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中国人历来喜爱海棠,爱其妖娆多姿,爱其硕果累累。我国海棠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海棠的记载了。汉唐以降,无论皇帝宫廷、私家园林,抑或寺院等无不有海棠的身影。海棠至今已成为现代园林中不可或缺的植物。我国海棠品种众多,分布广泛,并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中,海棠仙姿绰约,隐喻绝色佳人;海棠开花时花团锦簇、熠熠生辉、尊贵无比,号曰“画中至尊”,象征着高贵。《红楼梦》演绎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兴衰,通过种种迹象暗示贾府衰败、灭亡的必然趋势以及人物形象不可挽回的悲剧命运。海棠是贯穿全书的文化意象,其文化意蕴非常丰富。从叙事的角度来讲,海棠在小说《红楼梦》中起到了与人物、情节同等的作用。文章拟从海棠种植历史、海棠品种、文化意蕴、叙事功能四个方面阐述《红楼梦》中的海棠意象,重点探讨海棠在《红楼梦》中的文化意蕴及叙事功能。
“海棠”入诗亦入文,是小说中的常见意象。它不仅是点缀作品的一朵奇葩,而且寄予了文人的创作意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失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上乘手法。《红楼梦》中的“海棠”意象,更是寄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丰富的文学意蕴,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专门研究《红楼梦》“海棠意象”的论文与著作并不是很多。现有资料显示,论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释曹雪芹笔下的“海棠”意象。
有学者从我国传统花文化角度出发,认为“海棠”代表着美人,这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有表现。比如北宋僧人释惠洪在其《冷斋夜话》中记载唐明皇笑杨贵妃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遂使“海棠春睡”成为典故。
不过,在《红楼梦》中,海棠美人究竟是湘云、黛玉,还是秦可卿等人物形象,论者意见不一。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认为:“在雪芹意中,海棠最美,而惟湘云足以当之。”在周先生看来,“史湘云堪比海棠,娇艳风华,映照满院——她是怡红院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所谓‘快绿怡红’的红,并非别个,正是湘云”[1]。杨真真在《〈红楼梦〉中的海棠文化》一文中认为,“海棠”代表着身染重病的秦可卿,并通过贾宝玉之眼,两次出现挂于秦可卿卧室的《海棠春睡图》,用海棠的美梦正酣,对比秦可卿的油尽灯枯。同时,作者认为,海棠也是史湘云的写照,并鲜明地指出:“小说中与海棠发生最直接最有力的碰撞的女性,是史湘云。”[2]而喻美灵在《红是相思绿是愁——从怡红院中的芭蕉和海棠看贾宝玉的婚恋》一文中则提出了“‘绿蕉喻黛玉,红棠喻湘云’,此说站不住”的主张,认为海棠不是史湘云的象征,却是林黛玉。作者极力认为:“海棠是宝玉的爱恋对象的象征,是全书的重中之重,它从始至终都象征黛玉。从海棠与女儿国、女儿泪、阆苑仙葩以及绛珠仙子的关系上,可知它与黛玉的关系最为密切。”[3]
有学者从文学叙事的角度出发,认为在《红楼梦》中,海棠起着营造意境、丰富情节的作用。如周蕙的《人生是花——试论〈红楼梦〉中的花》[4],从整体上探究了《红楼梦》中花意象描写的文学功能,自然也包括对“海棠”意象的阐释,他认为海棠如同梅花、芭蕉等其他植物一样具有丰富情节、诗化生活的文学功能。
“海棠”,暗示人物命运、揭示小说主题。杨真真、周蕙、姜楠南、孙云等人皆认为《红楼梦》中海棠意象的主要文学功能之一就是预示人物命运、揭示小说主题。比如孙云在《论〈红楼梦〉中的“海棠”》一文中指出:“海棠花却很特殊,它似乎和贾宝玉联系更多,表面上似乎有违传统,但从深层次来看仍是与女性相联系,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借助宝玉来欣赏女性并表现她们的命运。”[5]
