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8-03-29 08:23林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期
关键词:智慧院校信息化

林梅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当前智慧教育的人才培养受到了高度重视,基于智慧教育理念,更有利于教育信息和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开发、应用以及共享。通过智慧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教育实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1]。在智慧教育视域下,培养新型综合性人才。可以说智慧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模式以其发展路径。

1 高职智慧教育现状

近几年来,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迅猛,正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广东省职业教育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同时,广东省在加紧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共32个试点,覆盖11个地级市,且涵盖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极大推动了智慧教育的发展。而“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以及升级,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云服务、云互动和云协同等智慧课堂服务,还有“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的创办,均可以看出信息时代教育形势下,智慧教育最终会是未来教育的一种常态,也可以看出广东省在积极面对和应对智慧教育形势下给人才培养所带来的新挑战。目前,仍有一些高校和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表面上、形式上,广东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高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深入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也是当代教育跨越式实现高效发展的必然选择。

2 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智慧教育视域下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着极大影响,例如很多传统岗位急剧缩减,甚至是消失,同时也将产生许多新岗位,这直接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技能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结构也会发生变化[2]。对高职人才培养来说,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2.1 适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开发的课程比较缺乏

高职人才培养说到底是依托课程展开的,其职业能力也需要用系统的知识来培养。所以,需通过有针对性的且以学生专业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需求而设计的课程体系才能很好地进行人才培养。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的节奏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并未将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中[3]。

2.2 智慧教育视域下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足

高职学生是教学主体,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就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只能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实际上技术只是一种条件和手段,在人才培养上并不是应用越多就越好,而应在技术支持下,利用微课、云平台、仿真系统等提出新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而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在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忽视软实力的发展,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引进各种信息技术和购买智能设施,而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上,在学校的管理体制和技术层面创新改革上没有跟上,从而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2.3 人才培养方式过于依赖高职的职业教育模式

高职的职业教育职能让学生学会普通的技术知识,而这对粗放型阶段的企业来说是比较可行,但是对高技术高智能的企业来说就明显不够了,而高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依赖职业教育模式。在日本和德国,它们培养了大量技术精湛的工匠,在工艺上不断创新,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它们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多是取决于企业的成功介入,它们的这种企业介入并不是简单的表层的校企合作,而是以稳定的师徒关系作保障[4]。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

3 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3.1 创建以学生职业能力和工作为基础的课程体系

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思路,各专业方向通过高职院校微课、云平台以及新形态一体化的教材逐渐积累碎片化的资源。同时推进项目式、生产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改革,从而建设出具有企业元素核心课程体系。

第一,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探讨开发教材,联合开展教学活动,并积极探索实施招聘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使现代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而使专业人才培养和产业实现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围绕智慧教育发展,改革创新传统专业,突出信息化的特色。在智慧教育背景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将职业道德、素质等贯穿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规划,打破高职传统教学课程体系。

第二,适合学生职业能力开发的课程体系可整合高职学科内容、教学手段和技术三要素,并围绕技术变革和信息化时代的人才培养进行开发。将各专业知识通过教授—内化—创新这一方式融合课程各要素。信息化时代,课程架构应以时代需求、将未来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避免一成不变的,和时代不相融合的课程知识,然后有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增删、重组和凝练,通过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扩展资源,并积极开发各种优质在线课程、项目式课程、研学课程等智慧课堂,从而将知识高效地传递给学生[5]。

第三,结合智慧教育建设,建立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为各专业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平台。加大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创新教学机制,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比如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和中国邮政合作创建了“一公里速递”;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企业合作等,通过实践,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进而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3.2 加强对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人才培养的正确认识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为学生实行智慧教育提供了基础环境,但不能过于依赖它来解决人才培养问题,应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人才培养的效果。基于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是整合优化学校的信息化系统,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能让教育资源使用变得更加便捷,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所以,应积极开发教育信息服务平台,整合院校庞大的教学管理、教育资源的课改教研等转化为智慧型、个性化地智能终端,以便师生随时随地关注教育教学内容。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自我驱动、进化,培养具备先进理念、素质过硬、实践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的产业需求人才,这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随时随地的支持服务[6]。

二是将各专业知识内化专业化。将各专业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的相关知识内化专业化过程中移交名师团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育专业化和均衡化,实现共享。同时还能将选修课程趣味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学生也可将利用信息手段随时随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其他知识。另外,还能挖掘出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及时明确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提升自我能力。

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学方式改革。信息化技术能为教师教学提供各种有力支持,比如教师间的协调、教学资源的获取以及师生互动等,还能帮助院校拓展具有在线教育技能的师资力量。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使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的途径,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力支持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7]。通过云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实现个性化学习,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创新改革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育质量的提升。

