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引
(合肥师范学院 艺术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61)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提出“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1].在这一形势下,从中小学到高等院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信息化教育改革.继MOOC课、翻转课堂之后,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获得教育界的关注.智慧课堂利用云平台对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大数据分析获得相关的学习反馈,老师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调整.这种“智慧化”的课堂将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课上”“课下”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主体由“老师”向“学生”转变,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默在以组织完形法则学习论中提出了由顿悟学习、学习迁移和创造性思维构成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认知重组的过程,学习者对事物内部关系进行梳理,顿悟出新的见解,在学习迁移效应下,能够针对不同的情境解决不同的问题.“智慧课堂”的教学对组织完形法则学习论进行了充分实践,这种“智慧化”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智慧课堂利用云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收集并分析,虽然具体的计算方法还在分析阶段,但这种基于大数据的理念,可以通过直观的数据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实现对学情的整体把握和对学生个体的充分关照.
动态开放的课堂.智慧课堂进一步加强了“课上”和“课下”的融合,学习行为突破了“课堂时间”的限制,成为一个统一而连贯的整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是在与老师不断的交流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梳理和理解,从而为“智慧学习”提供了可能.
个性化学习的课堂.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智慧课堂中,教师通过课上课下,利用课前学习测评、课堂当面指导和课后实践体系,能够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的评估,为教师针对性的调整辅导单元提供了依据.
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各类面向高校大学生的学科和技能竞赛得到长足发展.将学科竞赛引入智慧课堂的教学,可以为智慧课堂的教学环境提供行业情境,为教学内容拓展课程的覆盖面,为教学方法提供自主学习的良好导向.
首先,学科竞赛立足行业实践和创新创业,直接由一线企业命题,体现了行业前沿、时代热点和交叉学科的特点.这些赛事命题实际为学生的学习确立了明确的学习情境,直接与行业需求对接,需要结合具体的生产实际,制作自主创意的产品.“创造的源头不是意念,而是人的行动,即人的实践活动是产生创造力的源泉”[2].在竞赛实践中展开智慧课堂的学习,是“智慧化”的重要体现.
其次,学科竞赛的立足点始终建立在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论和素质的基础上,这恰恰是课堂教学的强项,同时学科竞赛也为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养成创作了合适的发展空间.“大学实践教学的根本真谛在于它能够培养学生未来从事研究、探索活动的一种思维品质和习惯”[3].将竞赛引入智慧课堂教学,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可以利用自己已知的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最后迁移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创新创业的全部环节.
最后,竞赛命题的完成不是仅仅一个知识点或是一门课程的内容能够涵盖的,纵向上看,它贯穿某一学科的基本理论,横向上看,它连接了多个交叉学科.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很难在课堂时间完成这一过程的转换.而智慧课堂模糊了“课上”“课下”的界限,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为完成竞赛内容提供了可行性.
本研究结合专业实践,选择《平面软件基础》的中“图像色彩及处理”章节作为“智慧课堂”试点,希望通过导入竞赛赛事,在提高学生平面软件应用能力的同时,深化学生的专业设计基础,拓展学生的视野,解决实际创作问题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的提升直接映射在竞赛的参与程度上.
《平面软件基础》为动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使用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平面软件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技能,提高设计艺术的创作水平,是一门应用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平面软件基础》选择“图像色彩及处理”作为智慧课堂试点,本专题为“2016年版动画专业课程标准《平面软件基础》”-第二章“Photoshop软件操作”-第六节“图像色彩及处理”教学内容.本专题内容结构较为完整和独立,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色调和色彩调节命令对图像进行调整.教学重点为色调调整,难点在于根据作品气氛与风格,对图像色调与色彩进行不同的调整.
