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种实践模式及其有机结合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一个总结

2018-03-30 01:14詹宏伟胡艳秋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顶层改革开放改革

詹宏伟 胡艳秋

(1.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7)(2.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4020)

从普遍性角度看,任何人类实践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两种模式下展开的,它们各有优势与缺陷,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特殊性角度看,以中国改革开放为例,鉴于我国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新事业,学者们强调在实践中摸索即“摸着石头过河”的重要价值;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多种深层复杂问题不断凸显,“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模式日益捉襟见肘,因此重视改革开放“顶层设计”的思想随之兴起。那么,“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两种实践模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呢?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呢?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科学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更上新台阶。

一、人类实践的两种模式

根据行为前行为者拥有信息和知识的差别,可以把人类的行为或实践分为两类:一是在相关信息和知识不充分的条件下,实践者不是消极等待,而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摸索实践;二是在相关信息和知识比较充分的条件下,实践者充分利用既有信息和知识,谋定而后动,即首先进行理性设计,然后在理性设计指导下进行实践。理性设计的最高层次就是所谓的“顶层设计”。只有将“摸着石头过河”与理性设计(“顶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使实践趋向合理化与科学化,从而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一)“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模式

1.“摸着石头过河”的始源含义

“摸着石头过河”本是民间俗语,指人们欲过一条陌生的河流,对过河风险没有把握,为稳妥起见,采取摸索着河里的石头的方法过河,即一步一步试探着前行,发现危险,及时调整步伐和方向,并不断获取该河流的信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对河流的认识,最终安全渡过河流。

2.“摸着石头过河”的引申含义

“摸着石头过河”后来被引申为社会实践活动在无经验可借鉴的条件下,不得不摸索前进的一种实践模式,在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既大胆试验、积极探索,又重视总结经验、稳妥推进。“摸着石头过河”也常用来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在干中学,类似于经济学所说的“试错法”,是一种稳健的工作方法和实践模式,能减少信息不充分带来的不确定性,有效分散和化解风险。其中,“摸石头”比喻人们探索陌生事物的实践和认识过程,“过河”意指实践目的。

例如,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缺乏经验,又无法照搬他人。怎么办?难道消极等待吗?邓小平等领导人提出“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引导中国改革开放大胆而稳步展开,并逐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不断取得改革开放阶段性成果。回顾我国 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行为模式十分鲜明,改革一般不是顶层设计预先安排好的,而是不断总结基层实践经验并逐步推广。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崛起、非公经济发展壮大、股份制推行等,基本没有事先制定完整的顶层设计方案,无不经历了探索、争论、试点、总结和推广的过程,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从局部到全局的制度创新过程,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成功。

3.“摸着石头过河”的哲学依据

“摸着石头过河”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出真知。人的认识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实践中总结形成的。人类开始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知之不多,甚至一无所知,唯一的办法是通过实践与事物不断增加接触,逐步获取事物的信息,开始只能是浅层次接触,随着实践改造活动的深化,人们与实践对象发生深度接触,从而获得关于实践对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信息,这个过程就好比“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人们对未知事物(即陌生“河流”)的认识也随之不断丰富起来。

(二)“顶层设计”的实践模式

1.“顶层设计”的含义

“顶层设计”最初是一个工程学概念,其含义是:在对一项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采取从最高端向最低端、从一般到特殊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它把复杂的程序设计分解为功能描述、反思推进和重新调整等环节,是一种重要的工程设计方法。“顶层设计”方法被推广运用于不同的领域,其具体含义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一个有代表性的解释是:“顶层设计”方法实质上是将系统论思想运用于复杂的实践之中,在实践方案的系统设计中,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子系统或某一个层次的子系统做出规划,而且每个子系统或每个层级的子系统都需要向更细化层面延伸与提炼,直到阐明系统的基本要素和总体关系[1]。这样,“顶层设计”的一般含义可以理解为:“顶层设计”是指人们在较高层次上对实践方案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形成完整的实践方案,用以指导和规范实践的一种实践模式。清人陈澹然在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有一句传世名句“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很好地体现了“顶层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的含义和特点。