四是建立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和评价体制。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路径和轨迹,建立学生档案袋,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价,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评价缺失问题,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弥补不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3 校企深度合作,推行高端现代学徒制

智慧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企业深度介入,所以,高职院校需构建高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法。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有机融合,形成以职业领域为中心的核心课程学习,通过岗位轮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能力,使高职专业新课程内容和岗位技术技能训练实现高度融合,比如电子产品信号检测和维修测试岗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做好企业和学校、岗位和专业、员工和学生、师傅和教师等方面的对接工作。然后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以岗位的职业需求为导向,推进教学改革。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微课平台、慕课、云平台等,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企业采取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实行1个师傅带5个徒弟,促成学习小组,确保学生切实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最后,以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改革评价模式。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企业评价、师傅评价等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素质等方面进行达标考核,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发展活力,大幅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初步形成职业素养,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获取精深的相关技术知识,实现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8]。

4 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策略

4.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向

高职院校为适应智慧教育环境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育所带来的变化,由传授知识向培养学生思维方向进行转变,信息时代追求的是体验式思维和用户思维。所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长、潜力和特质等,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尤其要注重学生价值判断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使用各种信息工具[9]。在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以知识和技术的领悟为基本思想,秉持科学的人才培养态度和立场,让这些知识和技术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方法,进而让学生的才能、知识和企业,社会相融相适应。

4.2 创新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应树立新人才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础,全力引导与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关注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此外,还应强化高职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应用为主导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将来的“职业元素”为基础设置课程,以能力为主导进行考核评价,构建不同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4.3 创新教学载体

在智慧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教学载体,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利用云计算仿真实训系统,结合院校的移动网络资源库,和各专业对接的企业展开合作,改造传统的实训室和课堂,从而搭建学生能线上线下学习和实践的新教学模式,打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将实训课程纳入教学资源库中,开发网络课程,从而使各专业相关课程内容得到全面拓展,使各种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能及时进入高职课堂中,进而使智慧教育逐渐成为现实。同时,高职院校可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高科技,探索智慧图书馆、优课的建立,并和广东省相关企业合理打造基于虚拟技术的科技平台和基于智慧教育下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为学生创造移动学习环境,是信息化技术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有力武器”。另外,高职院校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设网上实训实验平台,设计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运用虚拟技术增强学生对真实工作环境的真实感和体验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人才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10]。同时,利用移动互联和物联网技术等教学资源,推动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资源的共享,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帮助提升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4.4 创新教学管理

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传统管理模式无序、低效,学校的信息建设常常处于滞后和被动的状态。对此,高职院校可借助云平台和教学平台等来构建教务管理系统、教材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学习状况系统、考试和评价系统等模块,实时收集整个教学过程中数据信息,通过科学评级反馈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有效的决策数据依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4.5 创新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通过产教融合,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新举措,引领高职各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实现转型,提升广东省战略性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综合水平,促进广东省经济高速发展,新兴产业科学持续发展。通过积极选派教师赴海外学习培训、校企人才共推互聘以及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举措提升高职院校发展后劲,为实施智慧教育下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增强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能更好落实“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满足智慧教育下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深度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智慧教育环境下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在教育领域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整合上的优势,加快推进广东省智慧教育建设,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活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新模式,助力于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更应清晰认识到智慧教育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紧迫性,明确当前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人才培养的改革策略。同时通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智慧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方向、教学理念、教学载体、教学管理和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创新,在高职教育改革中进行实践,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指导各专业进行智慧教育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实现教育转型升级,发挥智慧教育的最佳效力,进而培养出大批的智慧型人才。

[1]袁雅萍.基于智慧教育视域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计算机时代,2017(7):72-73,77.

[2]谢志明.广东省高职院校云计算与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刍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2):27-28.

[3]孙昕.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改革研究[J].信息通信,2015(12):73-75.

[4]王济军.智慧教育引领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5):53-58.

[5]云亮,赵龙刚,李馨迟.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转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6]柯清超.大数据与智慧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2(24):8-11.

[7]李蛟.浅析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5(10):20-21.

[8]陈琳,陈耀华,李康康,等.智慧教育核心的智慧型课程开发[J].现代远程教育究,2016(1):33-40.

[9]张奕华.智慧教育与智慧学校理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15-17.

[10]杜敏.浅谈“云时代”柔性学习系统对传统高职教育的挑战[J].科技信息,2014(14):180.

猜你喜欢
智慧院校信息化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