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徽州家谱治家之道与当代价值研究

2018-03-29 00:43束亚弟鲍步云李晓春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家谱宗族徽州

束亚弟,鲍步云,李晓春

(滁州学院a.经济与管理学院;b.科技处,安徽 滁州239000)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确立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首先提出家庭家教家风思想。习近平的家庭家教家风思想立足于传统文化,从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出发,应用于治国理政,把微观家庭与宏观国家结合起来;把微观家庭梦与宏观中国梦结合起来,有着深刻的首创意义和传承意义。

徽州诞生了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商帮—徽商,由此产生了灿烂的徽州文化并形成以之为研究对象的徽学,徽学也是我国三大地方性显学之一。自商鞅变法以来形成的“士农工商”格局,影响并形成了古人的“安土重迁、落叶归根”。在徽商累积的巨额财富支持下,围绕“家文化”,徽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徽州家谱,异常繁盛。家谱作为封建时代宗族的重要文字载体、体现和依据,不仅囊括了家族的传承历史,而且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家法族规。这些家法族规指导了宗族成员的生活,是当时的行为规范。徽州家谱体现的治家之道,传承至今天,依然有其价值和生命力。

1 文献回顾

徽州家谱的研究伴随着徽学研究而日渐丰富,安徽省内有两个徽学重镇: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与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国内还有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学者也有涉及徽州家谱的研究,更有日韩学者[1]。

学者的不断耕耘,产生了日益丰富的成果。徽州家谱,尤其明代,“沿袭欧苏谱例”[2],主要包括:“谱名、祖先像赞、目录、修谱名目、谱序、凡例、恩荣录、谱论、姓氏源流、世系、传记、家法、风俗礼仪、祠堂、坟茔、族产、契约、艺文、字辈、排行、领谱字号”[3]等。众多学者,还进行纵向比较,从宋、元到明、清,比如安徽大学徽学中心赵华富先生。

源于徽州的大儒朱熹说过“人家三代不修谱,则为不孝矣”,故而徽州家谱的修撰也是频繁的。既有宗族谱局进行族谱的公修,又有个人私撰情形[4]。不仅如此,家谱的编修还非常重视编修者的道德修养、勤奋精神、官宦权位、家学传统等[5]。正是因为如此重视家谱的编修(包括编修者的道德、学识等),使得徽州家谱不仅传世数量丰富,而且具备很高的学术价值。更由此产生了对徽州家谱个案研究的丰富成果,如对徽州著名人物汪道昆的家谱研究[6]。

正如前述家谱体例,其内容异常丰富,包括家法族规,学者概括了多达16条内容,具体有:敦伦孝悌、增进亲情、救灾济贫、扶孤恤寡、提倡节俭、管教游闲、反对争讼、禁止迷信、打击赌博、防范盗窃、尊敬耆老、勤奋创业、彰善瘅恶、发展教育、和睦邻里、封山育林[7]。

对徽州家谱家法族规的研究也很细致和深入,比如透过徽州家谱体现的职业观:规定族人要以四民为正业,禁止从事贱业;视读书和为士为四民之首业;在看待经商与力农问题上,有些族规家训明确主张经商事贾,也有宗族保持传统的农本商末思想,禁止族人经商;重视对族人进行择业和尽业等方面的职业教育等[8]。对职业观的研究,还延续到民国时期,通过以民国徽州家谱的族规家训所见职业观为例,窥探民国时期基层社会传统职业观的革新与保守[9]。

徽州家谱中的家法族规对徽州地区基层民众的社会生活和基层社会秩序的构建产生作用[10]。更对徽州风俗的形成并“胜于他邑”产生显著作用,其中盛行“仁让之风”、重视血缘关系、重视婚姻门第等风俗,更是直接受到徽州家谱的影响[11],这主要是家谱中的家法族规作用。

对徽州家谱研究可谓日渐成熟,但学者还指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比如:在家谱与宗族社会的研究、家谱所载内容的专题研究、民国年间的徽州家谱研究等三个方面加以拓展[12];在徽州家谱资料的分类整理与专题研究、出版徽州家谱研究的工具书和学术著作、开展徽州家谱的多学科研究、徽州家谱与外地家谱的比较研究、徽州家谱研究者的国际性合作研究、加大徽州家谱对研究者的开放度与利用率等六个方面[13]。

事实上,徽商家谱的研究方向还可包括:现有的研究大多是从历史的角度对徽州家谱进行阐述,秉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的辩证唯物史观,既要了解和批判,还要继承。即发掘徽州家谱体现的治家之道的当代价值。这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庭家教家风思想是一致的。

2 徽州家谱体现的治家之道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或家族也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故而,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治家之道体现在处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之中。这些社会关系包括对待国家、对待祖先与长辈及父母、对待女性、对待子女、对待邻里、对待自己等。

2.1 对待国家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家的外延非常丰富,包括国家。事实上,从“国家”的语言表述来看,也可把一国当作一个家来看待。“读书入士”,从农民转为士大夫,也是转而为国效力。

“君为臣纲”是封建社会的核心伦理规范之一,不仅如此,而且在当时看来,国之事是要高于家事的,“公而忘私,国尔忘家”(婺源《武口王氏统宗世谱》),徽州家谱中要求宗族对待国家时应尽忠,而且为国尽忠效力可更好地光耀门楣。国与家之间也存在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不负于朝廷”“有光于宗祖”(绩溪《明经胡氏龙井派宗谱》)。