2.“顶层设计”的哲学依据

“顶层设计”的哲学依据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原理。“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2]为了提高实践的效率和改进实践效果,理论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实践需要理论;同时,认识一旦形成,也会反作用于实践,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其具体表现是,实践方案需要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设计,避免盲目性,从而使实践活动的开展是“谋定而后动”的活动,即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第一,实践目标的确立,需要认识的指导,否则会陷入盲动之中;第二,实践的方式、方法、手段、步骤等选择,必须由认识指导,否则会陷入狭隘的经验主义;第三,实践结果如何评价,也依赖于认识的指导,否则会产生歧义和误导。总之,“顶层设计”就是在已经获得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的指导下,制定可行的、系统的实践方案,以指导和推动实践的深入发展,以期取得理想实践效果的一种实践模式。

二、两种实践各自的优缺点分析

两种实践模式各自的优缺点都是十分明显的,下面对其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

(一)“摸着石头过河”的优缺点分析

1.“摸着石头过河”的优势

(1)问题导向与逐步积累经验

“摸着石头过河”可看成是一种问题导向式的实践方法。实践中遇到问题,但没有现成的和完备的理论指导,怎么办?消极等待不可取,积极的方法是:根据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需要,展开“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试错”法与规避过大损失

以我国改革开放为例,“摸着石头过河”缘于改革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法的不明确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消极无为,而是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检讨失败的教训,对的就坚持,错的迅速纠正,不足的加把劲,然后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摸石头”,不断尝试,不断调整,不断总结。这种试错法的模式使得“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具有实践探索性、审慎性和渐进性等特性。实践探索性可以使“摸着石头过河”不脱离实际,并逐步取得成效。审慎性能够使改革开放稳健有效地展开,避免犯颠覆性错误。渐进性则有利于不断积累经验,并逐步取得进展,促进认识的完善和发展;渐进主义策略的最大优点在于,与休克式疗法带来的系统瘫痪和结构解体不同,它不是企图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不断小步试探着前进,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且纠错成本低廉,降低了改革代价,尤其可以避免犯颠覆性的错误。中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模式,俄罗斯采取“休克式疗法”改革模式,其效果的天壤之别,充分证明了中国改革模式的科学性、优越性。

2.“摸着石头过河”的缺陷

(1)盲目性

“摸着石头过河”的行为是指在没有前人经验、他人成例作为参考,在缺乏足够的知识和信息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索前进,行动目标和实施方法不明确,人们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2)经验局限性

“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试验,它依靠探索试验积累经验,但有限的试验范围和对象中得到的经验往往比较具体和特殊,只适合非常有限的时空范围。因此要推动实践的发展,就需要把狭隘性经验上升到普遍性理论,以便对实践提供普遍的指导。

(3)碎片化

“摸着石头过河”行为模式一旦固化为一种习惯,很容易导致人们眼光和行为的狭隘化,使人们习惯于眼前、短期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而全局问题则自觉和不自觉地淡出视野,导致行为的碎片化——各种行动之间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各种具体行动措施之间往往相互掣肘和冲突,常常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结果行为效果不尽人意。

例如,由于习惯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模式,我国某些改革措施缺乏长期、中期和短期策略之间、整体和局部策略之间的整合与衔接,导致不同部门之间职能不一致、组织不协调、无法彼此适应,造成改革的“碎片化”。这种情形在公共决策领域问题较为严重,公共领域改革存在着严重的碎片化现象,一些重大政策前后不统一,各个地区各个群体间的不一致,一些政策甚至被部门利益和团体利益绑架,导致改革举措相互冲突的情况时常发生。例如,在中国一些不同地方退休金高低相差很大,这是公共政策碎片化的典型反映,这一缺陷严重阻碍我国发展由非均衡的发展模式转向公平和包容的发展模式。再比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措施与官员政绩考核制度、经济的房地产化和土地财政之间往往是相互冲突的,相互之间没有很好协调起来,导致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效果不佳,甚至无法执行而被束之高阁。

