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 安枫 邓兆滨
摘要: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相对于传统医疗方式,在云中心、大数据、物联网基础上的互联网医疗在健康管理方式、就医方式、院内就医体验、购药环节、促进医患沟通等五个方面能够实现对医疗过程的重构。互联网智慧分级诊疗系统可通过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来实现。该平台是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各相关委办局共享人口健康信息资源,各级医疗机构为辖区社会公众提供分级、连续、安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可以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形成有效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卫生综合管理水平和政府综合决策能力。
关键词:分级诊疗;集成平台;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l003-6970.2017.08.023
引言
正分级诊疗是实现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引导二级以上医院和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的,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是以信息化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智慧城市民生问题的重要手段。
2017年5月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征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意见的函》,从互联网诊疗活动准人的要求、医疗机构执业规则、互联网诊疗活动监管以及相关法律责任明细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的医联体卫生服务体系。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引起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切实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有利于提升医疗资源的整体有效利用率,以及有助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在国内外分级医疗(Hierarchization of Services)的概念并没有规范说法,国外研究多集中于卫生服务的整合(integration),如美国的Permanente。本研究欲从归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出发,研究达数据下互联网智慧分级诊疗的实现方法,梳理智慧分级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的常见框架、主要内容和保障机制,以期对实现我国分级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建议。
1 国内外分级诊疗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现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运行体制,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依然存在障碍。其根本原因是基层医院设备差、人员配备差、双向转诊标准不明确、社会宣传不够。
目前中国一年约有70多亿人次的门诊量,其中将近60%是复诊;而医学界分析认为2/3以上的复诊可以通过在线完成,分级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从2015年卫计委第一批安徽省、江苏省、福建省、青海省四个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开始,截止2016年5月12日,国家卫计委陆续公布的新增医改试点城市已达200个。
北京市从2012年起就开始探索患者分级诊疗模式,北京朝阳医院率先成立医联体一“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2013年起,开始规划并组建区域
医联体。2016年起,根据《北京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京津冀将建跨区域、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海市2010年全面启动“基于市民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共享工程”,目前上海健康网平台实现了全市422家公立医疗机构诊疗数据每天的采集与汇聚;已建立的居民健康信息网实现38家市级医院与16个区县公立医疗机构信息的互联互通、健康档案共享;并建立了覆盖38家市级医院的医联预约服务平台,同时建立家庭医生双向转诊预约平台,在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医联系统每月节约1.04亿元,市级医院住院年均下降0.95天。天津在2015年开发三级联动的医指通医联体平台,与北足301医院、上海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在内的顶级公立医院达成了深度合作,这是中国第一家全流程预约挂号统一平台。随后江苏、河南、山西、四川、青海等省也都启动了互联网智慧分级诊疗及医联体工作。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在2016年推动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快偏远地区急救中心和儿科、妇产科等紧缺专科医院建设。2015年4月16日,大连西岗区区域人口健康服务信息管理平台荣获全国智慧城市创新奖。陕西西安的阿里联合西安国际医学建设的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是国内首个实体云上新医院。2016年12月10日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开业,该智慧互联网医院在银川当地的实体是1000平米的医院运营控制中心,这是一家没有门诊、没有病床、没有药房的新型轻资产模式的未来医院。根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9月浙江宁波在全国率先提出云医院,2014年10月全国首家拿到省卫生管理部门“牌照”的广东省网络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正式上线启用,截止到2016年8月,国内新成立的互联网医院多达17家。随后贵州、江西、厦门、河北、湖南、湖北、浙江、河南、甘肃、广西、上海等省市医疗机构也纷纷宣布加入互联网医院大军。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美等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进行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实践,通过大量研究证明可以提供连续有效的医疗服务,并形成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分级医疗等机制,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对于我国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的完善也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美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可分为2级:第一级由私人开业医生组成,担负病人的初级治疗;第二级由各种形式的医院组成,承担病人的基本治疗和高级治疗。居民患病首先找到自己的家庭医生。在美国,全科医生(包括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普通内科医生和儿科医生)不仅提供门诊服务,亦会提供住院类的二级医疗服务。
