锄头,赤脚趟过河水,投身到革命队伍中。
由于他苦大仇深,革命的决心十分坚定,很快就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1934年11月,战斗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实行战略转移,就此开始了长征。在这支长征队伍里,从军领导到战士,平均年龄要比别的红军部队年轻几岁。方升普那时还不到20岁,已经是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二二五团八连连长。
短短的几日内,方升普所在的红二十五军就越过了平汉线,直抵桐柏山区,并在敌人大批兵力的围追堵截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进抵河南方城县以东地区。为了歼灭红二十五军,蒋介石调集了30多个团的兵力。红二十五军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跳出了桐柏山区的包围圈,计划取道泌阳、方城以东的独树镇、保安寨,向伏牛山前进。
在桐柏山与伏牛山之间,有一个叫独树镇七里岗的地方,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红二十五军到达此地之前,敌军利用地势完成了埋伏、筑好了临时工事,形成了沿公路东西长5公里的弧形堵击线。
11月的中原大地,寒风刺骨,风雪交加。红军指战员顶风冒雪,踏着泥泞,步履艰难地朝着方城独树镇七里岗急速行进,准备在此越过许(昌)南(阳)公路,进入伏牛山。当红军进入独树镇准备自七里岗通过许南公路时,敌四十军一一五旅和骑兵团早已抢先到达,突然向红军猛烈射击,并逐渐形成两翼包围。
此时的七里岗战场,东面是河,地势陡峭,西南连着一片平原,与附近的公路落差十几米,易守难攻。由于雨雪交加,能见度低,红军先头部队没有发现敌情。突然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击时,红军几乎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加上寒流袭击,很多战士手冻僵了,一时连枪栓都拉不开。关键时刻彰显英雄本色!方升普从通信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高声喊道:“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关头,决不能后退,大家跟我冲!”方升普一边喊着,一边带领战士们冒着密集的火力,奋不顾身地冲上去,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
经过一番恶战,红二十五军终于把正面进攻的敌人压了下去,占领了公路两侧的有利地形,并沿着方城边界西进。正当前卫部队通过沣河时,又被占据沣河西岸部分高地的敌人先头部队挡住了前进的道路。黑夜中,方升普率领八连战士奋力疾驰,抢占了山寨,牢牢地控制了沣河西岸的制高点,成功掩护了红军渡河。尽管在战斗中方升普被打断两根肋骨,可是他却依然顽强指挥战斗,直到红军全部渡河,圆满完成阻击任务。
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一场血战。红军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挫败了国民党数万步兵、骑兵的猛烈合击,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将红二十五军围歼于长征途中的阴谋,为红二十五军胜利完成长征并先期到达陕北,建立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5年5月,年仅20岁的方升普被任命为红二十五军二二五团二营副营长,不久又调任豫陕游击师师长,豫陕特委委员、常委。1935年9月,刚刚创建豫陕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主力离陕北上,鄂陕、豫陕根据地陷入严重劣势。为了有效应对局面,组织上决定,将根据地的各路游击师和游击大队合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十四师,方升普任副师长兼参谋长。
红七十四师成立不久,敌人急忙调兵遣将,“划区清剿”。为了打破敌人的围攻,红七十四师巧妙地避开敌人的主力,“兜个大圈子”,绕道进入宁陕。当部队行进至青铜关时,敌四十军对我军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危急时刻,红七十四师利用有利地形布置“口袋阵”,组织伏击战,一举打垮了敌人,首战告捷。在这场战斗中,方升普率领一个营冲入敌阵,毙伤敌营长以下100余人,缴获轻机枪4挺、长短枪100余支。12月下旬,方升普又率部长途奔赴到200里之外的宁陕县城,不到一小时,全歼保安团300余人,活捉县长居文召,缴获了一个武器库、解决了部队的装备问题。
在方升普等一批优秀将领的指挥下,红七十四师自1935年10月至1936年12月,独立坚持了鄂豫陕边区游击战争,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歼灭敌正规军和地方反动武装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3000余支,建立了鄂豫陕边区,有力地配合了各主力红军的长征。
“方升普回来了!升普带队伍回来了!”
1946年内战爆发,中原军区党委决定由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副旅长方升普等指挥第一旅掩护全军向西突围。任务完成后,他们孤军东征,突破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千里奔袭,挺进大别山——方升普回家了。
那時正是大别山革命斗争最严酷的时候,国共两党在这里经常“拉锯”,人民群众一时也分不清是谁的队伍,每次有兵路过,老乡们都要去山沟、岩洞、树林里“躲反”。方升普率领部队回到家乡,见到了熟悉的山水,却没有见到熟悉的乡亲。于是就派出战士们在山头上,朝四面大喊,“方升普回来了!升普带队伍回来了!”那些躲在深山里的乡亲听说是方升普回来了,就一起围拢过来。历经劫难的人们见面后,又是哭、又是笑,相互倾诉着生离死别。看到饱受战火摧残的家乡和正值春荒断炊的乡亲,部队给每个乡亲发了一块银元,让大家救个急。
方升普回到老屋时,发现老屋的地上长了杂树,昔日的房屋荡然无存。他来到父母坟前,看坟上青草萋萋,想到自己此去之后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祭拜于父母坟前,于是就委托叔伯兄弟帮他修葺一下父母的坟墓。辞别乡亲们,方升普又带着部队匆匆踏上新的征途。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调方升普到兰州任空军司令。在西出阳关之前,他再回家乡辞别乡亲,祭拜父母。他亲手培土、清理杂草,并召集族人在一起照了合影相,洒泪而别。此次一别,直到老将军1981年离世,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方升普将军去世前一直想再回去看看家乡,可是终未成行。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家乡的小河阻隔了交通,父老乡亲出行,尤其是孩子们上学极为不便。后来,将军的女儿为家乡捐了款、修了桥,了却了老将军的未尽心愿。
(责任编辑 党亚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