综上所述,以上论者皆是从海棠意象的文学意蕴展开探讨的,缺乏对书中海棠文化底蕴的挖掘与探索。文章拟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海棠历史文化渊源、文化意蕴、文学功能与审美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析。
1.文人对海棠的界定
关于海棠花的概念,在许多研究其文化性和文学性的论著中,并没有被详细阐释。关传友在《海棠的栽培历史与文化意蕴》一文中写到:“海棠是特产于我国的蔷薇科苹果属落叶花木。”[6]关文简明扼要地说明了海棠的属类,但仅仅将海棠定义为一种“蔷薇科苹果属落叶花木”,这种认识可谓是浅尝辄止,既笼统又宽泛。姜楠南、汤庚国在《中国海棠花文化初探》一文中说:“海棠是指以栽培观赏为目的,果实直径小于等于5 cm的苹果属植物,英文为crabapple。”[7]在此,姜汤二人对海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将海棠视为“苹果属植物”,还描述了其果实大小,关注了海棠的观赏价值。
2.作为植物的海棠
海棠走过了千年的历史,积聚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今人对海棠的认识更加清晰而丰富。通过网络搜索平台,我们可以更为详细地了解海棠花的植物属性:“海棠花(学名:Malus spectabilis (Ait.)Borkh):乔木,高可达 8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边缘有紧贴细锯齿,幼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 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黄色。果期8~9月。”[8]
1.海棠四品
中国自古便有“海棠四品”之说,明代王象晋将“海棠”分为“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垂丝海棠(Malushalliana)、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和木瓜海棠(Chaenomeles cathayensis)”。王象晋的《二如亭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本,皆木本。贴梗海棠,丛生,花如胭脂;垂丝海棠,柔枝长蒂,花色浅红;又有枝梗略坚,花色稍红者,名西府海棠;有生子木瓜可食者,名木瓜海棠。”[9]这四种海棠的属类不同,贴梗海棠、木瓜海棠属于木瓜属,西府海棠、垂丝海棠属于苹果属。就此而言,前文提到的关传友、姜楠南、汤庚国等人认为“海棠属于苹果属”,显然此处定义的“海棠”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两种海棠。此外,我们经常提到的“四季海棠”,又名“秋海棠”“白海棠”是原产于巴西的草本植物。
2.《红楼梦》中海棠的种类
《红楼梦》中的海棠有“西府海棠”“白海棠”等,怡红院中种有这两种海棠。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作者借贾政之口介绍了“西府海棠”的来历,他说:“这叫作‘女儿棠’,乃是外国之种。俗传系出‘女儿国’中,云彼国此种最盛,亦荒唐不经之说罢了。”[10]230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贾芸送给宝玉的两盆“白海棠”可谓极品。贾芸说:“因忽见有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10]487此时正值炎夏,这里的“白海棠”正是秋天开花的海棠,又称“秋海棠”,是变种海棠。因此,贾芸视之为“不可多得”的珍品。为了庆祝喜得白海棠,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探春等人成立海棠社,作诗咏之,可谓文人雅士的一大盛事。
1.古人的海棠种植情况
