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感性经验 发展幼儿推理能力
——“有趣的推理”大班科学领域主题活动实践与反思

2018-03-29 01:43:03
成才 2018年5期
关键词:数字游戏探究

近段时间,大班幼儿对材料包中的数字卡片“捉迷藏”游戏玩得乐此不彼,但时间一长,由于缺乏新的变化和教师的引导,这个数字卡片游戏对幼儿失去了吸引力,幼儿没有了持久探知的兴趣,令这种能锻炼幼儿推理能力的游戏无疾而终。然而,5~6岁却是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最佳的年龄阶段,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中对幼儿思维能力的要求阐述得还是比较详细的,特别是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要“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还要“充分发展形象思维,尝试初步的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设计了“有趣的推理”大班幼儿科学活动,利用幼儿好奇心强、好动、爱玩游戏的年龄特点,寓推理培养于游戏之中,并通过创设丰富的环境,让他们在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中,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在操作的探索中获得丰富的体验,积累有关数学的经验,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科学推理游戏,让幼儿尝试用排除的方法探究并判断出推理的结果,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引发幼儿持续探究的学习兴趣,体验推理游戏的有趣以及挑战自我而获得的成功感。同时,也希望借助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专注地利用多种信息进行逻辑推理,促进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幼儿形成受益终身的数学探究能力和良好的学习品质。为了让活动达成设计的目标,我在活动中注重了以下几个主体的把握。

一、幼儿——自主学习的主人

幼儿阶段是想象力最为丰富、好奇心最旺盛、动手探索欲望最强烈的时期,让幼儿养成好奇探索、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是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因此,为了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我设计了“猜猜看”“想想看”“找找看”“玩玩看”等大班幼儿喜欢的、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游戏的欲望。如,游戏“猜密码”,通过出示需要解锁密码的百宝箱引发幼儿兴趣——“要想拿到礼物,必须猜对密码打开百宝箱”。对百宝箱中礼物的好奇与渴望,对猜测密码的挑战激发的好胜心,都让幼儿对游戏充满了好奇,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战胜挑战,猜出密码,拿到礼物。游戏从设计的角色定位上,就很明确地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角,充满挑战性的游戏本身也充分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的热情。孩子们为了找寻答案,为了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从孩子们的种种出色表现,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孩子们学得自主,学得快乐。

二、教师——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在以幼儿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中,作为教师应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以及有效的教育策略,适时、适宜、适度地予以支持与引导,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乐于探索,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整个活动中,教师都努力借助每一个游戏环节、每一句提问让幼儿知道科学推理的方法。如,在“找找看”的游戏环节,教师首先利用询问的方式:“这个数字第一行有吗?第二行有吗?第三行呢?”在得到幼儿回答后,教师一举猜出密码,令孩子们惊讶不已,惊呼、鼓掌的同时,也充满了疑问——老师怎么猜出来的?抓住孩子们的疑惑,教师紧接着提问:“你们知道我是怎样猜出来的吗?”“你们想想,老师在说出答案之前提了哪些问题呢?”“你们记得给了我哪些信息呢?”教师的提问还没有说完,孩子们就心领神会了:“喔……,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这个数字5第一行有,第三行也有,所以你就猜出来!”“表达清楚,判断准确!非常厉害!”即时的表扬、鼓励和击掌互动,霎时让孩子们自信满满。和孩子们的互动过程中,教师没有教授的痕迹,只有一个个给予幼儿足够思考时间的追问,就让孩子们豁然开朗、兴奋不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孩子,而应在于引导孩子积累自主学习的方法,提升他们学习的能力。

三、材料——幼儿学习的推动者

我们知道,“有材料陪伴”的学习,是幼儿的学习特点。孩子们通过动作、通过接触具体事物,来感受信息、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促使其原本具象的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并将其核心的概念进行转化,变为自身经验,幼儿在学习中能获得什么样的经验,学习材料本身的结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要尽量把学习内容物化成可以呈现的经验,尽量让学习材料传递更多的信息,蕴涵更多的学习价值。本次活动中,我们准备了PPT课件、数字表、可抽插自如的操作板、数字卡片、不同特征的娃娃等若干材料。这些材料呈现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增强感性认识,协助幼儿更易于理解材料和游戏间的逻辑关系,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数字表”这一关键辅助材料的呈现,对幼儿的推理分析起了重要作用。通过每一个数字在数字表每一行、每一列出现的次数的直观呈现,引导幼儿在演示中发现其中的排列奥秘,引导他们学会运用排除法,在可抽插的数字图形操作版中找到符合要求的信息;同时,通过自主提问,让他们从不同穿戴特征娃娃背后寻找礼物。这一系列材料的有效引导,让幼儿在极为投入的尝试和思考过程中,一步步地发现其中的每一个秘密,最后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及与同伴的探讨、总结,推理出正确的答案。

当然,每一次活动都有着做到更好的空间,教师在坚持立足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探究能力与学习品质的同时,还可尝试将数学知识与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更多的链接,让数学与生活结伴而行,引导幼儿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价值,这样更能让幼儿真正地理解数学,喜爱数学。

专家点评(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敏)

简洁、推理有序、逻辑连贯、准确、灵活、敏捷以及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思维的主要特征。这一系列思维品质是全面发展的人必备的核心素养。学龄前阶段对幼儿进行数学思维启蒙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该案例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玩中学。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方法的运用,层层推进,让幼儿学会用抽象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做中学。教师为幼儿备好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动手操作,学会了在推理过程中进一步精确地概括事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是用中学。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给予幼儿运用、思考、推理的时间和机会,概括、梳理出各种信息,从中习得如何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有益经验。

猜你喜欢
数字游戏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答数字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小学科学(2015年7期)2015-07-29 22: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