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赵海楠
(1.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公共教学部,吉林长春 130012;2.北森生涯(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生涯研究院,北京10008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决策已经深入民心,创业自我效能感以及与心理韧性的关系,作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因素,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
对创业活动成败所存在的风险产生的认知就是创业认知。创业认知会受到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人们所表现出得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风险倾向呈现正向相关。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具有积极的作用,他是创业者创业意愿的体现。除此之外,创业效能感还会对创业者的想象有较大影响,如果一个人具有较高的创业效能感就会以积极的态度面临遇到的各类挑战,并由成功的思维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在个人实现情感状态的调整,创业自我效能感也会发挥出积极的作用,想象、思维等都能够借助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个体情绪产生影响。如果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就能够对创业充满信心,以更有效的执行力来开展创业,脚踏实地的完成预先设立的创业目标,增强正向心理因素的影响,减少创业中的焦虑情绪。
对于大学生而言如果具有较高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就能够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失败与成功,对自己的努力与能力进行合理分析,而良性归因增强了大学生的任务承担能力,能够以坚持的态度面对所遇到的挑战,还能够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超常的自制力,让自身在面临挫折时迅速恢复状态。如果大学生缺失创业自我效能感就会导致创业热情不足,在生活中比较安于现状,进取心较为欠缺。
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折时期成长起来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转变,人力资源配置发生极大改变。当前教育界大多教师将关注度完全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忽略了学生能力以及心理的培养,对心理韧性更是不甚理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心理韧性柔弱,当今社会就业压力大,学生无法接受创业困难的各种考验,创业积极性受挫,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
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改变了传统大学生就业的分配制度,学生在就业时施行自主就业的政策,这就为大学生带来了创业机遇,同时学生也需要面临更多挑战。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加,求职人数也逐渐增多,这就使得很多用人单位不断调高人员录取门槛,在毕业生的选择上除了学习成绩还有很多额外要求,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在复杂的就业因素影响下,学生的心理压力更为严重,心理韧性的培养难度较大。
在大学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学生分析能力的提升,让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生活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合理的方式解决各类问题,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较高,包括专业性、多元性以及创新性等。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步入大学则需要提升专业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存在不适应的情况。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在完成课业的同时还得勤工俭学维持自己的生活支出,面临更大压力。学校环境因素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加,心理韧性较差,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大量分析表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弹性与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包括学生的目标专注力、积极性等都会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产生较大影响。学生如果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就能够对创业效能感加以控制,使其更积极地进行创新创业。就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情况而言,绝大多数学生的创业能效感较为普通,这就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创业方面对自己持质疑态度,不能以自信的心理面对创业。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下列几点:第一,大学生的创业观念还较为陈旧,没有对其进行与时俱进的更新,这就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明确定位,将个人成长与创业进行分离,认为创业与自己发展无关;第二,在创业成功的人群中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少,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创业处于观望状态,不愿意做出尝试与努力,在个人发展中缺乏创新精神,闯劲较为欠缺。
大量研究还指出大学生在心理弹性上存在一定问题,心理弹性强度较差。这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丰富的阅历,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较少,在校园中遇到压力、冲突、创伤时无法用丰富的经验来解决,很多学生因此长期处于低谷期,产生了自我否定的情绪,面对困难容易退缩。此外,大学生在情绪管理上也处于弱势地位,他们面对困难时负面情绪容易被无限扩大,很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情绪,面对生活充满消极的态度,不能展示出大学生应有的韧性,无法实现在逆境中成长。
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的关系进行分析,两者的正相关性毋庸置疑。这就意味着当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韧性时,就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与困难,抗挫力高认知完善。能够更好地控制自身情绪,在困难中保持镇定,探索问题解决方式,并积极向他人寻求有效帮助,在外界给予足够的温暖以及支持之后,就能够促进他们具有更强烈的安全感,提升面对困难的勇气,对创业更为积极主动,进而得到创业的成功,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反之,如果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相对较低就会导致他们在困难中退缩,面对压力将逃避作为第一选择,在创业中无法正视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较为消极,很难取得最终的成功,导致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降低。因此,要想让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就需要提升其心理韧性。
在大学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学生专业信念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大学课程的学习,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为了让学生具有更强的专业信念,可以聘请专业学者为学生展开讲座以及研讨会,并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入的理解,发现专业的优势所在,为未来的创业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的正确认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为上进,减少对专业的偏见认知,以正确的心理来完成学业,勇于面对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就需要将学生的个体优势作为基础,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到成就感,并将其作为强化学生承受能力的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特长,并在未来的学习中对其进行重点培养。教育者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并给予他们更多机会,强化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以更强的承受能力来面对挫折。
韧性干预是对心理疾病病理研究的拓展,将关注对象转变为健康人群,将个人的优势发展作为目标。心理韧性的培养需要重视专项训练的开展,让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到提升。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长跑、登山、军训等活动作为承压能力训练,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心理韧性。专项训练的开展还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基础,从心理韧性的特点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让学生的心理韧性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明确两者之间的正向相关。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于创业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在高校教学活动中需要重视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帮助,让当前社会的就业问题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