《诗经·卫风·木瓜》篇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诗句,“木桃”即木瓜海棠。这足以说明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已经开始种植海棠了。汉代时期,海棠进入皇帝之家,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修建的著名园林上林苑,就种有四株海棠,是臣下敬献的。东晋时期,富可敌国的荆州刺史石崇修建的别墅“金谷园”中植有海棠。汉晋时期,海棠种植已由诗经时代的先秦时期的地方民间种植走向了皇室贵族之家。海棠作为较高的文化观赏景致备受关注,而被广泛地、有意识地植入园林则是在唐代及其之后。唐朝海棠种植日渐广泛,唐玄宗曾以“海棠”比喻“杨贵妃”,显然皇宫里种植了很多海棠。宋代海棠受到普遍重视,尤其是得到了帝王的无比“青睐”。宋代的太宗、真宗、光宗、徽宗等皇帝都非常喜爱海棠,或写诗歌赞颂海棠,以抒发自己对海棠的热爱之情,或广种海棠,点缀风雅,供人观赏。宋徽宗曾耗巨资兴建了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艮岳,并把其中的海棠园,称为“海棠川”。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京城之中海棠种植非常兴盛,京城内的报国寺与韦公祠最为典型。清代,海棠栽培种植仍然兴盛不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势头,北京亦不例外。皇家贵族之园,无不有“海棠”点缀其间,为景致增色。
2.《红楼梦》中的海棠种植情况
产生于先秦时期的海棠,自汉代以来,备受历代皇家贵族和文人雅士的宠爱,得以广泛种植,成为典雅至极的园林造景,自然成为文学作品书写的对象。小说《红楼梦》亦不例外,据统计书中有关海棠情节描写的章节多达十五回,尤其是作为皇帝妻子元妃省亲行宫——大观园,不可不植“海棠”。“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回描写大观园落成,作者借贾政等人的眼睛描写了怡红院的景致,首当其尊的是“海棠”,文中写道:“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众人赞道:‘好花,好花!’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哪里有这样妙的。”[10]230众人对海棠赞不绝口,对另一边的芭蕉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可见海棠之美胜过芭蕉万分。在私家园林中如此珍奇的海棠,“从来也见过许多海棠”,而且妙不可言,这正是清代海棠种植兴盛的真实反映。
“海棠”作为草本植物,大致有三种用途:食用、赠品、观赏。古人常以海棠作为赠送友人的礼品。《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木李、木桃”即“木瓜海棠”,这一诗句体现出了赠海棠的交际礼节。逢迎皇室与权贵,海棠亦是比较理想的礼物。汉武帝的上林苑落成,群臣献上海棠,但仅有四株,更显其珍贵。“海棠”重要的价值之一应该是观赏价值,不论是公共场合,诸如寺院、园林;还是私家住宅、别墅,种植海棠,都是为了观赏,赏心悦目,陶冶情操。
小说《红楼梦》中的海棠同样具有赠品、观赏的价值。贾芸为了结交贾宝玉费尽脑汁搜罗来“白海棠”,作为讨好贾宝玉的奉献之礼。“怡红院”中的西府海棠,种植具有一定的规模,是一处别有一番风味的“造景”,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贾芸送来的两盆“白海棠”,贾宝玉甚是喜爱,爱不释手,甚至邀请林黛玉等人前来观赏。《红楼梦》中处处留有海棠的影子,除了现实种植的海棠具有观赏价值之外,还有别样的“海棠”。小说以“海棠入诗”“海棠入图”。小说第三十七回,贾宝玉等人成立海棠诗社,第一次诗会,便是咏“白海棠”,于是产生了海棠诗。小说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在秦可卿的房间看到了一幅《海棠春睡图》,这幅图传说是唐伯虎所画。诗中的海棠,海棠中的诗;画中的海棠,海棠中的画;海棠如诗,诗如海棠;画如海棠,海棠如画。海棠诗、海棠图,真的是海棠与诗、海棠与画的完美结合,是最为别致的联袂,供文人墨客赞叹不已的极品。
