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梦,王书民,樊雪梅,屈 佳
(商洛学院 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 商洛 726000)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要求在全国形成“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局面。201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进一步推动了这个局面。国家对于创新创业(简称“双创”)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大,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也要加强向"双创"能力培养的方向改变[1-2]。其中实践教育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分析化学课程是我校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目前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旧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覆盖面广,课时少,重点不突出、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等。笔者一直从事分析化学课程教学,针对本校化学类基础课“分析化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等出发提出几点建议,初步探讨了在“分析化学”课程中融入“双创”教育的改革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分析化学不仅是化学学科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一门与生命、材料、能源、计算机、环境等学科联系紧密、相互交叉的重要学科。分析化学课程具有严谨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同时与实验教学紧密联系。目前本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化学概论、分析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误差与数据处理、四大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及常用分离富集方法等,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中物质含量的测定、物质状态和结构、物质组成等分析方法及仪器的原理和操作等,理解分析测量中误差的存在,掌握分析数据的处理方法[3-4]。
新形势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分析化学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该课程仍存在很多问题。以商洛学院为例,本校进行课程改革后,将应用化学专业的分析化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合并为一门课程,理论课时由原来的64学时改为32学时,实验课时由36学时改为32学时。如果继续按照原有的教学进度安排和以往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课时势必不够,教师要在规定的课时内讲完课,就只能挑重点内容讲,有时甚至为了赶进度,直接按照ppt内容逐页往下翻,忽略学生是否能听懂,课堂上也没有时间解答作业中的疑问,这样使得学生更加没有学习的兴趣,甚至干脆不听,自动放弃。另外,分析化学课程公式多、概念多,难以记忆,很多学生面对厚厚的一本书,本能得害怕起来,从开始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加之课时紧张,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和动力大大折扣。有的教师只在乎课程内容的完成,忽略学生情感需求,使得学生对分析化学的积极性的自信心都受到打击,觉得自己学无所用,很多内容都是以后工作都用不到的,考试只要不挂科就可以了。
分析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我校目前安排分析化学理论课在前八周集中上完,相应的实验课每周一次,这样就导致部分实验内容严重滞后。例如配位滴定分析法这一章,理论课安排在第六周,但相应的实验课安排在第十周进行,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可能将理论知识忘差不多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验安排也不合理,内容陈旧,步骤繁杂,实验课本上对实验的原理、目的、详细步骤很明确,所用试剂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学生进实验室就是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结果也是一样的,很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5]。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需要教师自身懂得什么是创新创业,并将这样思想运用到教学中去。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0后”,“90后”个性鲜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知识面广泛,已经跟几十年前的学生完全不一样了,教师需要摒弃以往的观念,不能简单地将自己老师教给自己的东西再重复讲给学生,这样并不可取。教师需要大胆创新,敢于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敢于发现"90后"的需求和关注点,优化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6]。需要根据分析化学课程特点,结合学校安排课时,充分调研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以教研室为单位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谈论,适当"精简"内容,因材施教,渗透创新创业教育,把跟学科联系不紧密、实际应用性不强或者冷门知识点删去,确定重点难点内容,具体到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需要多少学时。也可以根据实际编写校内适用的自编教材或者对现有教材进行补充说明,编写“附教材”。对于化学分析法中的四大滴定内容,这是分析化学的重点内容,但因为这部分知识涉及理论、公式太多,计算过于复杂,是学生最害怕的内容之一,教师可将这四章内容进行合并,例如把酸碱平衡常数、条件稳定常数、条件电势和溶度积等放在一起讲,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随着分析学科的发展,在准确度要求满足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和工厂已经不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而使用更便捷的仪器分析法,所以需要明确告诉学生每种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减轻学生负担;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很多化学计算公式也不再使用,所以需要淡化公式的推导,只需要学生会用即可。但对于希望在分析化学上继续深造或者有兴趣的同学,可提供参考书目或资料以供学生课后自行研究。学生如果能够感受到教学在课堂上的改变和尝试,也会提高对该门课程好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师讲课没有意思,不想听”、“课堂要求宽松”、“教师缺乏与学生沟通,一节课都在唱独角戏”、“反正考试都能过”等等问题仍旧存在。很多教师在科研上很厉害,同时理论课也非常熟练,知识点、原理等讲解很到位,但没有创新,过于依赖板书和ppt,枯燥无味,就是抓不住学生的吸引力,学生不积极,久而久之,教师也就更加没有上课激情。
改进教学模式不是简单追求将板书变为ppt,这样并不是现代化教学,而是需要将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借助多种方式来进行讲授,使教学更生动、更吸引学生。例如,数据分析及处理这一章涉及统计学知识,相应的概念较多,但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用性强,所以仍旧要作为重点内容,主要依赖教师讲解,然后通过例题来加深概念理解。试样的采集和前处理这一章涉及内容多,与实际联系紧密,多为了解性内容,教师可将知识点进行总结,引入生活工作实例,制作成ppt或者以慕课形式进行讲授,既能节省课时,学生还愿意学。在教学方法上,除了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外,应加入互动环节,增加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体验式教学。例如,在四大滴定分析法讲完后,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总结四大滴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然后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讲解这部分内容,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位置,将课堂交还给学生[7-8]。教师应注重教学与专业、科研相结合,在课堂中加入相关科学前沿知识、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内容,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和创新意识。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如果只是“一考定输赢”,会使得学生不注重过程,只在乎结果,死记硬背,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分析化学"课程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和对创业点的发现,同时也要检查学生实验动手能力[9-10]。本校目前的考核方法为: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理论考试成绩(50%)+实验成绩(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15%)+作业成绩(50%)+文献阅读(15%)+课堂表现(20%)四部分,这样的考核方式,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更加全面、客观合理,更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授课教师根据对学生知识学习及掌握情况,结合平时的表现,以及课外文献阅读作业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评价及量化考核,同时,教师在期末还需提交相应的成绩支撑材料,避免了"人情分"的现象,体现了考核方式的公平公正。这样的考核方式,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使学生的重点落在平时学习上以及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更愿意主动去发现、思考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培养[11]。
总得来讲,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今后的改革方向。要切实搞好“双创”教育,首先需要教师改变观念,大胆创新,尝试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给学生做榜样,让学生感觉到创新带给学习和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到创新创业的压力与乐趣。本校的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经历了3届2个专业10个班级的初步尝试,经过多种模式的改革,包括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教学模式的改进和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使原来枯燥、单一的教学变得丰富且生动,学生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但是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永远不能停止,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与时俱进,借鉴同行经验,扬长避短,积极践行教学改革与创新,为今后的分析化学教学积累更多良好的经验。
[1] 杜 英,张 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民营科技, 2017(3):102.
[2]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3] 张 凌.对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基于药学类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视角[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23(6):82-83.
[4] 熊 亚,李敏杰.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7(3):221-222.
[5] 程旺兴.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67.
[6] 刘晓庚,刘 琴,鲍雯钰.在食品类专业基础课“分析化学”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初探[J].农产品加工月刊,2016(10):83-85.
[7] 秦 斐.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化学基础课的教学实践[J].科教导刊,2016(12z):113-114.
[8] 何 静.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分析化学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15(28):118-119.
[9] 耿红梅.分析化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J].河南科技,2012(22):106.
[10] 严 军.第三方检测发展新形势下的分析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科教文汇,2017(8).
[11] 许 晶,徐宝荣,甄培基.改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