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研究

2018-03-30 04:04:42卢秋婷赵云昌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政治

卢秋婷,赵云昌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118)

在日益兴盛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如何将新兴事物融入高等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条件,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特性等,成为学界待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新媒体对高等教育中教育主体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大的影响,新媒体的广为使用激发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对高等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效应。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中国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为24.8%[1]。从报告所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新媒体为大学生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移动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1 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而宽泛的概念,是建立于数字和互联网技术上的媒体形式的扩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国内学界一般认为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新媒体艺术、数字互动媒体等等,在社交与信息传播等方面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足以体现它的新特点[2]。

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关注的是如何发展和创新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而深刻的体系构建和问题分析的完善过程。新媒体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网络搜索逐渐演变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新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成绩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事物的发展需从两面分析看待。新媒体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需要在工作的探索中加以注意的。

2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

2.1 新媒体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功能的日益强大,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和便捷。在遇到疑问难题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会首先选择网上搜索的应对办法。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在新媒体盛行的环境下变得更加充实,形式新颖、功能多样的新媒体逐渐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新媒体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对激发大学生的人生正能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2 新媒体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步入大学校园后,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新媒体的广为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大学生的交际范围,延伸了他们的交往空间。新媒体极大地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使沟通交流更加便捷和多元。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依照个性特点和个人喜好灵活地建立起新鲜、个性的人际交往世界。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搭建的人际交往平台中,大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自己所需资源,并更加方便地实现资源互换。在人际交流的沟通状态上,新媒体平台的使用实现了各方的同时交流互动,自由的思想传递、经验分享、心得交流展示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为大学生的社交成长创造了更多机会。

2.3 新媒体为大学生的视野开拓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的盛行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大学生在了解世界各地新闻动态、科技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更大的满足。在新媒体建构的信息通道里,大学生通过体验不同的语言文化、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丰富了内心世界,增强了文化感悟。与此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也在融入“互联网+”中给大学生带来了国际化的视听享受。多样化的媒体在逐渐将自身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使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更加开阔。

3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利影响

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新媒体所面临的难题和困境凸显出来。

3.1 新媒体环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难度

新媒体所传播的积极向上的理念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激发他们的正能量,强化他们拼搏奋进的意识。但是,信息获得渠道的拓宽往往伴随着真假难辨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冲击,休闲娱乐的汹涌包围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现实生活,而虚拟空间的超现实体验也在无形中导致大学生与真实的校园生活脱节。造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主体地位趋于淡化,无形中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3.2 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冲击

新媒体的传播迅捷广泛、形式多样,其社交、娱乐、社会等方面的文化元素确实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内容的丰富,但无孔不入的网舆媒体信息、消沉颓废的网游互动形式、求新求异的电子科技吸引等大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显而易见,不同的校园文化所培养和熏陶的青年人才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精神气质。

3.3 新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促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为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网络的无边界性打破了大学校园的空间概念,大学师生即便身处校内也可以十分便捷地与外界进行思想的交锋与碰撞。在新媒体条件下,传播层级的消解有利于削弱“意见领袖”的权威。具体到大学校园,体现为知识、学术、行政等各方面权威的削弱[3]。一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掌握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不善于运用新媒体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教育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也不强;部分高校结合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教育的融合性和前瞻性还有待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的教育合力作用发挥不够,等等。这些都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研究。

4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更加关注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思维、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影响,注重发挥新媒体思想教育在大学生立德树人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发掘和开创更加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载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渗透度和感染力。

4.1 积极拓展思想育人渠道,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的战略工程、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更加关注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方式、生活兴趣等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结合新媒体进行深入的思想教育能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前行的目标和动力,更加理性地对待舆论观点所引导的道德方向。因此,高校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第二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健康向上的思想引领;通过拓展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诚信育人、法治育人、榜样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等渠道,依托网络教育阵地,开辟新的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加入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四位一体的教育内容,以高校的教育特色和优势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的高素质人才。

4.2 积极打造优秀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新媒体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校园文化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契机。学校坚持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倡导多元化,在新媒体环境下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在丰富文化活动的同时搭建大学生思想交流、人际沟通、能力提升的网络信息平台,注重发挥网络信息媒体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寝室文化节、学习经典月等活动,尊重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方式,注重教育实效,深化教育影响,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才的自觉性,更有助于培育道德根基深厚、特长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和能力过硬的青年学子。

4.3 积极创建学习型队伍,增强师者施教权威

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递信息,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起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要积极创建学习型队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要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理论学习研讨交流活动,定期组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提升培训,加强队伍的各类业务培训,尤其是对新聘任人员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积极组织和参加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教师讲课大赛,形成以“训”促学、以“赛”带学,建立三训两赛的学习格局,在理论学习、能力培训、技能竞赛、工作研究、服务应用等多个方面加强队伍的全方位建设,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更加精准地获得具有教育教学价值的教育资源。

4.4 积极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形成多方育人合力

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家庭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更是起到不可比拟的向导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形成以学校为教育主体、以社会为教育依托、以家庭为教育基础的协同育人模式,并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广泛参与性、平等互动性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根据实际建立新媒体信息技术平台,在“学校—学生—家庭—学生—社会—学生—学校”链条中互动交流,并注重发挥学生自主教育的能动性,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立体化、科技化,变传统的家校育人模式为学校、社会、家庭三种教育力量与新媒体相结合的一体化育人模式,有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8-03)[2017-09-02].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8/t20170803_69444.htm.

[2]陈永东.微信PK微博——互补而非替代——微信之于微博:是互补而非替代[J].新闻与写作,2013(4):30-33.

[3]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5-130.

[4]李林英,郭丽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育人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