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路径探析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

2018-03-29 04:07:27黄淑贞
昌吉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思政

黄淑贞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涯是价值观培育形成的重要时机。面对新的时代背景、新的伟大征程、新的发展任务,今年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进行了修订,其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2018版新教材总的六章中专门设置一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见,我们国家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狠下工夫、下大力度的。如何让大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愿意在日常行为中自觉践行、发扬光大,是摆在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思政课教学的灵魂

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上比较活跃,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接受新事物快,有求新求变的意愿,人生观尚未成型,世界观尚未稳定,价值观尚未养成。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社会信息高度发达,我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大学生判断力还不高,感觉到困惑,感觉到迷茫,特别是在学校学习压力大,毕业后就业困难,因此,理想信念开始淡化,有时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思想,价值判断上出现了偏差。如何帮助大学生答疑解惑,对他们的迷茫进行有效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就成为思政课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五千年中华文明、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效继承,吸收了世界人类发展的智慧和文明,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进步,它归根究底是一种真、一种善、一种美,真正能帮助大学生认清什么样的人生观是正确的,什么样的世界观是值得弘扬的,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值得追求的,如何通过思政课课堂教学,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政课课堂教学提供灵魂性指引,是思政课课堂之魂。

二、思政课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思政课教学中,要真正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识、情感认同,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很强的概括性,也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对大学生的认知、理解、掌握、认同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要发挥它在思想上的引领作用,在实践行为上的引导功能,需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能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重实践锻炼轻理论学习,要将教学融入实践,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党团活动等载体,增强学生对价值观的体验,引导学生将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整体性和重点性相结合的原则

整体性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个人这三个大层面的整体内容,重点性是指基于思政课各门课在学科体系中的定位、培养目标来把握。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来说,应从整体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不同的角度和知识点融入到各章节中,让大学生明白需要自觉弘扬努力践行之,这也是自身义不容辞的任务,尤其要注重从个人层面开展价值观培育和引领,指引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仰、精神信念、道德追求,帮助大学生走出价值困惑,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社会生活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主要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通过丰富的情绪表达和丰富的肢体语言配合,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加深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的庞大受众群体,特别是“00”后的大学新生,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中,接受信息及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也是在电脑或手机等互联网设备的终端。[1]因此,线上教学是一种很重要的辅助手段,它能克服传统课堂讲授单一的弊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跟新媒体技术相结合,通过QQ群、微信群等辅助手段沟通交流,还通过拍摄核心价值观的微视频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因此,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大势所趋。

三、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路径探析

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一股合力,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一)夯实传统课堂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深讲透

要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言传身教,以敬业的精神、诚信的教学、公正的处事方式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思政课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大学生切身感受的重要渠道。教师在课堂上旗帜鲜明地宣扬主流价值观,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深、讲透,传承好、弘扬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活,让大学生感同深受,彰显其魅力和优势。在讲到新《基础》课第四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时,首先,可以把国家的富强、人民的民主、社会的文明与和谐这一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大学生的奋斗目标。可以结合教材第一章到第三章中人生的青春之问、坚定理想信念和弘扬中国精神的内容,让大学生明白,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国家的命运影响着个人的命运,国家的强盛发展需要众多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需要有坚强的理想信念,要厘清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要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理想有机结合、紧密联系。其次,可以把人民的自由与平等、社会的公正与法治这一社会层面的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对社会的追求与目标。结合教材第五章和第六章中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内容,使大学生明白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让学生充分认识自由与责任的关系,自由应该是一种权利,在享受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维护公平正义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普及法律知识和法治思维,需要共同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再次,可以把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热情友善这些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与“基础”课教学内容的融合转化成人与公民之间的关系。这些价值观是人们遵守道德的基本规范,跟大学生关系密切相关,要将其融入到日常行为规范中。可融入教材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和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中。爱国体现的是现代公民基本道德素养,敬业、诚信、友善是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体现,是处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外界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基本要求。[2]

(二)打造精彩专题教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

专题教学直面社会的现实问题,针对某个主题深入分析、深入挖掘,对其中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性强。可以针对《基础》课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节内容“坚定价值观自信”,紧密结合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我们要解决的时代问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道义力量等进行集中凝练,融合成专题教学,解析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价值观自信,有效融入学生的价值体验,学生感兴趣,增强说服力。

(三)运用生动信息化教学,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数据信息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中,例如,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公益广告的形式,拍摄制作一个作品,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提交到优慕课教学平台,学生投票评选,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展示,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实践。同时,可以引入微课、慕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方式,建立与教材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其中的问题和案例,进行线上讨论和答疑,将原本枯燥、静态的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要加大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及时清除,对大学生的不当言论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这样,大大提升了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四)开展丰富实践教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实践教学可以在课内和课外同步进行。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如开展学科知识竞赛,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掌握;进行“祖国,我想对您说”等课堂三分钟主题演讲,增强学生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认同。可以通过“法律的模样”绘画大赛、“我是法治宣传员”社区宣传活动,明确“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重要性;开展“最美的一幕幕”、“寻找漳大工匠,弘扬工匠精神”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可信、可近、可学的先进典型榜样作用,用典型的事迹教育人、感染人、激励人,增强学生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实践效果。[3]还可以充分利用思政课的红色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爱国的力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

(五)创新多样化评价方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度

思政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灵活多样,我们也应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以结果为主的方式,从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方面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采用过程加结果的综合考核方式。结果考核以闭卷考试为主,占总成绩的50%,主要考核大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过程考核也占总成绩的50%,把学生的平时表现、课堂表现纳入期末成绩的评定指标,由教师、小组长、学生本人组成评价主体,全方位多维度地反映大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客观、公正、准确评价。对于学生提交的课堂作业和社会实践报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内容,采用实时评价方式。教师还要采用课堂观察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评价。[4]

传统课堂教学、专题教学、信息化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评价体系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其中传统课堂教学是坚实基础,专题教学是有效模式,信息化教学是良好辅助,实践教学是必要途径,科学评价体系是有力保障,这五个方面共同打造《思修》课教学中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思政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