英国实行严格的转诊制度,除急诊外,全科医生只有在确实无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下才开具转诊单,将患者转向地区综合医院或跨区综合医院。英国建有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系统,诊所之间、医院之间、诊所与医院间网络实现互通。英国的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s,GP)制度是英国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NHS)的重要组成部分,GP对所有患者的医疗需求首先进行分类梳理,将常见病、多发病和简单的医疗需求解决在社区和基层,将真正的疑难杂症转向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同时,GP与专科医院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双向转诊”机制,确保患者在整个医疗流程的不同环节能够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转诊。
德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实行门诊和住院分离制度,良好的医疗分工协作机制发揮了重要作用。大型医院通常不提供门诊服务,由社区医院提供。患者看病时,不能直接到专科医院或大医院,而首先必须到社区医院。患者首先通过社区医生(包括全科和专科医生)初步诊治,病人病历资料等也由社区医生进行详细记录后,通过互联网传送到转诊医院,不需要重复检查。法国的门诊服务由私人开业医生提供。提供住院服务的医院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类。公立医院多设在主要城市,主要治疗各种疑难重症;地方医院,为地方一级医疗机构,多设在市、镇所在地,能承担一般疾病的防治工作;专科医院,主要有精神病院、儿科医院、妇产科医院、口腔医院及结核病院等;急诊医院,主要承担急救治疗、急诊救护等服务。
在我国长期以来,卫计委(卫生部)发布了许多关于医院和电子病历,区域医疗和健康档案,社区个人和健康管理的各种标准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医标准规范;民政部和住建部发布了社区服务医养结合的标准规范;人社部和保监会发布了社保和医保标准规范;食药监局发布了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规范;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等六部委发布了信息惠民医养结合政策。但是没有关于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的分级诊疗标准规范。智慧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推进医疗健康、卫生保险等跨部门跨学科的业务数据整合、业务协同和流程优化,促进智慧城市民生服务。在分级诊疗平台建设逐渐成为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热点的同时,业界对平台与业务系统之间的界限、平台自身的内涵及外延的定义,依然存在较多的争议,对平台建设的内容及方法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坚持需求驱动、合理投资、应用推进、快速见效、持续发展的原则,如何通过分级诊疗建设促进医疗健康信息的集成共享及数据的有效利用,满足智慧分级医疗需要,是当前医疗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医疗信息化标准现状
(1)国际医疗卫生信息编码标准有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of Diseases)编码标准、ICD9-CM3手术编码标准、SNOMEDCT(systematized nomenclature of medicine-clinical terms)医学系统命名法-临床术语标准集、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LOINC(Logical Observation Identifiers Names and Codes)医学实验标准等标准。另外,HL7作为规范各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患者、医疗事业行政单位、保险单位以及其它单位之间各种不同信息系统之间进行医疗数据传递的标准,最新的互操作性协议是HL7FHIR(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快速医疗互操作性资源);IHE(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集成医疗环境)是医疗工作者和企业共同发起的、匕在提局医疗信息系统之间更好地共孕信息的技术框架,例如PIX/PDQ、XDS、XDS-I等。关于移动医疗,目前GSMA(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提出了mhealth的需求及架构,可以作为移动智慧医疗产品接口与服务规范的的参考内容。关于医疗器械,康体佳健康联盟(Continua Health Alliance)提供的通用“健康器械配置文件”方法可以实现跨平台的设备连接,获其认证的终端产品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提高医疗系统的效率和有效性,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HIPAA(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Act/1996)法案,包含了行政简化规定,要求美国卫生部在电子医疗交易、代码集、唯一医疗标识符以及安全方面采用国家标准。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技术进步,2013年9月23日,美国卫生部发布了HIPAA综合规范(HIPA Aomnibusrules)最终版,以便修改HIPAA隐私、安全、数据泄露告知和执行规则等。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JTC1在2013年全会上批准成立智慧城市研究组,秘书处设在中国。该研究组的研究包含了智慧医疗及设备,主要职责是判断智慧城市模型的价值和范围,从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角度来制定智能城市参考模型、领域知识模型、数据和服务模式;选择与使用性能等信息通信技术相关的指标;研究并记录智慧城市技术、市场和社会的ICT标准化需求;监控AWI19944(数据和他们的跨设备与云服务流)的发展,进一步确定智慧城市的具体相关要求,共享社会的ICT标准化要求和技巧。2012年2月,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应各方需求建立了ISO/TC268(城市可持续发展技术委员会)和ISO/TC268/SC1(城市智能基础设施量化评估分技术委员会)。这两个组织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标准规范包含智慧医疗以及设备。
(3)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成立了智慧城市系统评估组,其主要职责是总结和评价智慧城市领域的相关标准,包含智慧医疗电工领域行业标准,制定出IEC新的标准化工作计划。作为发起国之一,中国积极主导推动IEC/SEG1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并承担了该组织联合召集人、5个工作组和1个任务组组长等重要工作,为城市规划与仿真、基础设施管理(CFM)、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框架分工。
(4)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标准体系主要有6大类:(I)基础类标准,包括标准体系表、术语、标识、信息模型;(II)数据类标准,包括数据元与元数据、代码与编码、数据集、共享文档规范;(III)技术类标准,包括功能规范、技术规范、安全与隐私规范、传输与交换规范;(IV)管理类标准,包括建设指南、测试与评价、维护与管理、监理与验收。
