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霞
山西传媒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广播电视学专业在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基础上,一向重视对学生新闻业务能力的培养,并且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发展校内校外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采访实践机会。
从2014级本科生开始,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我们在专业核心课程——电视采访的实践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电视采访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把街头采访和人物专访作为训练学生采访能力的重要内容,“实战演练”无疑是提高学生采访技能最适合的方式。
采访需要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在交流中如何迈出第一步——和采访对象沟通、说服其接受采访是同学们最头疼的事。为此,我们在2015级学生中布置了两次街头采访作业,主要目的就是锻炼学生与采访对象交流沟通的能力。
虽然学生对于“街采”一词并不陌生,电视、网络上有不少的相关视频,近年来,央视每年也会推出有关民生的趣味街访,之前,学生都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欣赏,现在,学生的身份是策划者、采访者、拍摄者,通过两次街头采访,实践效果显著。最大的收获就是同学们敢于尝试,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与随机选择的采访对象交流起来不再怯场,沟通越来越顺畅,交流感也逐渐增强。第一次街采要求在寒假完成,主题是“春节”,刚开始没有任何经验的同学们遭到不少拒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坚持,虽然最终的作品还有很多瑕疵,但同学们纷纷表示见到陌生的采访对象敢于开口提问了。第二次做“春天”主题街采的时候,同学们的表现就显得“轻车熟路”了很多,不仅知道了怎样在人群中迅速锁定自己的采访对象,在交流过程中的表现也越来越自如,面对不同采访对象时的应变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选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作品的质量,寻找一个好的选题是同学们完成作业的第一步,也是头等重要的一步。2015级学生从开课前的寒假开始做的特殊职业人物采访开始,到学期末的特殊职业人物专访,以及一学期结束后暑假的特殊职业体验式采访,同学们一直在寻找采访对象的特殊之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眼中的特殊之处是否在观众眼中同样特殊。在第一次做特殊职业人物采访时,同学们就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职业的特殊性上,而忽略了选题及主题是否合适,或者说现阶段自己能否把握得了,致使一些同学的作品选题不够特别或主题把握不当。在之后的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开始学着通过各种途径寻找选题和采访对象,同时对主题的把握、价值导向也越来越到位。
作为一所传媒院校,我校各大校内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实践机会,广播电视学专业每个年级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校园媒体的实践中,并能很好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升其专业技能。如在2015级学生中,有的同学加入学院电视台,担任学院新闻的编导;有的同学加入学校报社,负责报纸版面的责编工作;有的同学参与校内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工作。不管是从事采访、写作、摄影、摄像,还是编辑工作,学生都能将自己的创作热情和专业素养发挥得淋漓尽致。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校内媒体平台都给了学生锻炼专业能力的机会,让学生把自己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之中。
首先,培养学生作为新闻人应有的专业技能。学生在校媒平台的实践,能培养他们快速组稿的能力,认识到力求报道内容无差错的重要性,在专业学习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精益求精。其次,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和创新能力。校园媒体平台众多,同一事件各平台都会进行报道,这时候就要做到反应速度快、报道角度新。对于校园内的细微变化,要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和高度的新闻敏感,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对于已知的校园重大活动,要寻找与众不同的角度,打破常规思维,让报道有看点。最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校园媒体平台的实践中,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学生必须提前深度解读政策和讲话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展示给全体师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菁体育是山西传媒学院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联合创办的为中国学生提供体育资讯的一个品牌,也是山西传媒学院学生实践的一个很好平台。作为我校的一个专业实践平台,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在锻炼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得到相关部门和老师的认可。
作为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跟随菁体育项目外出拍摄新闻,体育新闻报道对新闻的时效性以及新闻制作的质量具有很大的挑战,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通过参与菁体育的实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闻采编制作能力,同时能够很好地活学活用,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
我校作为部校共建签约单位,广播电视学专业于2016年成立了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2016年、2017年暑假,作为“卓越计划”实验班培养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选派实验班学生外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采访活动,使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在实践活动中提高采访能力。
2016年7月,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到兴县学习《晋绥日报》新闻精神;2017年7月,实验班暑期实践队进行“望长城内外”专业采访实践,以2015级学生为主要成员的实践队伍来到长城内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关,通过观察、走访长城周边的居民,最大限度地了解长城脚下的风土民情、民生,挖掘长城故事,探访长城居民真实的生活现状,学生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相机、纸笔等工具记录自己所观、所思。通过外出实践考察,把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对民生民情的报道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的专业能力在采访一线中得到锻炼,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培养他们作为新闻人对社会的观察力。
通过实验班暑期采访实践,学生尝试把自己的身份从学生转变为记者,在实践中学会关注民生、关注基层、关注百姓的生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报道思路和报道方式,也提升了学生发现选题、采访、整合素材、写作等新闻业务能力。
除了组织“卓越计划”实验班暑期采访实践活动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2013级、2014级学生参加的“大学生走进赤桥写村史”、2015级学生参加的“走进后沟古村写村史”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和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自己查阅资料,寻找选题,寻找报道角度,选择并说服采访对象接受采访,整理采访笔记,拍摄照片和视频,最终按活动要求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采访写作等专业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现场采访报道能力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技能,对于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采访技能进行实践操作的水平,我们鼓励学生对向公众开放的大型活动以公民记者的身份参与报道。
如2013级学生对“2015山西广播电视嘉年华”的报道,2014级学生对“太原第十届TOP国际汽车展览会”的报道,2015级学生对“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山西省分会场)”的报道等。通过以“记者”身份采访报道这些大型活动,对于锻炼学生的现场报道能力、现场采访能力,增加实战经验都有很大的帮助。
自2014年6月签署部校共建协议以来,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每年都会选拔优秀的记者、编辑等来我院为学生讲课,举办学术讲座或学术沙龙。我们也积极邀请其他媒体人来和学生交流,媒体一线的记者和编辑走进课堂,通过节目分析为学生解读最新政策,把实践过程中新鲜的采访案例、感受带进课堂,让课堂更加接地气,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出校门就可以零距离接触业界信息的有效途径,每次交流都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学生通过和一线媒体人的零距离交流,对所学新闻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作为一个新闻人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记者要有激情,有大局意识,有正义感;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新闻人应有的品质和职业操守,更深刻认识到要想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在大学期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学好专业知识,多多关注新闻事件,多看书,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并把理论落实于实践,学以致用,这些都是光靠课堂学习难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