“安徽省大学生摄影作品大赛”是全国大学生摄影作品大赛的省级赛事.竞赛面向本专科大学生征集摄影作品,2017年大赛主题为“校园风采”“社会纪实”和“创意摄影”,要求以摄影作品的形式记录大学生身边的文明行为和精彩瞬间,体现大学生的全新创意和独特视角.其中非“创意摄影”类作品一般要求照片仅可做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的适度调整,不得做合成、添加、大幅度改变色彩等技术处理,这一要求与《平面软件基础》“图像色彩及处理”章节的教学内容非常契合,适合初学者对照片进行简单处理.因此该知识点的智慧课堂教学,选择与“安徽省大学生摄影作品大赛”相结合,以竞赛任务为情境,设计“智慧课堂”教学流程.
《平面软件基础》授课对象为本科动画专业学生,开设时间为第一学期.本课程的先导课程为《速写》和《插画》.经过这两门课程对美术基础的初级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手绘的基本方法,而《平面软件基础》课程则进一步将其在计算机上进行表现.这是学生首次接触计算机绘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环节进行充分设计,既要使学生尽快上手,又要重设计能力表达,轻单纯软件操作,因此与竞赛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操作体验,便于知识体系的建构.
智慧课堂试点的基本理念是将课堂教学与竞赛情境,软件教学与设计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
在课前导入阶段,本阶段教师首先提前组织学生集中见面,对教学任务和流程进行布置,解释具体的竞赛条款和拍照要求,按竞赛要求组织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拿起手机和相机,记录身边的点点滴滴,并从中筛选合适的照片作为后期调色的照片素材.在集中见面后,学生进入平云台学习阶段.教师通过云平台将“图像色彩及处理”基本教学内容和调色命令使用方法推送给学生.“图像色彩及处理”章节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像色调调整”“图像色彩调整”和“特殊色彩的处理”三个知识点.学生通过云平台,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的学习.而云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进行大数据分析,包括学习轨迹、学习效率、学习方式等.以数据的方式全面分析学生学习的总体水平和个体的不同需求,为之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了相应的数据依据.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能力需求,调整课堂教学方案,决定重难点解析、主要问题集中分析和个别辅导的具体内容.
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收集学生的拍摄照片,作为上课的素材,按竞赛要求,以竞赛任务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基本内容,即教学大纲规定完成的内容,因学生已经在云平台自主学习过,这一部分主要以重难点分析、补缺补差的形势迅速完成;另一部分即竞赛内容,涵盖面较广,要求教师进行相应的发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针对学生的软件操作基础的差异,课程教学对学生实行集中讲解和单独辅导相结合的授课模式,集中讲解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单独辅导学生的学科竞赛内容.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任务的讨论和方案的修改.每小组设立一个组长,负责统筹分工,进度安排和每个环节质量的把握.教师对学生的照片调色提出修改意见,和学生共同商议修改思路,并把关整体水平.
课后交流阶段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按照摄影大赛的要求,最后修改定稿.依据所学内容,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所拍照片的调色,并提交相应的设计说明,对基本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做出详细解释方案.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完成的项目,智慧课堂开放了课后实践,不拘泥于课表上的时间,面向班级同学开放动画实践实训中心,给学生更多进入机房实践的机会.而所有的过程性设计方案在云平台上进行提交,教师在网络上收集学生过程性材料,进行点评和要求修改.智慧课堂云平台设计了“讨论”模块,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跟老师和同学讨论疑难问题,沟通协作完成课程任务,分享学习成果等,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促进智慧的生成.智慧课堂采取过程性的学习评价机制.利用平云台,充分记录和分析学生学习的进程与结果,包括各知识点学习的测评、课堂分组讨论活动反馈以及学习活动的参与度等.更重要的是,在竞赛环节,学生的作品最终提交大赛组委会,由行业专家进行统一评判,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竞赛为导向的智慧课堂为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了行业情境,将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应用于竞赛实践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在专业实践中体验创新过程.学科竞赛与智慧课堂的结合,鼓励学生在专业竞赛情境中启发创新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智慧的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的创新.但是目前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分析仍停留在经验性分析阶段,这必然影响到教学效果真实性和科学性.因此,未来研究应当注重相关数据的采集,以实证分析的形式进行系统分析和验证,以期总结出智慧课堂的真实客观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后期研究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