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洁
(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广州 510800)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科学、客观、理性提供决策参考的作用[1]。移动通信事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广东省是全国通信市场规模最高的省份,至2017年底,广东省4G基站总量达到30万座,占全国4G基站总数的9.1%[2]。移动通信产业在改变人类生活、将人们带进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同时,也给周围电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广东移动通信基站环境影响评价伴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和公众的日益关注,经历了由简单分析评价到深入调查、全面分析的过程。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于移动通信基站环境管理也从注重环评手续是否完善到加强日常监管、关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面转变。
近年来,我国对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进行了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是根据我国几十年来环保工作的经验、教训以及现阶段的实际国情制定的,因此,更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6年9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1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的《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广东省移动通信基站环境管理有了重大转变。首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原来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发展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再到现在的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要求运营商及铁塔公司对周围环境敏感目标进行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达标;其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管理的重点也转变到基站周围电磁环境的实际监测结果是否达标、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上来;再次,移动通信基站环保工作的重点转变到了日常的环境监测中来。
根据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中“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的基础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的相关内容,广东未来环境监测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加快提高基站电磁环境监测质量,强化高新技术应用,实现对现场监测信息的及时监督、复核,对监测数据、异常数据有及时的掌握和实时分析,提高对现场监测的质控水平和力度,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3.1 移动通信基站“成网成批”建设造成环境管理的新重点和难点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建设需要满足区域信号覆盖和网络稳定,其建设的特点是短时间内成网成批的建设,因此,其建设特点为周期短、速度快、数量大。随着4G、5G网络的兴起,广东新增天线以架设在原有基站的塔架或桅杆上为主。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如何掌握基站最新建设带来的电磁环境变化情况、如何重点掌握环境性质敏感区域电磁环境总体情况、如何把握公众投诉重点区域电磁环境情况等,仍是环境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3.2 移动通信基站监测的数据及图件信息分散,难利用
目前,广东省移动通信基站监测数据主要集中在省环保厅、三大运营商、铁塔公司、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且这些数据及图件资料多以纸质版以及分散的电子版为主,尚未形成系统的数据储存、管理和应用体系。因此,在需要了解以往基站基本信息及其周围电磁环境监测值时,无法及时找到原始资料信息或该站点最新的情况,甚至无法找到该站点的相关信息。
3.3 移动通信基站监测重点和难点
移动通信基站监测的重点是监测点位的选取。环境监测时,应选取环境敏感程度高、与周围公众活动区域水平距离近、高差小、与其他运营商共站址、架设形式为美化天线和桅杆等对周围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程度大的典型基站,并分布于所辖各区县。因此,事前了解基站周围环境性质及敏感点情况,有利于监测时布设监测点位具有代表性和包络性。
移动通信基站监测的难点是超标基站的整改。在基站整改后,除了满足该基站周围电磁辐射水平达标外,还须考虑监测基站在采取整改措施后是否能够满足网络覆盖等通信要求;另外,广东 “城中村”、“握手楼”现象普遍,在采取了整改措施后,须保证不会造成其他的敏感目标超标。因此,基站整改更需要系统的基站基础数据资料和地理环境信息,综合多方面的信息,以达到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4 公众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关注和投诉越来越多
随着公众日常生活对手机的使用和对辐射的了解,人们对生活环境中移动通信基站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越来越关注,对基站投诉越来越多。基站的日常监测工作及监测数据的管理在处理公众投诉时是有力的科学依据。长期以来,广东各运营商对环保资料的存放相对分散,有的甚至存放在不同部门某个人手中,当收到公众投诉后都是依赖环评单位查找投诉基站的环评手续或监测数据,因此,在环保部门、移动通信运营商的日常管理中,对已监测过的投诉站点监测数据能够及时调用、分析,对未监测的投诉站点如何进行监测布点、分析其辐射影响、保存监测数据等,都需要有一套数据库系统对其进行储存、整合。
环境监测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在国内外已有广泛应用,技术已十分成熟。目前,国内远程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主要应用在大气环境、水环境污染物排放监控中,对移动通信基站环境监测的远程实时监控尚未广泛使用。广东移动通信基站监测监控、管理系统目前正在构建和研发阶段,该技术投入应用后,能实时掌握监测基站周围环境情况及其电磁辐射水平监测值,提高对移动基站环境监测质量的监管力度,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监测单位对环境监测的复核及监控更科学化、系统化、智能化[3]。
4.1 建立远程监控系统
建立信息远程监控系统,一方面,野外监测人员能够调取数据库中已有的信息,了解周围已录入系统的辐射源情况,有助于对异常数据的分析;一方面,室内质控人员能够通过远程系统掌握现场监测站点周围的环境情况,掌握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把握现场监测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环境监测活动全程监控,实现对现场监测信息的及时监督、复核,对监测数据、异常数据能及时的掌握和实时分析,提高对现场监测的质控水平和力度,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
又如2012~2014年期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A分公司GSM14A-16期网络工程共建设基站5 661座,其中,位于环境关注区的基站共1 344座,占本批基站总数的23.7%;2015~2016年底,该分公司GSM17期、3G(TD-SCDMA)网络七期、4G网络一期、二期共建设基站共4 659座,位于环境关注区的基站共2 664座,占该批基站总数的57.2%。面对基站周围环境敏感区的增加,现场监测人员如何选取出具有代表性和包络性的基站进行现场监测,监测时监测点位应当布设在哪些敏感目标处,通过这个远程监控系统都能够事先定好,既避免了因现场条件的局限导致漏布点,保证了监测布点的科学性,也可以节省现场监测的时间。
4.2 开发现场监测导航、绘图软件
该软件需具备GPS导航功能,导入运营商提供的站点地理位置后,能够准确定位并导航到达目的地;导入基站基本参数后,软件能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检测报告格式导出表格中需要填写的参数信息;能够将现场监测人员手绘的基站周围四至图及布点图转换成电子图件直接导出。通过该软件能够一次性完成图件、信息、监测布点、监测数据的导入,并与远程监控系统相连,完成数据信息的存储。目前,该部分的技术难点在于要将软件中的信息和图件存储到数据库中,如何与数据库信息相连。
4.3 开发数据库,提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服务
移动通信基站项目有大量的数据信息、图表资料,将这些分散的、纸质的资料统一收藏在数据库中,从而达到相关信息的有效整合和保存,因此,该数据库具有储存基站基本信息及监测数据的基本功能。此外,数据库下一步需要深入研发的重要功能是分析广东移动通信基站环境监测结果与站点基本参数(如天线实际发射功率、天线架设形式、与环境敏感点的距离和高差等)关联性的功能;数据库能够显示监测基站周围辐射源的情况,能够根据系统中已有的电磁环境数据初步分析地区电磁辐射水平,且信息能够随时被现场监测人员调用作为分析异常数据的依据,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服务。这样,在有公众投诉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找到投诉站点的相关信息,有利于处理公众投诉问题。
由于移动基站监测涉及的站点数量多、基本信息量大,监测站点分散,监测范围内电磁环境复杂多变,监测布点灵活多变,监测数据和图表资料量大,同时,移动基站远程系统需要利用GPS以及地图信息,因此,对于移动通信基站环境监测远程监控系统、数据库开发的技术要求高,国内尚未有大规模的应用。但随着国家对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移动基站的环境监管方式的转变,移动通信基站监测信息远程监控系统及数据库的开发将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改革日益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日益成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日益完善,移动通信基站的环境保护工作重心已由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向加强日常监管、注重环境监测转变。因此,对移动通信基站的环境监测以及对环境监测的监督将成为移动通信基站环保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