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万州,404100)
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是一项现代化的企业内部管理工具,与我国的安全标准化一样,都采用要素化管理形式以及PDCA循环[1],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水平,并不断改进以达到更高的水平。HSE管理体系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石油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被各行各业广泛采用。
荷兰的壳牌公司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它是HSE管理体系的创始人,HSE管理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中国,壳牌公司的HSE要求也是最高的。
美国的杜邦公司经营范围覆盖了全球70个国家,2015年与陶氏化学合并后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工企业。杜邦的安全管理也是世界一流水平,十大安全理念更是为人熟知。杜邦的核心价值包括善待员工、要求员工遵守职业道德和把安全、环境作为核心价值。
美国菲利普斯公司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为前提,把保护员工健康、安全放在首位,而把利润、股东权益等放在次位。公司致力于持续改进HSE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菲利普斯编写的HSE手册已经翻译出版。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是北欧最大的石油公司,在HSE管理方面,Statoil拥有大量的HSE专家,采取“零”思维模式,即“零事故、零伤害、零损失”。此外,Statoil于2002年制定了管理规定,下属企业必须建立HSE文化,这更是将HSE管理上升了一个档次。
除了上述公司,还有英国石油公司(BP)、美国雪弗龙公司(Chevron)、斯伦贝谢公司(Schlumberger)等,均建立起了自己的HSE管理体系,并且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他们的管理水平都达到世界先进,而且仍在不断改进和提高。HSE管理体系起源于石油行业,所以在石油行业的传播和应用较为广泛[2]。不过虽然这些公司的HSE管理各具特色,也有许多共同点,比如,他们的HSE体系都是按照ISO9000的体系框架构建的,结合自身进行了改进;他们对自身企业的状况有着很好的了解,并据此针对风险和隐患制定了防范措施;他们在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等硬件方面,已经相当齐全,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逐渐形成了HSE文化,人人参与的理念深入人心。[3]
我国的HSE管理开始于1996年《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颁布,次年《石油地震队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石油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指南》等行业标准的相继颁布,推动了HSE的发展。
1996年,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对《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ISO/CD 14690)标准草案进行了翻译,并结合自身经验对其进行了“中国化”,于次年颁布了行业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SY/T 6276-1997),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油气行业HSE的发展。2004年,中石油对SY/T6276-1997进行了修订,颁布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1部分:规范》(Q/CNPCI04.1-2004),于当年10月1日开始实施。2007年,中石油又对Q/CNPCI04.1-2004进行了修订,新的标准为《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第一部分:规范》(Q/SYI002.1-2007),该标准具有更强的通用性,也标志着中石油的HSE管理进入了新的阶段。
2001年,中国石化发布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等一系列HSE管理体系标准,这些标准也成为了其他企业建立HSE体系的指南。与中石油类似,中石化的HSE管理体系也是在参照外国的基础上,吸收了自身的优点,是一种补充和完善。
而在学术研究方面,同样有不少学者在借鉴外国企业HSE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出了不少具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从总体来说,我国企业HSE管理水平与国外的先进企业还有较大的差距,可以说,我国的HSE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加强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但相比于20年前,我们从不知道HSE为何物,到如今大量企业建立起了HSE体系,且管理层和员工对HSE的认识不断提高,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HSE管理体系建设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比如,我国有些企业虽然建立起了安全规章制度,但员工在执行时往往是被动的,而管理层也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反观外国企业,比如杜邦,全体员工已经形成了安全共识:安全不仅仅与管理部门有关,更关系到企业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需要人人参与。安全管理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习惯,它能影响企业的组织变革和感染力。安全投入不是一种浪费,而是一种投资,虽然无法看到直接的回报,但是有利于建立企业文化与品牌效应,具有战略意义,从无形中带来商业价值。
归纳而言,我国企业的HSE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对市场竞争和风险的认识,忽视了HSE管理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2)对西方制度和管理模式的本质与核心缺乏领悟,不能实现消化理解,而机械地照搬照抄,对于自身原有的好的管理经验全盘否定。
(3)管理层对员工的约束不够,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发生问题后,也只是对员工进行轻微的惩罚,这又挫伤了HSE部门的积极性,最终导致HSE管理流于形式。
(4)对HSE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HSE管理层领导在企业内部地位不高,缺乏话语权,导致HSE管理失去了长期性和科学性。
(5)管理层脱离实际,无法对实际生产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
(6)缺乏安全管理投入,意识不到HSE管理带来的潜在收益。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HSE管理体系正逐渐被各行各业所认可,甚至将成为各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并且HSE体系的推行也确实使企业受益良多。以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HSE有以下发展趋势:
(1)各国企业对HSE管理体系重视程度普遍提高,HSE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与主体。
(2)HSE管理体系审核逐渐朝标准化发展。
(3)一体化、简明化管理体系的建立[4]。现如今,各种各样的管理体系并存于世,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我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以及其他一些安全管理体系等。毫无疑问,这些管理体系都促进与推动了安全生产、健康、环境等的管理,但问题在于,这些体系是相互平行的,这就给企业造成了困扰,因为不同体系的文件、审核过程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这既使体系无法正常使用,也降低了体系的效率。所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显然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大大提高运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