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远生是清末民初一位著名的新闻记者,是通讯文体的奠基人。他作为著名的新闻记者,是我国近代新文学的首倡者之一,他的“近世文体”的主张,预示着“五四”白话文运动正酝酿到来。他不仅“首倡现代意义上的文艺启蒙运动”,还是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先驱人物。此外,他作为特殊时代一位“孤独的文化先驱者”,不但具有浓厚的思想启蒙意识,而且富有强烈的现代自省意识。方汉奇先生甚至称他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名记者”,评价是十分的高了。
黄远生是近代鲜有的一位自弃功名投身于新闻业的名记者,他早年在日本攻读法律,同时对新闻时政十分感兴趣,回国之后更加关心时政。从《远生遗著》等文献中,笔者概括了这个时期他体现出的新闻职业化的思想的三个方面:第一、他认为记者应该“为民生社会请命”,他对真假平民的分析是一针见血的,体现了他真正的为公众服务的理想。第二、他坚决与党派划开界限,他指出“政客中因亦有志洁行芳不受贿者,然所标种种政论,所拥护种种之势力,今日宁代深论。”第三、他指出办报要“指斥权贵”,监督政府。在他的通讯中,上至总统袁世凯,下至各级官僚,他都敢斥责。这三个方面代表了他对记者与“平民”、“政党”、“政府”三者关系的态度,与当今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相吻合。
“远生通讯”是指一种比消息更加详细和生动的报道事物或人物的新闻体裁。此文体始于1912年初的《申报》上以“远生”署名的“北京通讯”专栏,故称“远生通讯”。它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二是报道重要的人物事件,三是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嬉笑怒骂,涉笔成趣,四是语言通俗生动。
四能是指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其中,“调查研究,有种种修养”,是谓“能想”;“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
黄远生对时局的洞察力来自于他自身对新闻的高度敏感,虽然他本身是攻读法律的,但是他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新闻业做出的贡献却让他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忽视的名记者。除了他,邵飘萍、穆青等记者虽然生于不同的时代,却都在他们的时代里体现出了对时局的感知。他们找出时局的问题,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纸笔就是他们的武器,文字就是他们对时代所开的药方。连现代名记者邓飞都曾经为现在的时代揭露弊端。他作为《凤凰周刊》的首席记者,是“微博打分”、“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的发起人。
时代的名记者们都有着各自的新闻理想,并且终其一生为之奋斗。黄远生身体力行地倡导了独立职业和新闻职业的“公共性”,他反思政论,开创通讯时代,重视采访,追求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公正,他坚持着新闻职业自律精神和为人民请命,在新闻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知名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也有着崇高的新闻理想,他曾经说道,“如果你的照片拍的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他终其一生揭露战争的残酷性,甚至为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个自由不仅仅是指身体上自由行走,更多的是指精神上不受各种反对势力的压迫。黄远生不受当时政局和政府势力的干扰,坚定地传播他的思想和见解,给当时的新闻界以及报刊等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著名记者普利策一生接管了两份著名的报纸,一份是《圣路易快邮报》,另一份是《世界报》。其中,《世界报》在他的遗嘱中被列为“永远不出售”的报纸,他终其一生,坚定地为人民服务,反对政治的干扰。还有一位著名的美籍女记者,一生都在各个战场之上奔波,生前多次被受到战争的创伤,最标志性的伤口就是被炸伤了左眼睛,导致每次出现都是戴着黑色的眼罩。她就是玛丽·科尔文。她不惧危险,作为战地记者长达三十年,甚至一生不曾婚嫁,最后死于战场,被炸身亡。
经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名记者们的个性和共性都是很鲜明的。这些名记者们之所以能够在时代的潮流中被铭记,正是因为她们自身的这种闪光点,也是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习的。从国内的梁启超、康有为、章太炎、邵飘萍、穆青到国外的罗伯特·卡帕、普利策、沃尔特·李普曼等名记者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人性的光辉,终其一生诠释了“记者”这个职业的内涵,对所处时代和国家的新闻事业做出了种种的贡献。《真相至上》中有一句知名台词,女记者Rachel Armstrong在狱中面临着家破人亡的境界仍然坚守着她的“新闻原则”,“And it was not until I met her that I realized that with great people,there'sno diff erence between principle and the person.”对于这些伟大的名记者而言,她们就代表着原则。她们,就是新闻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林志钧.序[G]//黄远生[M].远生遗著.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4.
[2]张洁.新闻职业化的萌芽——重读黄远生的新闻实践与新闻思想[D].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0433.
[3]冯国和.论黄远生的新闻思想及其新闻实践[J].《新闻学论集》第n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学论集》编辑组编.
[4]刘勇,李娟.《“名记者”共性特质剖析[J].纪念穆青诞辰90周年专栏 第二期,2011
[5]王迪.关于名记者的研究综述[J].新闻世界,第9期,2015.
[6]吴廷俊.名记者的界定与认定[J].新闻记者,2008.12.(上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