我国“海棠”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诗经》以来,多少诗人为了表达对海棠的喜爱之情,将其注入笔端,以海棠入诗,留下了无数首旖旎美丽的海棠诗佳作,令后人叹为观止。杜甫、苏轼、陆游等著名诗人,均有海棠诗流芳后世。“诗言志”,诗歌是抒发个人情感的,篇幅短小,决定了海棠诗的“海棠”意象所蕴含的文化营养极其有限。据姜楠南、汤庚国的《中国海棠花文化初探》一文所言,海棠诗的海棠意象内涵只有两种:“一是单纯称赞海棠的绝色风采,花开胜景,描绘其令人赏心悦目的姿色,如唐人郑谷的诗;二是借海棠抒发伤春、惜春之情,如易安居士的《如梦令》、元好问的《清平乐》。”[7]小说中的海棠文化意蕴远远不止于此,它推动了情节发展,丰富人物了性格,也揭示了作品主题。作为长篇世情小说的《红楼梦》,更是不遗余力地大写特写“海棠”,同时赋予其深刻的文化意蕴。
中国文学素有以花喻人的传统,常常将美女比作花,有美人如花的说法。文学家常以“闭月羞花”形容女子之美。素有“花中神仙”之称的海棠,自然配得上绝色佳人。唐玄宗将杨贵妃比作海棠,据北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11]宋朝苏东坡借用唐明皇“海棠春睡喻贵妃”的典故,也以海棠喻美人,其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红妆”乃女人之妆,以海棠为女人也。非止诗歌如此,小说概莫能外,《红楼梦》中的海棠更是寓意鲜明。《红楼梦》中的海棠可以说是“千红万艳”的象征。首先,很多学者公认海棠是湘云的象征,海棠是湘云的本命花。其次,西府海棠,应是林黛玉的象征,因为西府海棠又名“女儿棠”,命名为“女儿棠”是因为“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故以‘女儿’命名”[10]230。“弱如扶病”不正是林黛玉“行动处若弱柳扶风”之弱不禁风姿态的特写吗?怡红院中还有白海棠,海棠别名“断肠花”“相思草”,这难道不是林黛玉对贾宝玉牵肠挂肚、魂牵梦绕,最终痛断肝肠的写照吗?林黛玉就是“断肠花”“相思草”。最后,海棠亦是以海棠社为核心的大观园中甚至整个贾府红颜佳丽的象征,无论是宝钗、黛玉、三春等大家闺秀,还是晴雯、香菱、平儿、鸳鸯等上等丫鬟,均是女子中的上品,皆是绝色而命薄的海棠花。
海棠一遇春天繁花似锦,朝气蓬勃,但花无百日红,海棠花期很短,西府海棠花期为3~5月。花落去,春已归,更易引起才子佳人的感伤,其原因正如杜甫所言:“不是爱花几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李清照有诗云:“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宋代王安石之子号称“临川三王”之一的王雱有诗云:“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李清照、王雱诗句乃伤春之作,杨万里的“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更是人花相比产生了无限的感慨,感叹万物皆春,人生迟暮。花开之时正是少女妙龄之时,花落恰是佳人香消玉陨之日。海棠花期短暂,预示着红颜薄命。小说《红楼梦》中的海棠,就是红颜薄命的象征。贾府中的女子,个个都是一二十岁的妙龄少女,她们因贾府的衰落或个人命运的多艰,年纪轻轻就撒手人寰。比如林黛玉、紫鹃、鸳鸯、晴雯、金钏、等人,哪个不是生命短暂,如海棠花昙花一现。例如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中,贾宝玉把半枯的西府海棠与晴雯的死联系在一起,半枯的海棠乃晴雯的象征。
实际上,海棠在花卉中的地位丝毫不逊于国之“牡丹”,地位尊贵,品位高级。海棠古有“花中至尊”“花贵妃”“花尊贵”“花中神仙”的美誉。宋代王禹偁的《商山海棠》有诗云:“春里无劲敌,花中是至尊”,称海棠为“花中至尊”。南宋陈思在《海棠谱》序言中说:“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风姿艳质,不在二花之下。”[12]23海棠可与傲霜的梅花、国艳牡丹媲美。宋朝,海棠得到了皇帝的垂青,因而被“列圣品,题云章奎画,炫耀千古,此花使得显闻于时,盛传于世焉”[12]45。海棠乃“花中至尊”,被君王贵族赏识,植于家中。“花中至尊”与人中至尊相得益彰,显示出彼此的至尊地位。
