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现状及建议

2018-03-29 07:09:49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竞赛大学生

连 花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缓解就业供需矛盾,教育部于2014年12月10日正式公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社会各方积极响应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并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纷纷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麦可思研究院联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逐年上升,从2015届以来持续保持3%的比例,高职院校大学生毕业生创业比例更高,为3.9%左右。东北师范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5—2016》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均显示,在国家“双创政策”引导下,政府、企业、学校等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大学生创业意向高涨,接近90%的大学生考虑过创业,近三成大学生有创业经历。社会各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但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仍然很低,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不够完善,未能起到充分的支持和服务作用。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现状

(一)落实一把手工程,推进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

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高度重视。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落实了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把创新创业工作列入学院“十三五规划”,并纳入“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及基地建设明确了具体任务并安排了专项经费,提出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形成就业创业“433”全程化教育模式,即结合立德、立身、立行、立业四个模块和高职学生三年三阶段不同的特点展开针对性的创业辅导,密切加强与SYB、YBC以及KAB各类创业组织机构的联系,共同完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

(二)增加软硬件投入,加强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基地建设

利用专项经费,加强软、硬件投入。在软件方面,先后开设了“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大学生创业基础”两门网络学习课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两门基础通识课程,以汽修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为试点,推进创业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在师资队伍方面,自2015年以来选送教师参加创新创业专门培训5人次,现有6位老师具有KAB讲师资格,7位老师具有SYB讲师资格,4位老师获教育部国家创业指导师认证,1位老师受聘为省人社厅创业培训教育类专家,1位老师受聘为省人社厅创业实践指导类专家,并聘请了8位创业优秀校友为校内兼职创业导师。在硬件方面,投入20余万元建设作为学生创业园区的实验基地,总面积1100平米左右,并加大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与22家校外企业建立了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三)重视创业策划与实践,组织开展各类创业竞赛

重视创业策划与实践,组织开展各类创业竞赛。为积极实施创业引领计划,推进“十百千创业教育工程”,自2014年以来深入开展“创业实验班”系统培训工作。2014至2016年度每年平均完成8个班次的“创业实验班”系统培训任务,近3年已有600余人次完成了培训任务。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不全面

目前,多数高校对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的理解不充分,主要停留在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举办创业竞赛以及对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几个方面,认为这就是所谓的软硬件平台支持。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亦是如此,在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理解与落实上忽略了创新创业的宣传、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法律咨询及援助、投融资服务、信息咨询共享等,使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不全面、不完整。

(二)创业教育平台建设观念落后

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中最基础的部分是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在课程体系方面,仅有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通识课程,没能扩充更多的创新创业必修、选修和实践课程,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实践中。第二,在创业导师队伍方面,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由本土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高校学者、政府职能部的负责人等组成,承担授课、讲座、企业参观、座谈等任务。但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校外创业导师的辅导时间非常有限,与创业学生交流不够充分。

(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硬件支持不足

当前,高校校园内能提供办公场地、设备、服务管理平台等全线孵化模式硬件条件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寥寥无几。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面积较小,加之政府的资金支持及学院的资金投入有限,对许多理工科类专业无法提供配套的创业项目硬件条件,制约了更高科技、更高层次、更多元化的大学生创业实践。

(四)缺乏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不同的职能部门对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资源进行管理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由学工处负责,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由校团委负责,创业实习基地由校企合作处负责。创业平台资源的管理工作缺乏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使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和影响力的扩展都受到了限制。

三、借力“互联网+”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

在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方尤其是高校应借力“互联网+”,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一)整合资源,实现协调合作,构建统一服务平台

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思维,将创业政策咨询、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创业竞赛、创业实习基地、创新创业的宣传、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创业团队的招募服务、法律咨询及援助、投融资服务、信息文献共享等众多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一个统一的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平台的设计建设要简便易用,注重导航性和界面交互性,通过一个平台即能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所有相关服务。

对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资源的管理,以建立的统一服务平台为基础,相应的平台由专人负责,明确各模块平台岗位职责,建立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保证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扩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影响力。

(二)重视教育,传承工匠精神,丰富双创教育平台

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应根植本土文化,以教育为本。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平台应该是最核心、最重要、最系统的基础性平台。应围绕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模块化、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指导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平台可分为在线课程学习模块、在线导师互动模块以及竞赛实践模块三个部分。

在线课程学习模块的教学资源围绕创新创业课程资源、专家讲座、导师创业心理及信息素养辅导等内容设计网络视频公开课,利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资源的推送服务,让学生的创业学习更具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线导师互动模块设计以虚拟社区为平台,学生就创业项目的构想、创业项目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指导教师、行业专家开展充分的讨论交流,完善项目设计,研讨出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保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果。

竞赛实践模块围绕学科竞赛、虚拟创业竞赛、实践创业竞赛三个方面设计资源。首先,让学生从学科竞赛出发,通过基于理论意识的竞赛对抗,加强并巩固创业理论知识基础;其次,让学生参与虚拟创业竞赛,熟悉创业经营活动流程,强化竞争意识,增强创业心理;最后,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进行实践创业竞赛,进一步掌握实践技能。

(三)加大投入,借力共享经济,增加硬件条件支持

设备、设施、场地等硬件条件保障是大学生创业服务的重要基础资源。政府、高校都应加大投入,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创业园区的办公场地、设备、设施的建设。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力共享经济,与政府已经建设的创业园区合作,盘活闲置的办公场地、设备、设施;加强与企业创新研发项目基地的合作,共享资源,互惠互利;通过创业投融资平台,吸收民间资金投入建设,从各方面增加对大学生创业硬件条件的支持。

四、结语

高校应通过互联网技术将高校创新创业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共享,通过统一的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并在思想意识及硬件设施两大基础保障方面加大投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平台的建设及硬件条件的改善,以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助力高职大学生创业。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竞赛大学生
密码服务平台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等数学(2022年3期)2022-06-05 07:50:56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38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我看竞赛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创新思维竞赛(3)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