(V)标准管理类标准,标准作为卫生信息资源平台数据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需要进行快速便捷的管理。为此应该建立卫生信息标准管理系统,功能包括标准调阅下载、标准体系维护、标准文档发布、标准变更与审核功能等。(VI)基础设施类标准,例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标准,电子工业部/工信部发布的机房施工及验收标准,公安部发布的安全标准,住建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建筑、电气、防火、采光、供配电、防雷等标准。2016年春天,北京电信技术发展产业协会发布了分级诊疗平台电信工程标准《支撑分级诊疗、健康管理的综合信息化应用平台技术规范》。
(5)在政策法规方面,2015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等政策文件里,国家明确指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发展新型医疗健康产业,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2016年6月21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016年6月6日《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2016年7月2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2017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国办发〔2017〕12号),2017年1月24日《“十三五”全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都明确规划了分级诊疗。“十三五”期间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2017年3月22日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改革方案及各种考核指标。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的医联体卫生服务体系。
3 互联网智慧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互联网智慧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研究遵循国家卫计委等部门颁布的相关标准规范,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内容包括平台的作用及地位、内涵及外延定义、建设需求、总体要求、总体架构、技术架构、功能规范、基础设施、信息标准及安全、建设及运维管理、平台评测等内容。
技术关键:(1)确定智慧分级诊疗平台的总体架构、功能规范和网络拓扑结构。定义总体架构中各功能实体、相关接口以及功能实体之间的流程,包括设备、业务能力、安全管理、测评方案及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技术要求。(2)医疗保险数据资源收集标准,包括在线医学检验报告识别API标准,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采集标准,保险报告采集标准,物联网智能化卫生健康数据自动采集分析标准等。
(3)卫生和健康决策应用,包括社区康复指标、医院医疗指标,疾病诊断分组DRGs决策,中医辨识辅助决策,精准医疗辅助诊断,医联体互联互通测评、上下联动转诊规范、医保效率和控费决策、商保和第三方支付决策等。(4)促进智慧分级诊疗和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医疗大数据产业是医疗技术领域的革新,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一场革命,它更注重在效率、产品质量与环境可持续之间寻求平衡,强调运用集成化的高新技术,使生产过程更加精确、高效与环保,由此将形成市场大、范围广、关联多、链条长的医疗大数据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互联网+”的机遇下,实现传统医药、医疗器械、商业保险产业改造升级,促进分级诊疗产业集聚区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物联网、大数据、节能环保、新型物流等新兴分级诊疗产业;提供基础设施及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理順企业创新服务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金融等各类资源的结合,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分级诊疗大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发展分级诊疗和医疗大数据产业环境。(5)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保障规范。(6)认知医疗总体架构及功能规范。
4 平台初步解决方案
智慧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是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各相关委办局共享人口健康信息资源,包括卫计、教育、中医药、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环保、农业、商务、安全监管、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管、体育、统计、旅游、气象、保险监管、残联等部门。通过该平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实现双向转诊、检验预约、病床预约及转诊病人诊疗信息的共享,同时具有短信提示和各项查询统计功能,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为辖区社会公众提供分级、连续、安全、便捷的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形成有效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卫生综合管理水平和政府综合决策能力。
总体架构如图1互联网智慧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架构,逻辑上由基础设施层、数据来源层、基础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和应用服务层六层组成。
(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部署在智慧城市云大数据中心,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安全设施等。
在智慧城市系统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最新技术,基础设施可采用云计算模式来构建。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基础设施资源进行虚拟化处理,形成一个虚拟化资源池;利用云服务技术,将虚拟资源根据业务需要组装成独立运行的服务器资源作为服务对外提供;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完善的计算基础设施服务。
(2)数据来源层
数据来源层指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资源服务应用、目录和交换体系的数据来源。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及其应用项目的数据来源主要有各局委办的业务系统数据、办公系统数据、公文政策文件等各种结构化数据资源和非结构化数据资源。通过在各部门部署前置库为政务系统信息资源目录与交换体系及其应用项目提供数据。
(3)基础支撑层
