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元,冯琦胜
(1.兰州大学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2.兰州大学 草业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甘肃 兰州 730020)
草业经济管理是以草业科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隶属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新型分支学科,其学科的核心内容是由草业科学、畜牧学、生态经济学、草业企业管理学、社会科学以及草原文化等学科交叉融合而构成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其目标是培养掌握草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具备草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生产规划与设计、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金融财会与政策分析等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自2003年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联合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创建了我国首个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下的草业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建立了与此相适应的重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通过草业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交叉,形成了以草业科学为基础,草业经济管理理论核心,草业经济管理技能和实践应用为目标的草业经济管理教学体系。通过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有效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力度,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兼顾的草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草业经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学生须熟悉草业科学的一般技术和生产过程,掌握草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原理和方法[1]。草业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对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巩固与验证,也是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4]。因此,为了实现高质量草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科学而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草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为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围绕草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特点,从树立先进的实验教学理念,到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实验平台、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与实践,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建立了分层次和多模块相互衔接的草业经济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创新性和高素质草业经济管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草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只有建立在科学而先进的教学理念基础之上,才能实现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目标[5]。转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和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理念,建立新型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由于草业经济管理学科涉及自然、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管理和人文风俗等诸多的学科内容,学科结构相对复杂,具有系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的学科特点[6]。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7]。因此,建立草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围绕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的主线,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素质与能力协调、实践与创新结合、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草业科学为基础,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经济管理学方法为核心,确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方案,设置科学的综合实验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基础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递阶式培养[8],使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掌握不同的实践技能,循序渐进、相互衔接,逐步提升。利用信息化平台,实行信息化实践教学,建立野外科研实践活动基地和企业实习与就业基地,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团队,加强教师实践教学交流与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吸引具有丰富实践技能理论课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其次,搭建多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形成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野外调查与试验 -企业和农(牧)户实习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9-10],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均衡协调发展,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草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之路。
草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根据市场需求,突出学科特色,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渗透,相互影响,使实践教学具有系统性、创新性和应用性[11],保证实践教学的目的性、整体性和高效性[12]。因此,根据草业经济管理的学科特点,按照分阶段和模块化的要求,构建由4个阶段、5个模块的实践课程体系和2个条件、3个平台的实践保障支撑体系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草业经济管理的合格人才应该具备草业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与素养,熟练掌握草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评价、草业项目设计与管理、草地资源利用与规划和草业政策与可持续发展分析等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实验、野外调研、专业实习、科研创新、毕业论文5个环节的实践过程,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草业经济管理的专业技能。因此,根据各年级课程设置的不同侧重点和不同实践课程的需要,设计4个阶段、5个模块的草业经济管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1.1 实践教学课程的4阶段设计
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将实践课程设计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综合应用课程和科研创新课程4个逐步递进的阶段。第1阶段使学生对草业经济管理涉及的主要学科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体验和认识,以系统认知和初级技能培养为主,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草业经济管理的基础知识。第2阶段以草业经济管理专业涉及的职业核心技能为主,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的步骤及方法、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各类专业软件的操作等技能以及企业管理和生态管理方法。第3阶段是专业融合的训练,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理论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第4阶段侧重于提升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使学生掌握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提升学生从事创新性研究的能力。
2.1.2 实践教学课程的5模块设计
根据4个阶段的实践教学步骤,设置基础实践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和实习与论文5个模块。基础实践课程模块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培养,课程包括草地农业生态学、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会计学、草原学、草坪学、畜牧学、种子学、草业信息学、草地保护学和信息检索与利用等。专业实践课程模块注重相关实践技能的培养,课程包括草原调查与规划、牧场管理学、项目评估与可行性分析、种子市场与质量管理学、草畜产品加工、高尔夫与运动场管理、社会调查方法、管理统计及SPSS软件应用、统计学等。综合实践课程模块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包括草地农业系统经济分析、管理决策与系统分析、生态经济学、农业项目管理与评价、市场营销管理、草坪绿地规划与设计和放牧系统管理等。创新实践课程模块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参与老师承担的科研课题,或参与学校和学院开展的各类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习和论文模块注重就业、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外实习基地或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设置多样化的实习内容,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结合,实习项目与指导老师结合,完善毕业实习考核体系,增加答辩环节,最终形成合格的一份具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
实践教学保障与支撑体系是完成实践教学内容的前提[13],先进的实践教学保障与支撑体系需要坚实的软硬件条件和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基础。
