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曾茜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51)
国际经贸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国际经贸行业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能有效提升国际经贸专业实习生的就业能力。从实际考察,高素质的国际经贸行业人才成为我国国际经贸业的飞速发展的重要元素。探索创建规范的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体系,来满足提高实习生实践能力,使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能快速实现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将以湖南省高职院校国际经贸专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湖南省高职院校共有69所,其中17所高职院校开设国际经贸专业,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其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如下。
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分为校内实践教与校外实践两种形式。校内实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按教学计划安排的从属于专业课程的实训周,如国际贸易专业认知实训、单证员考证实训、商务英语应用实训、市场营销实训、报关技能实训等,主要由相关专业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教学;二是学生毕业前进行的国际经贸专业业务技能实训与综合实训,主要是在实训室使用国际经贸专业电脑软件分环节、分角色进行模拟演练,这种软件一般从软件公司购买或由学院自主开发;三是开设专题讲座,一般从行业中有偿邀请相关专家来校进行集中讲解[1]。
校外实践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到与学校签约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这种方式能接纳的学生一般有限,一般是由专业教师推荐或由实习基地企业自主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参加。二是学生自己联系的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实习,这种方式的实习效果取决于学生的能力大小与资源优劣,可控性较弱。总体上来讲校外实践能接触实际工作场景,与校内实践相比较更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有效地提高学生从事专业的实践能力。
1.2.1 师资条件现状
目前湖南高职院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师大多由理论课教师兼任,理论课教师每学期都承担不同的课程,其中部分课程设置实训周,实训教学由该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其他专业教师辅助教学。专业教师大都是毕业后应聘进校后直接任教,仅有部分担任实训课程的教师在任教期间与国际经贸企业接触并进行有限的专业实践认知。
1.2.2 实训室条件现状
湖南高职院校国际经贸专业所设实训室大部分硬件设施简陋,如国际商务谈判实训室、国际贸易实训室等,仅提供场所与必要的桌椅,且一般实训室同时用作常规理论教学使用。国际经贸专业运用电脑软件进行教学的实训室一般使用学校的机房,没有划归专业教研室管理,实训教学要向学校提交计划后统一调控机房的使用,有时存在与常规理论教学排课的冲突,通常是由实训课让位与理论课,进行插空排课。
1.2.3 校外实训基地现状
湖南国际经贸相关企业总体规模不大,对实习生的接受度不高。湖南高职院校国际经贸专业联系并签约的校外实训基地大多为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平时的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为聘请行业专家来校做专业讲座。在实习期间学院一般只能推荐部分优秀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其余专业学生要靠自己联系国际经贸专业相关的外贸公司实习,甚至部分学生是在与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公司实习。
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教学课程有专门的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案,而实践教学课程没有相应的规定。专业实训课程大多由实训主讲教师制订实训计划及内容时间安排,教学的内容可以是参观、专业训练、项目操练、软件操作等,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学校在进行实训课程的管理时主要偏重于实训计划的递交、实训教室的安排、校外实训的交通安排等服务型管理,对实训课程的内容、教师的实训教学行为没有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大多职业院校的专业实训室一般由学校教务部门管理,实训室排课的时间由学期初统一制定,专业实训课时根据需要向学校教务部门申请实训室的使用。
学生实践教学体系考核主要以实训报告或实习报告的形式进行。在实践结束前,实习生要提交实习报告并进行阶段性总结,然后教师根据报告总结来审定学生成绩。
湖南高职院校国际经贸专业的教学计划普遍是将教学重心偏向于理论课程,而实践环节的课程安排占比较小。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书本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多,但实践技能不足,将来走上社会后参与行业人才的竞争时会处于弱势地位。
从湖南高职院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形式与内容现状、条件现状及管理现状分析可以得知其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实训周的课程内容安排与实训教师安排不够合理;二是实训室的硬件设施安排不够合理;三是实训教师的配备不够合理;四是实训基地的培育不够合理;五是实训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从湖南高职院校国际经贸专业的师资条件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较大比例的实践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偏弱。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较多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教,参与实践的经验不足;二是在学院任教期间与企业的联系度不高,从而能够从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不多;三是一般学院对实训教师的考核机制不强,专业教师的自主提升的动能不够。
湖南高职院校国际经贸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参差不齐,其中能扎实引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院校有湖南外贸职业技术学院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较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协会和外贸企业的联系不够深入也不够常态化,而且能够签约的企业接纳的实习学生有限,这样的情况使得校外实训主要依靠学生的个人资源和努力,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地接触本行业实际工作以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和增强工作经验,不利于其更好的就业。
职业院校可以结合国际经贸专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通过制度设定在培养年限、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完善学分管理等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的权重。一是可以实行弹性学分制,学分管理制度设立实践学分,学生参与实践或创业可以计与一定学分,并可冲抵专业选修课程。二是可以加大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比例,增加一些国际经贸专业相关的实战模拟、实训项目和创业教育等。三是可以设立向特定企业输送人才的订单班,并根据企业特点单列教学计划进行教学[2]。
职业院校应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国际经贸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一是校内实训建设应增加人力与财力的投入,提供专用的实践场地,购置用于专业实训的软硬件设备,开发有针对性的实训教材,配备专业的实训教师,并加强对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建设,切实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支撑环境,保障学生实训的效果[3]。二是校外实训建设应着实建立相对稳定的企业联系,真正做实校企合作,为学生的实践创造真实的操作学习环境。
“双师型”指导教师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实习指导水平高,能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职业院校应制定方案、采取措施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可以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实践教师技能培训,或与企业联系进行短期实践,充实校内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4];二是可以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经理、高级经济师、资深业务能手担任兼职实践教师。职业院校应同时重视实训教材建设,鼓励支持校内校外实训教师协助编写针对性强、实用性高、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实习教材,提高学生实训的效果。
湖南高职院校国际经贸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较弱,只有少数的学校能将校企合作做到常态化。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合作的动能并不强,二是学校虽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迫切需要,但因路径不通畅较难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体系。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和深度,应强化行业协会的协调与管理功能。行业协会可以整合区域内教育和企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使相关资源能基于区域内协同发展,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整体教育投资效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