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旭娜
秘鲁首都利马郊区,有一堵分隔贫民窟与富人社区的围墙。尽管很多秘鲁人将这堵秘鲁柏林墙称之为“耻辱墙”,但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建造与存在。
“耻辱墙”高约3米,旁边还配有铁丝线。该墙将利马市的圣胡安德米拉弗洛雷斯区和苏尔科区划分开来。一直以来,圣胡安德米拉弗洛雷斯区是秘鲁最富裕的人的聚居区,而苏尔科区则是几乎连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也没有的贫民窟所在地。20世纪80年代开始,富人们因为担心住在隔壁的穷人可能会偷窃,担心自己受到罪犯袭击,开始建造高墙,将穷人进行隔离。
富人与穷人在秘鲁是两个极端的存在。多年来,秘鲁所在的拉丁美洲,一直是全球收入悬殊最严重的地区。在秘鲁,最富有的1%的人坐享全國40%多的财富,剩下99%的普通人平均分摊59%财富。在3100多万人口中共有700多万贫困人口,也就是说,约22.7%的民众生活在贫穷线以下。
而这道绵延10多公里的“耻辱墙”便是贫富两个世界的会合之处。一边像地狱,除了紧紧贴住山坡的破烂小窝棚外,几乎一无所有,甚至连干净饮用水都是由货车将水运到小窝棚外的塑料罐里,穷人们有时候还不得不放弃其他生活必需品来支付水费;而另一边则像是天堂,有布局合理、设计得当的豪宅,屋旁流动着活水,海洋美景尽收眼底,街区干净又整洁,一点垃圾都见不到。
对很多秘鲁人来说,“耻辱墙”是心头的一道疤痕。它的存在,不仅区分了富人和穷人,而且试图用一种狭隘而武断的做法,去掩盖贫富差距背后的社会问题。有抗议者在围墙上喷漆写着:“我的国家是你们的,我的国家是我的,我的国家是大家的。”但显然,围墙另一边的富人们并不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