(4)不彻底性

仍然以我国改革开放为例。由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性特点,每一次改革一般不彻底,一些问题常常被搁置起来,对不合理现象常常作出某种妥协,常常会保留一部分旧体制和旧做法,保存某些旧有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而这些能够得以保留的利益关系及群体,往往又是原先体制中具有优势与重要地位的关系或群体。旧利益群体是旧体制的获益者,他们可能阻碍改革的深入,使得改革和转型无法渡过深水区。而且,在新旧体制并存的情况下,一些人有可能利用体制的裂缝和混乱损害公共利益,谋取不当私利,导致改革和转型受阻,或使得改革和转型走样。

(二)“顶层设计”优缺点分析

1.“顶层设计”的优势

总体来看,“顶层设计”的优势是系统思维,全局视角,重视各种不同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协调组合,具体有如下优势。

(1)顶层决定性。“顶层设计”是自高端向低端展开的设计方法和实践方式,核心理念与目标都源自顶层,因此顶层决定底层,高端决定低端,这就使实践具有明确的指向,可以对实践的走向和脉络进行宏观的指导和控制,对实践的方向、措施、目标及完成时限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和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摸索弯路和代价,防止基层和各方面各自为政和脱离中心目标的自行其是。

(2)整体最优化。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顶层设计”将实践的各要素组织成为密切关联、有效匹配和有机衔接的体系,这样有利于协调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减少实践的碎片化,形成实践的合力,使实践效果达到最优。对于中国改革开放来说,良好的“顶层设计”更有利于处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各种改革发展措施的相互冲突和相互抵消,可以保证改革发展各项措施的整体效果最佳。

2.“顶层设计”的缺点

“顶层设计”的设计对象往往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巨系统,例如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巨大而深刻的革命,涉及的问题众多,其困难往往超出意料。由于信息不足、经验不够和认识能力局限的制约,对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可能就会出现疏漏。“顶层设计”的缺点是明显的。

(1)容易脱离实际与忽视基层。“顶层设计”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唯书”,常常忽视了实际。由于经验、信息不足,依据某些理论制定的“顶层设计”往往脱离实际,无法落地生根,例如一些依据西方经济学制定的改革发展措施,在中国“水土不服”,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产生了负效应。“顶层设计”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唯上”,具体实践方案的设计者往往忽视基层群众的主体性和经验,倾向于揣摩领导意图来起草方案, 使得“顶层设计”很容易犯下脱离基层实际、强行推进的错误。例如,某地投巨资,计划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和乔布斯式的企业,这种计划和设计,是出于一种主观的良好愿望和长官意志,但很容易脱离实际情况和忽视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一种脱离实际和盲目跃进的思维方式。

(2)“政府之手”过度与专家的局限

“顶层设计”往往由政府部门负责,由相关专家具体制定方案,采取“官员+专家”模式自上而下编制方案,很容易受计划经济思维左右,往往模糊了市场与政府的界限,“政府之手”常常越位和错位。许多改革、发展、创新不一定是政府主导出来,也不是专家设计出来的,而是基层和民众自己摸索创造出来的,当年的包产到户、乡镇企业,现如今的支付宝、微信、嘀嘀打车等等是很有力的例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许多投资兴业的决策权和主导权由政府转给市场和大众,中国改革、发展、创新的根基还是在社会、在民间、在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他们主体性、积极性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摸索是中国发展的源泉。

三、合理的实践模式:“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有机结合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这两种实践模式各有千秋,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摸着石头过河”这种问题导向式和经验导向式的实践模式虽然“接地气”,但往往流于就事论事,犯“一叶障目”式错误,还容易导致实践措施的碎片化,缺乏整体协调性。“顶层设计”作为一种理论导向式的实践模式,虽然逻辑严明和体系完整,但也可能会因为脱离实际、忽视基层和民众的主体性,从而造成缺乏操作性和社会认同,从而导致实践效果不佳,甚至目标落空。

看来,将“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是明智的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3]

从哲学高度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加深对“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有机结合实践模式的理解。

