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编校工作

2018-03-29 05:55程书华
传媒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例编校书稿

程书华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8)

一、引言

编辑和校对是图书出版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图书的内容质量提供保障。专业到位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可以大幅度提升书稿价值,使图书以更好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方便阅读。可以说,很多优秀的图书除了包含作者的真知灼见外,也凝聚着编辑和校对的辛勤付出。

二、在传统的铅印时代,编辑的校对工作

在传统的铅印时代,手写书稿,手工排版,很容易出现错误和问题。

(一)手写书稿带来的辨认问题

每个作者的书写风格和习惯不同,其字迹千差万别。如果作者字迹清晰,易于辨认,排版工人误认的概率大大降低,排版的错误率也会降低。但有的作者字迹较为狂放,会给辨认带来难度,很容易误认为他字。如向字,有的人手写时字形较散,会被误认为何字。手写的洁字和浩字有时也很难辨别,尤其是在名字中出现时,难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应为哪一个,很容易出现误排的情况。还有杨与扬,请与清等,都是非常容易混淆的。还有的作者习惯用一些草体字,其字形与常见的楷书、行书差别很大,不懂书法的人很难辨认,如以字、书字等。排版工人大都无法准确认出,只能连蒙带猜地选一个形似字代替,错误率必然大幅上升。

(二)铅印排版也会带来大量讹误

每本书需要一个字一个标点地选取字模,然后拼入版面中。大量烦琐的手工工作,很容易出现失误。而任何一环出现失误,都会带来错误和问题,而且问题多种多样。一是别字较多。汉字为象形文字,很多字形非常相似,排版工人很容易误选形近字,造成错误。如黄粱美梦,粱字很容易误为梁字。夭夭,误为天天。二是字符不正。铅字字模都是正方形,稍有不慎,字就排倒了,或者歪了,需要将字符转正。三是字符污损。字符使用久了会磨损,印出来的字迹就会不清晰。字符如果沾上污渍,印出来也会模糊一团。这就需要更换和清理字符。四是字序颠倒。字符选对了,但拼版时稍不注意,就可能将字符的顺序排错了。如1978,错拼为1987。五是串行。拼版时一不留神就会串行,本来在排第二行的内容,忽然接第四行,漏排第三行,这样的问题也比较常见。六是错页。手写书稿的页序容易出现错乱,如第五页错放在第八页后,拼版时就会出现错页的情况。

在铅印时代,人工操作较多,出现错误的环节较多,拼版中的错误率也较高。因而校对工作是出版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的校异同更是不可或缺的工作。这一时期,编辑和校对的分工比较清晰,编辑主要对原稿进行审查和加工,校对主要依据原稿对排版清样进行校订。

三、在数字时代,编辑的校对工作

进入数字时代,电脑排版取代铅印排版,人工造成的校样与原稿的错误大幅度降低,校对的主要工作校异同的分量显著下降。很多出版单位于是大幅裁减校对部门,甚至不再设立校对部门,编校合一。那么,在数字时代,校对工作还有必要吗?编校合一可行吗?

(一)电脑排版的特点

电脑排版的第一个环节是录入。电脑的中文输入有拼音和五笔两种方式,五笔输入容易出现形近字误用的情况,这与铅字排版的问题类似。而拼音输入则会出现大量同音字、近音字误用的情况,这是不同于铅字排印的新问题,需要编辑、校对予以解决。排版中也会出现问题。电脑排版时,不当操作会造成错误。铅印排版时,问题都是单独的,同一问题反复出现比较少。而电脑排版最大的不同,是会重复出现同一问题。如“大学”须改为“《大学》”,排版人员误用替换命令,将“大学”全部改为“《大学》”,结果出现“同济《大学》”的错误。其他误删、误衍、误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电脑排版存在的另一个隐患是系统兼容问题。作者提供的原稿多是word文件,排版时多用方正或苹果排版软件,而出片、印刷时又有相应的其他软件。在将word文件导入排版软件时,或者将排版文件导入出片和印刷软件时,有时会出现不兼容的情况,出现乱码或格式混乱,如引号变形,省略号、破折号变异等标点问题,以及造字未正确显示,出现空白、黑色方块或乱码等。文件转换带来的问题通常匪夷所思,而且这些问题很隐蔽,需要仔细查看才能发现。这一类新问题层出不穷,仅靠经验不能及时发现。而且因为是系统性的错误,问题数量比较多。

(二)校对的职责

校对除了校异同,还要校是非,以及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稿件的技术整理——使稿件的体例符合规范,包括编排顺序、标题位置和转行格式、图表格式、公式转行、外文转行等。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性工作,如果没有相关知识,是难以完成的。在数字出版中,虽然校异同的工作大幅下降,但校是非和书稿技术整理仍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说校是非的工作编辑也能完成,那技术整理工作编辑就未必能胜任了。技术整理中包含非常多的细节工作,也是通常很容易被忽略的,这时校对的专业性就体现出来了。校对的工作保证了整个出版单位的出版物在体例上规范统一,为编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编辑的职责

编辑主要是对原稿进行审查和加工,偏重内容审定和文字加工,包括消除出版物中的导向性问题,纠正科学性、知识性错误,对矛盾或不一致的表述进行核查,消灭文字性差错,统一体例等,以保证出版物的内容正确规范。

由此可见,编辑和校对是出版中的不同环节,编辑重在内容,校对重在体例,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互为交叉和补充的。在工作中,编辑经常会做一些校对的工作,如规范用词、统一体例等;校对也会对文中的一些错误、体例混乱等进行修改,弥补编辑的疏漏。在一些出版社,新编辑会在校对部门工作半年到一年,才正式进入编辑岗位,可以说,熟悉校对是从事编辑工作的捷径。了解、熟悉校对工作,可以帮助编辑迅速地了解出版工作,为编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正因为联系紧密,二者通常被合称为编校。

但校对工作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其职责无法被取代。当前图书编校质量日益下降就是例证。图书编校质量下降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注重经济效益,压缩出版周期,但忽视校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出版单位把校对工作外包,有些甚至取消校对环节,由编辑来完成稿件加工,结果出版物错漏百出。一些出版物正文标题与目录不一致,目录上标注的页码与正文不一致,索引页码错乱,页眉错误等,这些低级错误严重影响图书质量,给人感觉不像正规出版物。此类问题编辑如果细心核对,是可以避免的。而另外一些工作则是编辑很难完成的,必须由专业校对来完成。如辅文顺序、标题转行、公式转行、外文转行、图表格式、注释编排等,其有一定的规则,非常琐细,一般编辑很难掌握得很全面,非常容易出现疏漏,而校对则能很好地完成。一些资深校对,其校是非的能力非同一般,常常可以发现不易察觉的错误,弥补编辑的疏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出版时代,编校中的校异同比例大幅下降,但出现了电脑软件带来的系统性问题,这增加了校是非和体例规范统一的需求。校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专业性和技术性是无法被编辑取代的。编辑和校对各有侧重,二者缺一不可,轻视甚至取消校对工作,会损害图书质量。出版单位应更好地发挥编辑、校对的各自所长,使二者互为补充,共同为图书质量提供保障。二者更好地分工,有利于保证图书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效率,更好、更快地完成书稿加工工作。

猜你喜欢
体例编校书稿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编校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