2.2.1 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有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条件。硬件保障方面主要包括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多样化的野外实践基地、强大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与文献信息查询等;软件保障方面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团队、实验指导手册和教材、模拟训练软件、实践教学方法、各种规章制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通过对各类软硬件资源的优化利用,使之形成高效运行和充分开放的实践教学支撑和保障体系,并对软硬件资源实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运行管理,以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14]。
2.2.2 实践教学支撑平台
1)实验室平台:根据草业经济管理课程内容,设置综合情景模拟、经济系统分析、草场管理、草地健康诊断、草畜饲草供求预算和经济预测与管理决策等实验室。由于草业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是以应用各种计算机专业软件进行系统分析与模拟的实验教学,因此,按照软件的先进性、配套性、实用性、共享性与渐进性的原则,建立通用基础软件、专业工具软件、专业软件、综合模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自主研发软件和数据库等计算机软件群,承担5个模块实验课程体系的实验室教学任务,运用先进的网络化实验教学手段和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进行网络化、智能化实验教学。
2)企业实践平台:企业实践是草业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与相关企业联合共建实习基地、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让学生在企业和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把专业理论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并从生产实践中归纳、提炼和总结理论,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基础。
3)社会调研平台:社会调研是草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是一个独立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野外的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农牧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宗教等特征,以及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草业经济管理各相关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团队协作精神。因此,以老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学生承担的创新创业项目为平台,组织学生赴研究区域进行相关科研内容的社会经济调查,掌握野外社会调研的基本方法、技巧和流程,提升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资料收集、案例分析、论文撰写、成果汇报的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学院扭转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对原有的学科内容和体系进行改造升级,以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了多阶段、多模块、循序渐进的草业经济管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了草业生态经济系统分析与评价、草畜企业经营与管理、草畜产品加工与营销、牧草生产和草畜产品国际贸易等特色实践课程,形成以草业为基础,特色主干课程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实践教学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团队的建设,按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深厚、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创造思维的实践教学团队。一方面选派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实验室进行培训,同时鼓励博士研究生参与到实践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和聘请国内外高校、研究所和企业等机构的著名专家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目前,草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任教师中,89.2% 具有博士学位,71.4%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每年邀请国外专家进行实践课讲座30人次,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高水平草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学院搭建了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建立了草业生态经济分析与评价、草业经济管理、草业经济与社会发展和草业文献信息中心等实验室。实验教学用房面积2 000 m2,有仪器设备500多台套,引进农业经济模拟分析、GrazFeed和Genstat等多种专业软件20多套,自主研发了 “草业开发专家系统”“草畜平衡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草地畜牧业经济分析与评价系统”和 “草地生态补偿绩效评价系统”等教学科研软件。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科研教学实践基地,目前已在全国建立了11个长期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站和22个实验教学创新实践基地。为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及毕业生实习与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就业渠道。
学院拥有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 “111”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中国草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农业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此平台为支撑,确立了草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形成了草业生态经济分析与评价、草业资源管理、草业经济系统耦合和草畜企业管理等多个研究领域和方向。通过导师负责制度,按学生兴趣设置了多个级别的科研创新项目和创新研发基金,以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农牧区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现状,熟悉草业生产管理的规律,加强对草业经济管理的感性认识,学院加大了社会实践调查经费的支持力度,结合老师的研究项目,利用假期和课程实习时间,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农牧区或草畜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和调查,了解草业生产、农牧民需求、草业政策、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通过社会实践调查锻炼、培养了学生设计问卷、调研技巧、案例分析和撰写报告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草业经济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完善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获得6项全国和甘肃省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和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等竞赛活动的奖励,50多名学生获钱学森草产业奖学金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队员、科研创新奖学金、香港思源奖助学金、优秀大学生奖励计划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等奖励,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毕业生受到雇佣单位的好评。
草业经济管理是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草业科学基础知识和经济管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从事草业经济管理研究、草业企业管理及政府部门的宏观和微观管理的专门人才。草业经济管理作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学科,完善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保障支撑体系是提升其实践教学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因此,以草业科学为基础,立足于草业经济管理的学科特色,建立具有创新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传统的学科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造升级,以创新驱动、内涵提升的理念提高草业经济管理的实践教学水平,使草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能适应现代草业的发展,又能满足市场对草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
[1]任继周.草业科学框架结构与教学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0,90(4):1-7.
[2]黎东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高等农业教育,2001,122(8):64-65.
[3]郑璇.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理论与实践,2012,121(11):43-44.
[4]刘宇鹏,赵慧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体系构建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1):114-117.
[5]王光义.实验教学理念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76-78.
[6]南志标,傅华,龙瑞军,等.以草业科学理论为指导构建先进的草业科学人才培养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9,84(2):124-127.
[7]李坤,史永宏.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开放体系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58-261.
[8]肖晓强,王进,周丽涛,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4):120-123.
[9]杨 晋,陈圣飞.经管类学科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156-159.
[10]张宝昌,刘海峰.构建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48-253.
[11]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81-84.
[12]杨昌跃,蔡绪福,周天楠,等.多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2):119-127.
[13]梁丽.构建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17-242.
[14]亚利,冯辉宗,穆仁龙,等.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3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