基础支撑层是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能力,主要有各类数据的采集及清洗,其中卫计委等各委办局数据的采集通过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家庭和社区数据采集通过建设综合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此外,还包括两个基础支撑系统:目录体系技术支撑系统和交换体系技术支撑系统。目录体系技术支撑系统将各委办局的非结构化数据资源,包括各种政策文件、公文、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进行编目,并将目录信息进行共享供各部门各系统进行资源检索。共享和交换系统实现了各委办局业务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业务协同,为分级诊疗应用提供综合信息。
(4)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建设以智慧城市四大基础库为主,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包含目录数据、共享交换数据、业务数据、专题数据等各种数据资源信息库,构成了智慧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数据资源中心。数据资源层为其他应用系统提供了目录服务和资源服务。
城市公共数据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公共基础数据、公共业务数据和公共服务数据。
公共基础数据库以四大基础库为主,即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数据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由法定管理部门提供的,基础且变化频率相对较低的信息资源,是城市公共数据库的“纲”。
公共业务数据库是基于公共基础数据库的业务性扩展数据库,根据业务应用需要而扩展的各类指标项构成,是一种动态的、不断扩充的业务数据库模式,是城市公共数据库的“目”,指标项来自各类智慧应用的建设。智慧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的公共业务数据库主要是医疗健康业务数据库。
公共服务数据由各类专题应用类数据库构成,专题应用类数据库处于该结构的顶层,是通过对公共基础数据、分级诊疗公共业务数据进行清洗、挖掘、分析后的有特定应用场景的服务型数据集,为各应用单位提供融合后的分级诊疗专题应用资源服务。
(5)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层由平台提供能力,包括集成GIS功能的可视化分析展示系统、共享交换体系技术支撑系统、目录体系技术支撑系统和综合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比对清洗系统。应用支撑层实现了基础的应用支撑功能,支撑上层应用系统建设。
大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工作围绕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呈现及应用服务全过程,开展医疗数据异常检测、健康舆情分析与监控、疾病大数据辅助诊断、医疗保险大数据监管等健康大数据相关工作。
运用大数据技术辅助分级诊疗监测评估,由经验决策过渡到数据辅助决策,最终实现数据即决策。让大数据说话,以实现为医疗资源配置、分级诊疗的监测和评价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政府主管部门掌控分级诊疗全局提供重要的支撑。例如,通过分级诊疗大数据监测评估,帮助医疗卫生主管部门更好地了解患者流向;通过对患者、疾病、医疗机构的全面分析,让医疗卫生主管部门清晰地了解了患者转院或跨级就诊的原因,立体精准的得到
患者画像;通過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县域内就诊率情况分析,帮助主管部门全面把控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预测手段:运用更多的数据挖掘技术手段,例如,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对病人流向和流量进行预测。
通过大数据关联分析算法,找出疾病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为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提供支持,最终达到辅助诊断和医疗控费的目的。
大数据分析结果不仅仅局限于决策者或统计人员,还可将其中挖掘出的有用信息开放给患者。例如,通过常见病县域外就诊和县域内就诊费用和治疗效果对比,引导患者在县域内适合医疗机构就诊。(6)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是平台支撑的各项智慧城市服务的分级诊疗应用服务能力,实现开放共享服务渠道上下联动、普遍覆盖和集中可控,探索多元化的数据服务和应用模式。引入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促进分级诊疗服务模式融合创新。平台应用服务主要有分级诊疗业务系统和远程分级诊疗应用系统组成。平台充分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云大物移”新技术探索和培育适应互联网新趋势的在线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实现分级诊疗管理和服务的智慧转型。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完善,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加强疾病防控和个性化健康管理,以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真正实现利用分级诊疗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医疗健康事业。
5 总结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是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医改能够成功的关键点之一,真正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应做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目前我国的分级诊疗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各级医疗机构间尚未建立成熟的分工机制,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对分工机制进行了探索,如医联体、对口支援等,但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之间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提供的服务相互交叉,存在利益冲突的现象。
(2)全科医生培养制度不健全,基层首诊制度的形成与基层医疗机构拥有一^批能够提局质量的尚素质全科医生人才队伍是密不可分的。
(3)缺之医疗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医疗信息的交流不畅,使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信息化建设是分级诊疗系统的重要技术支撑,可以有效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医疗资源效率,缓解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做法,根据国内外大量分级诊疗的实践经验,明确互联网智慧分级诊疗信息服务平台[1^17]的范围、内容和架构,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未来基于平台推出医生自由择业平台,医生诊断决策支持大数据平台,大众健康管理干预大数据平台等,推进医疗健康、卫生保险等跨部门跨学科的业务数据整合、业务协同和流程优化,促进互联网分级诊疗智慧民生服务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