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建筑业也取得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它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近些年兴起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它具有视图化、共享性、互动性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建筑业的生产效率,保证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有效的提高了资料管理的效率。
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贯穿实施过程的始终,从建筑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到竣工验收的各个阶段都会有大量的工程资料数据。而传统的纸质文档资料管理是无法满足如此大量的工程资料的数据,不能够有效的进行保障。并且对它们进行手工整理不但耗时耗力,工作效率低下,并且也会出现疏忽造成纸质资料的丢失和遗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就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对承包商和业主双方都会造成损失,所以说传统的纸质文档管理模式保管的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实时性、有效性都存在着不足,使得出现问题的时候并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
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工程资料管理软件的特点就是将工程资料的表格的形式变成电子资料,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和管理的效率,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使得资料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但是它仍然没有办法真正的解决资料的实时性和有效性的问题,经常出现资料后补的现象。
(1)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资料管理技术的发展相对比较的滞后,建筑行业中在施工的始终中包含的工程资料特别的多,其中不但包含有施工过程的信息记录,还有施工图纸、材料采购、质量验收等信息,数据非常的多,而目前很多的信息大多依靠手工进行操作,这些资料管理软件并不能完全的对资料进行有效的整合,容易出现不兼容、格式不统一的问题。这样一来,工作效率低下,费时费力。另外我国缺乏统一的资料信息存档标准,当前的建筑工程资料都是按照当地的档案管资料进行存档以及企业自身资料信息存储的要求,所以对于管理资料人员的要求就会很高,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比较高,有充足的专业经验和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能够有效的进行资料的分类,提取相关的有用信息。
(2)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并不能有效的运用信息化技术。我国对于建筑工程的资料管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个地区的管理呈现各自的特色,差异化比较明显,全国各个省份所使用的软件、相应的表格形式都不一样,因此,有关的工程资料在各个省份之间的转化和利用并不能顺利的进行,但是实质上很多的资料表格需要录入的信息数据差异性并不大,而更多的都是在与表格格式形式方面的不同。而且不同省市之间对于工程资料信息的查询、共享、记录等都存在差异和障碍,有些异地的工程项目,就遇到这种障碍,关于项目的相关人员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在建筑工程竣工的时候,所有关于施工的资料都要进行整理规整,并在档案馆进行存档,虽然这些资料对于后期的建筑整改、改建等很少被利用,但是这些数据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城建的档案管的纸质资料保存的比较多,并不能进行实时的查询,并不方便,并且即使有电子资料,也是工程项目的所在地进行档案的保存,数据的共享并不发达,信息资料的齐全度不高。
(3)工程资料的实时性较差。我国的建筑行业资料管理人员的受监督度并不高,资料管理软件的实时操作监督比较差,很多的资料管理人员都是施工的后期进行资料的后补,在软件中,资料所需要的时间、电子签名等都是后补的,所以不能保证项目资料的真实性,实时性也欠缺,有效性存在怀疑,资料不能完全的被有效的、及时的利用。
BIM主要是利用建筑工程中的所有信息数据,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式建立建筑模型,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最直观的虚拟的建筑体验。BIM技术是对工程项目实体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网络化的一种表达,能够进行资源信息的共享,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种决策进行有效的支持,是一种数据管理工具,带动了建筑业的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它主要以四维的可视化的形式进行数据信息的展现,能够全面有效的利用信息。
(1)施工前准备工作中的运用。在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资料信息主要是通过建设单位进行提供,里面主要包含了一些勘察设计文件、招投标以及承包合同文件等信息数据,并通过与施工单位进行合作,进行图纸设计规划,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单位同时也要进行自身的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进行编制,还要监督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料信息数据。BIM技术在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运用,是将传统的2D图纸转化为4D立体的、视觉可视化的BIM信息模型,并将施工需要的勘察设计图纸的构件信息存储到模型中,一些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的属性信息也要输入到模型中去。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各工程参与方虽然在同一个平台软件上,但是有不同的账号和密码,利用账号和密码根据系统的提示,就能够将工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上传到平台上,然后进行审核和修改,有效的提高了效率,缩短了信息传递时间。
建筑工程的设计中不免出现问题,所以BIM技术技术下的4D信息模型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利用BIM技术下的BIM模型和建好的建筑结构对设计进行优化升级,快速的修改存在问题的设计参数。同时,BIM模型还能够进行施工模拟,与现实的施工过程进行匹配,能够减少施工的成本,避免后期的经常性的修改和调整。
(2)施工阶段的运用。BIM在施工阶段将BIM模型和实际的工程进度进行结合,在4D模型中将时间和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可以在模型中调取相应的信息就能够找到相对的空间和时间的信息,减少和避免资料后补的现象。还能够实时的控制资料管理人员进行资料编制的工作。4D的BIM信息模型能够将工程资料的数据按照时间节点输入数据库,提高资料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方便工程各参与方查阅资料,提高资料数据的利用效率。同时,BIM模型能够实现资料数据的交换和实时的共享。
(3)竣工阶段的运用,BIM在竣工验收阶段的运用,首先要基于前期资料的完整性,能够很快的导出工程竣工报告、验收报告、竣工图等需求信息,施工的各参与方能够利用4D虚拟动态的建筑模型去查阅建筑中所需的所有信息资料。这个阶段要进行资料的移交归档,传统的资料管理模式,使的需要信息的时候要去项目所在地的城建档案管里进行查找和翻阅,那么BIM技术的出现,使得资料管理更加方便,更加的简单。
BIM技术不同于原有的资料管理模式,它的出现使得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更加的便利,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资料的利用效率,提升资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保证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但是BIM技术也存在其弊端,4D的BIM模型以及后期的资料数据的输入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要求相关的技术和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要加强对BIM技术的创新和研究,注重资料管理和BIM技术的相互融合。
[1]李婧妮. 浅析BIM在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中的运用[J]. 门窗,2017,(01):66+68.
[2]何关培. 施工企业BIM应用技术路线分析[J]. 工程管理学报,2014,28(02):1-5.(201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