小说《红楼梦》中关于“海棠”的描写,正是人物地位的象征。大观园本是为了元春归宁省亲的行宫别院,最初的主人是元春。园中种植花之骄子海棠,象征元春人中龙凤无比尊贵的地位。娇艳多姿的“海棠”,与煊赫的皇家身份相映成辉。可谓花中至尊,皇家之凤,在春风中相互致意。大观园中的“海棠”,亦是“怡红院”中的“海棠”,而且只有一株,更显得珍贵。此处的“海棠”,也是贾宝玉身份的象征,暗示贾宝玉在贾府中独特的地位、尊贵的身份。贾宝玉是贾府唯一的一株“海棠”,是贾府唯一的一块“宝玉”。他玉树临风、风流儒雅,大有祖父之风,深得贾府实权人物贾母的宠爱,更有身为皇贵妃的长姐元春的关爱。尽管不是长子长孙,但贾母无原则地溺爱、长姐的牵肠挂肚,奠定了贾宝玉在贾府中无人能比的至尊地位。与元春、贾宝玉不同的是,秦可卿在荣宁二府中“莫名其妙”的地位,与其房间挂的一幅《海棠春睡图》一样朦胧。秦可卿在荣宁二府深得贾母、王夫人、凤姐等人的关爱与体贴,是贾母心目中“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秦可卿病重,请医无数,荣宁二府重要人物高度重视。秦可卿病故,其公公贾珍哭得像个泪人一般。殡葬仪式排场之大,不亚于王侯之家,王公贵族接踵而至,甚至惊动了皇家。由此而知,秦可卿并非等闲之辈。据红学家刘心武研究,秦可卿的原型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女儿,是正统的皇室血脉,地位之尊可见一斑。又有学者大胆推断秦可卿的原型,应是雍正的妃子。种种推断,难以分辩真伪,但秦可卿的原型是一位曾生活在皇宫中的地位尊贵之人,已成定论,《海棠春睡图》与秦可卿高贵的身份、尊贵的地位相映成辉。
美好的事物,往往是吉祥的象征,如“凤凰来仪”“世现麒麟”“红日当头”“飞龙在天”等现象,无不是祥兆。《红楼梦》中的海棠花,寓意深刻,它是贾府的装饰品,是贾府的旁观者。它无声无息地伫立于怡红院中,是贾府这台百年大戏最忠实的观众。
娇美的海棠花见证着贾府的兴衰荣辱,亲眼目睹绝色佳人悲惨的人生命运。当贾府隆恩盛宠之时怡红院中的“西府海棠”开得甚是惹人怜爱,“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4]。此时的贾府,因元春选妃圣眷正浓而权势熏天,势头如日中天,正如繁花似锦的海棠。第三十七回的两盆白海棠,深得宝玉喜爱,聚集众才女吟咏。海棠社因之产生,海棠社的女子其乐融融,无忧无虑,如白海棠一般素净。然而花开有日,人事无常,小说第七十七回,怡红院中茂盛的西府海棠死了半边,此时聪明伶俐、美若天仙的晴雯恰好病重,最终含恨而死。在贾宝玉看来,半边枯死的海棠暗示着晴雯悲惨的人生结局。此后,仍然是这株海棠干枯了一年之久,暗示贾府衰败的命运。然而,干枯了一年之久的海棠又开放了,第九十四回,“海棠违时开放”,被贾赦称为“花妖”,是贾府厄运的开始。自从贾母众人赏“海棠”之后,贾府便开始走霉运,噩运接踵而至。元春病故,贾家在宫中的靠山坍塌;探春远嫁,惜春皈依佛门,林黛玉焚稿归天……一个个女儿棠随风而去。贾家被抄,贾赦获罪发配,贾母病故……贾家势运像干枯了一年的海棠,衰败之势,如上游之水,一泻千里。后来,贾家重获皇恩,贾政重新入仕,贾宝玉、贾兰金榜题名,这是贾府回光返照之征兆,应了“半枯半荣,又盛开”的海棠景象之验了。
海棠,以海棠图、酒令、海棠诗、海棠花的形式,贯穿全书,只要贾府有重大事情发生,就会有海棠的身影。海棠在造势营造气氛、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等方面发挥了较为高超的叙事功能。
种花赏花,是文人雅士贵族之家必备的生活精神之宴。上至皇宫王府,下至文人雅士骚客无不有爱花之癖。所以才有周敦颐《爱莲说》流传于后世,方有唐明皇“海棠春睡”的佳话见于后人。凡有身份的贵族文人雅士之家,必种“贵花”,如“梅花”“桃花”“兰花”“菊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因此“桃花”具有“寻春遇艳”的典故,故桃花有代表爱情之说。“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梅花香能傲霜,梅花象征着先苦后甜的人生经历与纯洁无暇的高贵品质。
每种花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海棠”亦不例外。它号称“百花之王”,乃“花中神仙”“花中至尊”,是身份尊贵的象征。《红楼梦》中荣宁二府,都种有花,但宁国府种的是梅花,而荣国府植的却是海棠。“梅花”“海棠”足以看出,荣宁二府虽同出一枝,荣辱与共,但荣国府较宁国府更为尊贵一筹。梅花开放,宁国府特意邀请贾母等人赏花,场面之隆重,自与往日不同。这足以见出,贾府无论男女,都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与强烈的精神追求。更不用说,贾府对于海棠的热爱了。荣国府仅有的一株“海棠”,屹立在大观园,恭迎贾府靠山、顶梁柱以及皇帝的宠妃贾元春。海棠印证了海棠迎春的佳话,同时显示出贾元春在贾府的地位,体现了皇家的风范。后来,贾宝玉成了怡红院的主人,也是这株“海棠”的主人,代替了贾元春不在贾府时的空缺,成为贾府仅次于贾母、贾政、王夫人等实力派封建家长的人物,身份高贵,风流俊秀,气质优雅。贾母的溺爱,王夫人的宠爱,嫡出的身份,使得贾宝玉的地位像海棠花一样光彩照人。更值得一提的是,怡红院又增加了两盆白海棠,大大渲染了贾宝玉深受贾母之隆宠。
