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

2018-03-30 21:46林喜盈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福鼎白茶茶园

林喜盈

(福鼎市茶叶技术推广站, 福建 宁德 355200)

福鼎是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素有“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之美称, 茶叶是福鼎农民增收和就业的主要渠道[1]。福鼎产茶历史悠久,茶资源丰富,茶文化底蕴深厚。2017年全市茶园面积1.43万hm2,茶叶总产量2.46万t,其中白茶产量1.37万t,毛茶产值15.96亿元,涉茶总产值45.5亿元,有370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取得QS或SC认证,茶产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 8.5万余个,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贡献。茶叶已成为福鼎市山区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经过多年的努力,福鼎白茶从不为人所知小茶类发展成为六大茶类之一白茶的代表茶类,品牌价值逐年提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其中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消费者的关注。茶叶质量安全是茶产业发展的生命线[2-6],是茶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推动茶叶质量安全工作对于促进福鼎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福鼎市始终坚持把茶叶质量安全工作放在茶产业发展的首位,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首责、行业自律”的质量安全工作机制,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基石,以健全机制为保障,不断创新质量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四大体系”建设,即组织保障体系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监管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工作机制,有效增强了涉茶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了全市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多年来,茶叶质量安全合格率一直保持在100%。

1 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主要做法

1.1 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1.1.1强化组织领导 每年定期召开茶业工作会议、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市茶叶质量安全工作。成立茶业发展领导小组,抽调各职能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茶产业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等工作。

1.1.2强化部门联动 在茶叶生产旺季,涉茶部门、乡镇政府骨干力量组成茶叶质量安全联合检查组,形成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格局。

1.1.3强化资金保障 对茶叶生产投入品监管、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茶叶标准化生产等方面优先给予资金保障。市政府每年拨出专项经费,奖励在茶叶质量安全工作表现突出的乡镇。

1.2 加强源头管理体系建设

1.2.1重视茶园基地建设 推进高标准生态茶园基地建设,从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关。一是加大低产茶园更新改造工作。对密度偏大、通透性差的密植茶园进行更新改造,以点带面进行推广,改良茶园土壤结构,提高鲜叶产量和质量。二是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建立10 hm2高标准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纯种园及采穗母本园,设立品种保护区及标识牌,制定管护措施,使当地优质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与开发。三是做好茶园无公害管理。科学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充分采取物理、化学、生物、农业等多种防治措施结合的方式进行标本兼治,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茶园生产和管理水平。

1.2.2推进农药残留抑控建设 一是开展普法宣传。定期开展茶叶质量安全巡回宣传和培训。在茶叶生产旺季,组织科技人员走村入户宣传茶叶质量安全,发放《茶园禁用农药目录表》等宣传教育资料,不断提高茶农质量安全意识。二是加强茶园农资管理。茶园农资经营网点实现台账电脑化,加强对茶园投入品的管理,加大对茶园违禁投入品的监管查处力度,严格茶园投入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登记管理,每个茶园农资经营网点专门设立茶园农资专柜。

1.2.3完善质量追溯体系 依托农业部和省级茶叶产品可追溯制度建设平台,按照“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建设要求,采取“源头监管、生产监控、市场抽检”等多种措施,逐步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模式,建立了茶叶产地编码、生产档案、产品标识等可追溯信息数据库。建设“福鼎白茶信息查询系统”,推广使用“福鼎白茶”地理标志产品二维码防伪标签,方便消费者从中快速了解产品及企业信息,加强原产地保护力度,充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1.3 加强监管执法体系建设

1.3.1健全监管问责机制 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通告》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乡镇、涉茶部门、茶业企业、农药经营网点的茶叶质量监管职责。

1.3.2组建联合检查组 抽调相关部门成员组成市茶叶质量安全联合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市重点茶叶交易市场、农资经营网点等进行茶叶质量安全专项检查。