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理论和实践总是交织在一起的,总是互动互促的,没有理论的实践和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是不可取的。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但由于对事物缺乏认识,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往往盲目和低效。而人类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与客观世界的事物相接触,从而获得关于事物(实践改造的对象)的信息,开始由于与事物(实践对象)接触较浅,获得的信息也较匮乏和肤浅;随着实践改造的深入,实践主体与实践对象产生了深度的充分的接触,于是获得关于事物更加丰富且深层的信息,但此时获得的信息和认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要获取更深刻的本质性认识,必须在理论指导下对这些信息进行理性加工,获得关于实践对象的本质认识,即理性认识;但这个关于本质的理性认识到底正不正确,正确的程度如何,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进行证实、证伪、纠正、补充和完善,从而更正确、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实践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在感性认识阶段,由于关于实践对象的信息匮乏和肤浅,不可能形成改造事物的系统方案(“顶层设计”);在理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尤其是经过多次实践验证和丰富了的理性认识(科学理论),为制定改造事物的系统方案(“顶层设计”)提供了必要条件。可见,实践探索和理性总结,“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总是结合在一起的,二者须臾不可分离。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的:“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4]“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也形成这样一种循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不断上升到新的层次和境界。

我们还可以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原理深化认识两种实践模式的关系。一方面,“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这两种实践模式有明显的差别,甚至是相反的,他们之间的对立性是明显的,但它们各自都有存在的价值,不能互相否定或替代。另一方面,如果将两者僵硬地对立起来,无助于我们优化实践模式。其实,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对立面需要统一起来:通过“顶层设计”增强实践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为“摸着石头过河”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尽量减少“摸着石头过河”的盲目性;通过“摸着石头过河”为“顶层设计”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来源,没有在实践中的摸索和总结,“顶层设计”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可能步入歧途,很有可能沦为空想。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结合的;中国改革开放就是把政府顶层指导与基层和民众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是把“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中国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和经验[5]。

我国今后的改革开放,仍然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有机结合的思维和实践模式。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开拓与创新,总结形成宝贵的实践经验,为“顶层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发展的历史任务仍然异常复杂和艰巨,未知的领域和风险仍然大量存在,仍然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仍然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开拓创新,如果否定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意义,不注重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那么“顶层设计”便会脱离实际、脱离国情、脱离群众,从而阻碍发展;“摸着石头过河”是面向未知领域的一种积极的实践,是对规律的探索,只要我们没有穷尽未知领域,就必须坚持这种实践模式。同时,“顶层设计”是在一定成熟的理论的指导下完成的,是实践中总结的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的体现,可以使我们的实践更具规律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实践的预见性和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也要搞好“顶层设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要积极总结经验,努力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用之指导下一步的“摸着石头过河”实践[6]。长期没有“顶层设计”引导和规范的“摸着石头过河”,会迷失方向;没有“摸着石头过河”的“顶层设计”会成为空中楼阁。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

联系我国当下改革开放的现实,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这是破解改革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和总结,尤其是“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十一五”计划、“十二五”计划和“十三五”计划以来的探索和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们现在对改革开放本质、意义和规律的认识要比15~20年前深刻得多,这些认识都是付出了宝贵学费的,应该倍加珍惜,进行深入的总结和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用于指导今后的“顶层设计”。

总之,“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智慧的改革开放模式,“顶层设计”是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科学性的必然要求;“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有机结合,是我国今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有效方式。改革开放对于我国而言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革命,它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在越来越深的水中前行,必然会遇到更多的阻力,必然面临着更多困难、不确定性和风险。这就要求我们的改革开放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实践模式,即把“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真正地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及时总结实践的经验教训,把握规律性,形成改革开放的统筹谋划和总体布局,提出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主攻方向、推进方式,增强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始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总结经验和深化认识,不断升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不断地完善和丰富既有的“顶层设计”,将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到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纪大海.顶层设计与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9(9):28-30.

[2] 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9-200.

[3] 习近平.摸着石头过河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EB/OL].(2013-01-01)[2018-02-15].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1-01/4452459.shtml.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297.

[5] 胡鞍钢.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J].人民论坛,2012(9):28-29.

[6] 周德清.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从黄端的“顶层设计”反思说起[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11-13+24.

猜你喜欢
顶层改革开放改革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改革之路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加快顶层设计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