人如其花,海棠无疑是人物性情、人物命运的代名词。《红楼梦》中的海棠,不仅是富贵花,更是性情之花、命运之花。海棠从侧面衬托了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悄无声息地暗示着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
1.怡红院中的海棠,揭示了贾宝玉生活的环境
海棠,恰恰是贾宝玉处于少女成群的海棠国之中而爱护“佳人”、尊重女性以及“爱红”等性格特征的鲜明体现。同时“怡红院”中一株两盆的海棠花,同样象征着贾宝玉房中的诸多佳人,诸如袭人、晴雯等。袭人温柔敦厚,胸有城府,如“西府海棠”一般;晴雯漂亮无心机,为人爽直,刀子嘴豆腐心,最终落了个生病被逐、魂断贾府的死亡命运,与贾宝玉阴阳相隔,成为名副其实的“断肠花”“相思草”。
2.怡红院中的两类海棠,各代表着与贾宝玉有着情感纠葛的两位女性的人生命运
薛宝钗丰满多姿如杨贵妃,“金玉良缘”实现了与贾宝玉成亲的愿望,但终得不到贾宝玉的认同而被抛弃,与“盛开——半枯——盛开”的西府海棠的命运何其相似。林黛玉弱柳扶风本似海棠之态,后又因金玉良缘之说而得病,病情随着金玉良缘的真实性而忽轻忽重。得知贾宝玉与薛宝钗婚事已成定论,林黛玉焚稿自尽,走完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短暂一生。林黛玉的喜怒哀乐与人生悲剧,始终与贾宝玉分不开,为贾宝玉牵肠挂肚,为贾宝玉痛不欲生、肝肠尽断。林黛玉才是一株名副其实的“白海棠”,晴雯是另一株。
3.海棠诗社是众多悲剧女性的集体写照
诗社不仅聚集着才华横溢的绝色佳人,更是集中酝酿女性悲剧命运之酒的酒坛。黛玉不能践“木石前盟”之约而死得冷冷清清;宝钗虽能实现“金玉良缘”,但最终免不了独守空房、孤独终老的悲惨命运;探春纵心高气傲、才智超人,难逃远嫁他方、骨肉分离之数;迎春温柔得体,却嫁于中山狼受尽万般折磨;惜春与世无争,独伴孤灯、寂寞终生;湘云天真活泼、嫁作他人妇,寡欢少乐;鸳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为贾母殉葬……海棠枯萎,佳人痛哭,可谓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悲!
1.揭示主题
《红楼梦》的主题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尚无定论,但反对“单一主题”论,赞同“多主题”说,已经成为红学界的共识。毋庸置疑,演绎贾府兴衰与红楼男女历经悲欢离合之后的悲惨命运,乃《红楼梦》的两大主题。海棠花开花落,预示着贾府的命运沉浮。《海棠春睡图》、“怡红院”中初次出现的茂盛的西府海棠,皆暗示了贾府作为皇亲国戚的荣耀,彰显了贾府“狐假虎威”、权势熏天;“半枯”的海棠,是贾府“百足之蛇,死而不僵”的最好影射;在家族败落之际,得到皇帝宽宥贾政重新入仕,贾宝玉、贾兰叔侄中科举,贾家再次放射荣华之光。违时而开的西府海棠,应是贾府衰败命运折射出的一丝萤火之光。
由题目“红楼梦”内在含义来看,描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贵族男女青年“红楼春梦”之情感历程,尤其宝黛爱情,应是小说的主题之一。贾宝玉崇拜纯洁、清澈如水的女性,爱慕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貌美如花、超凡脱俗、惺惺相惜的林黛玉,仰慕薛宝钗的人品。精神之恋超越了肉体之爱,贾宝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体贴入微、温存柔和地爱着林黛玉;林黛玉亦设身处地为贾宝玉着想。薛宝钗沉陷于“金玉良缘”的咒语而不能自拔,俯首听命于封建家长,与贾宝玉结下了“美好姻缘”。宝黛经历了“相识—相知—相爱—相绝”四个阶段,七八岁至十三四岁的六七年时间,宝黛耳鬓厮磨、朝夕相处,虽然误会不断、矛盾不少,但他们仍旧相知、相爱,这一时期他们的情感生活一帆风顺,相处融洽。但无法改变封建家长的意志,在封建观念的压迫下,宝黛爱情无疾而终。这一幕幕凄美的爱情故事,被海棠一一记录着。