1.3.3深化各类综合整治 深入开展茶园农资市场经营管理不规范、SC认证违规使用、茶园农资违禁使用、茶叶包装标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的综合整治,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经营秩序。

1.4 加强科技示范体系建设

1.4.1举办茶叶质量安全培训班 每年在各产茶重点乡镇巡回举办无公害茶叶技术培训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茶叶种植大户和经营者的茶叶质量安全培训。

1.4.2加强基层茶技推广 加强市、乡镇、村三级茶技服务队伍建设,促进茶叶科研与技术推广的紧密结合,增强基层茶技服务队伍服务三农的能力。

1.4.3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快福鼎白茶生产加工、仓储等标准制定,加大老白茶年份鉴定等重点课题的技术攻关,引导企业发展茶叶精深加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 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成效

2.1 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通过不断地宣传和培训,在全市茶企、茶农、茶商中逐步形成“制茶有标准、晒茶不落地、农残严抑控、经营讲诚信”的茶叶质量安全行业自律共识。

2.2 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福鼎现有无公害茶园1万hm2,有机茶园和绿色食品认证基地面积733.33 hm2。无公害生态茶园、有机茶基地建设走在福建省前列,获得有关部门的好评。福鼎还取得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市)、全国茶叶产品可追溯制度建设试点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市)、全国生态产茶县、全国茶业精准扶贫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2.3 公共品牌建设效果显著

优异的品质、质量安全的保障、持续的品牌建设成就了“福鼎白茶”明星品牌效应,福鼎白茶近年来在全国茶市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异军突起,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国内外不断提高。福鼎白茶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称号,2017年福鼎白茶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中国十大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福鼎白茶连续9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其中2018年以38.26亿元的评估价值名列全国第4,并被授予“最具品牌带动力”品牌。

3 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品牌保护难度加大

近年来,随着“福鼎白茶”在全国知名度的不断提高,“福鼎白茶”商标在各地遭受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互联网上销售假冒伪劣福鼎白茶等侵权行为难以打击,品牌保护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3.2 茶叶人才缺乏

茶叶技术推广人员年龄不断老化、身兼多职,出现“青黄不接”、断层、在编不在岗、知识更新慢、业务水平低等现象,茶叶技术推广基础力量薄弱,茶叶专业人才紧缺。

3.3 质量安全意识不够

个别茶企、茶商恶意竞争、虚假宣传、茶叶质量安全责任意识不高。个别乡镇茶厂建设杂乱无序,标准化程度低,农残抑控措施有待完善。

3.4 缺乏规范化的茶叶交易中心

福鼎茶产业发展规模虽然逐年壮大,但是缺乏配套的规范化茶叶交易中心。原有的茶叶交易市场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不高,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制约整个茶产业的发展。

4 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发展对策

4.1 广泛开展宣传引导

需要进一步加大茶叶质量安全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知识宣传覆盖率,加大对茶叶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切实提高广大茶企、茶农、茶商茶叶质量安全意识。

4.2 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落实乡(镇)、村对辖区内茶叶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监管职责,逐级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责任机制,建立健全茶叶质量安全乡镇属地监管主体责任年度考核考评机制。

4.3 加强联合执法

发挥涉茶部门职能作用,整合农业、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力量,定期开展茶叶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加大日常执法力度,强化市场监管力度。

4.4 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

完善茶叶生产加工标准体系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加工清洁化水平。推进SC认证工作,鼓励出口企业实行基地备案制度。

4.5 完善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

依托农业部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及省级可追溯系统等平台,开展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的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可追溯体系,推行GAP(良好农业规范)管理。

4.6 鼓励合作化经营

通过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农户联合组织起来,实行规模化生产、合作化经营,规范种植生产行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茶业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福鼎白茶茶园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绘本
福鼎茗洋村:红是我们的底色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ANIMATING ‘IP’COMICS AND EMOJIS BECOME ENTERTAINMENT BRANDS
永顺園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
永顺园名茶 福鼎白茶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