传统文化中,常用“花好月圆”来形容美好爱情,娇艳无比的海棠,自然可以象征理想的爱情。《红楼梦》中的“海棠”亲历了宝黛美好爱情的点点滴滴,目睹了宝黛美好爱情的毁灭。“海棠花好”,宝黛爱情之花尽情绽放;“海棠花枯”,宝黛爱情之花凋零。
2.推动情节的发展
《红楼梦》中的海棠花,为人物哭,为人物笑;为贾家喜,为贾家悲。海棠是贯穿小说文本的一条线索,不仅揭示人物命运,而且暗示着贾府的兴衰,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贾家素来皇恩优渥,第五回秦可卿房间挂的《海棠春睡图》,不仅暗示着秦可卿扑朔迷离的高贵身份,更是贾元春封为贵妃之后贾府的皇亲显耀地位,其中“海棠”可指“秦可卿”,亦可预示有“杨贵妃”般身份的贾元春。第五回之后,故事情节就围绕着秦可卿之死、贾元春获宠、位及贵妃等事件展开。而第十七回贾府大观园中盛开的西府海棠,却独有贾元春的身影,更充斥着贾府权势如日中天的气焰,贾府由此开始步入衰落前的回光返照时期。无独有偶,怡红院中的白海棠,备受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喜爱。他们大张旗鼓地成立海棠诗社,才有了赋诗盛会,方显出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史湘云等女子不让须眉的诗词才华。香菱学诗的精彩情节,应时而生。可见,两盆秋海棠,推动着海棠诗社赋诗盛宴、香菱学诗等情节的发展。西府海棠的荣枯,据贾宝玉看来,则是与晴雯的命运关系密切,情节的发展正如贾宝玉所料,晴雯如半死的海棠垂死挣扎,最终战胜不了命运而赴黄泉[13]。
海棠贯穿小说《红楼梦》的始终,是贾府兴衰、人物命运的见证者,恰如故事的编排者。海棠渲染着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点缀着贾府的繁华尊荣,象征着无数个娇翠欲滴的绝世佳人。它的荣枯,关系着人物命运与生存环境贾府的变化。海棠荣,贾府兴;海棠枯,贾府衰;海棠开,佳人好;海棠枯,佳人亡。在《红楼梦》中,“海棠”是一个象征符号,是有预见性、暗示性的命运之花。作者以“海棠”作为叙事媒介,采用了预叙的手法,揭示主题,暗示情节发展趋势。因此,海棠是小说《红楼梦》的主题花,是命运花,不仅起到了叙事、写人的作用,而且还有美化环境、烘托悲剧气氛的审美功能。
参考文献:
[1] 周汝昌.周汝昌梦解红楼[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110.
[2] 杨真真.《红楼梦》中的海棠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8):20-22.
[3] 喻美灵.红是相思绿是愁——从怡红院中的芭蕉和海棠看贾宝玉的婚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7):28-31.
[4] 周蕙.“人生是花”——试论《红楼梦》中的花[J].红楼梦学刊,1986(1):37-55.
[5] 孙云.论《红楼梦》中的“海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8-9.
[6] 关传友.论海棠的栽培历史与文化意蕴[J].古今农业,2008(2):67-74.
[7] 姜楠南,汤庚国.中国海棠花文化初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56-60.
[8] 《中国植物志》编委会.海棠花[J].中国植物志,1974(36卷):385.
[9] 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M].虎丘礼宗书院藏版,1644:36.
[10] 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1] 乐史.杨太真外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1:12.
[12] 陈思.丛书集成初编本·海棠谱[M].上海:中华书局,1935.
[13] 王妮,邢文,张祥友.浅析《红楼梦》的时间问题[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