宗族中读书人,可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为国效力。徽州也的确出了很多忠臣,比如建有独特、著名八角牌坊的大学士许国。作为普通的百姓,也有义务尽忠,那就是纳税服役,“我族子侄,务将一年本等差粮”及时缴纳,“上不欠公钱,下不贻私议”,这是“此身民职分,所当尽者”(《休宁宣仁王氏族谱》)。

2.2 对待祖先与长辈及父母

封建家庭的核心是尽孝。孝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如汉代人才选拔的察举制就包括了“举孝廉”科目;直至清代,无论大小官员,在父母离世之后均要“守孝三年”,还出现“借孝”的情形。孝不仅涉及到自己的父母,还可延伸至祖父母及更早的祖先。孝与尊敬兄长的“悌”合在一起称“孝悌”。

对祖先,族规中强调“人本乎祖”(《安徽程氏族谱》),故而敬祖、修祖墓就显得特别重要,更需要护理好祖墓并每年按时祭拜。朱熹为其宗族做的三件大事之一,即“追回失之已久的始祖之墓”[14],可谓对崇尚朱子的徽州人做了一个表率。与此同时,撰家谱,在家谱中记载祖先的事迹及宗族传承顺序;修祠堂,在祠堂里祭祀祖先,展示祖先像赞。即是对祖先的追思,也是宣扬祖先功德,达到激励后人的目标。

对父母,更是要“尽心奉养”,要考虑到“四季衣衾”与“三时饮馔”,要考虑到他们“目多苦于昏”“耳多苦于背”“两手既苦于强硬”“齿落不能饮啖”等客观现状,所以“为人子者,固当时时在旁扶持,刻刻在侧服侍”(歙县《潭渡孝里黄氏家训》)。徽州各宗族的家训中,还有很多,但大多与此类似,在此不赘述。这充分体现了对父母的伺奉与孝顺。

徽州宗族,不仅自己的直系亲属,而且扩展到同宗族的老年人。一方面,要向老年人提供“高年之礼”,主要是“元旦饼”与“包胙”(《绩溪城西周氏宗谱》),即饼和肉。一般年岁越高,获赠越多。另一方面,时时关注老者,比如祭拜时奉茶、祠堂支付祭祀轿费等。这么做的效果,不仅尊敬老人,而且还可产生“睦族”,也即和谐宗族关系的作用。

2.3 对待女性

在封建社会家庭中,“夫为妻纲”,徽州宗族对于女性的要求是守贞节,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

首先,需要做到的是男女有别、严肃闺门。而且这是家风的首要之事,“盖天地之风化始于闺门,若不先正以男女,则家风和以厚哉”,男女之区别细化到“男子出入宜行左,女子从右”(婺源《武口王氏统宗世谱》)。严肃闺门,甚至“盖闺门内肃若朝廷”(《余氏族谱十卷》)。

还有对女子的日常行为规范,“见灯毋许出门”,观会、看戏、游山、谒庙等都禁止的;“女不言外”“本族男妇接见,自有常礼”“女子年及十三以上,随母到外家,当日即回”“妇人亲族有为僧道者,不许往来”(黟县《环山余氏宗谱》)。女子对待家人,“奉舅姑以孝,事丈夫以礼,待娣姒以和,抚子女以慈”(歙县《潭渡孝里黄氏族谱》)。

当然,最重要的是从一而终。“妇人之道,从一而终,一与之齐,终身不改”,若苦苦坚持,也是给予巨大表彰的,“满三十年而没者,祠内酌办祭仪,请阖族斯文迎祭以荣之”,乃至殉节烈妇“为公呈请旌,以表节也”(绩溪《明经胡氏龙井派宗谱》)。正是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使得徽州历史上产生过上万的烈妇,也遗留大量贞节牌坊。

2.4 对待子女

对待子女,主要是教育。徽州人异常重视教育,徽商最大的特色为“贾而好儒”[15],尤其在富裕之后,更为“好儒”注入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此产生了非常不错的成效,比如考中进士、状元的数量,在历史上全国的府一级行政区是数一数二的。徽州人还把对教育的重视写入徽州家谱中。

从《易经》中汲取道理,徽州家谱强调“蒙以养正”“闺门之内”有“胎教”和“能言之教”“父兄”有“小学之教,大学之教”,幼童从六岁就应开始“学字学书”,伴随“资质渐长”以“养蒙”,以后即便成不了读书人,“为农、为工、为商,亦不失为醇谨君子”(《休宁宣仁王氏族谱》)。而且明白“始养之道,莫要于塾师”(《古歙城东许氏世谱》)。

在教学内容上,徽州家谱也有强调,“上者教之作文,取科第功名止矣”“次者教之杂字柬笺,以便商贾书记”“下者教之状词活套,以为他日刁猾之地”(《休宁宣仁王氏族谱》)。“子孙为学,须以孝悌礼义为本,毋偏习词章,此实守家第一要事,不可不慎”(歙县《潭渡孝里黄氏家训》)。事实上,这是把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理学置于第一位,认为学理学超过了学文章。虽然理学已过时,但是教育理念是先进的。

不仅重视自身子女的教育,而且徽州家谱重视宗族子弟的教育,尤其贫困子弟,更是关照有加,要么号召族人资助“每月给以灯油、笔札之类,量力而助之,委曲以处之,族人斯文又从而诱掖奖劝之”(《古歙城东许氏世谱》),要么祠堂直接资助“每岁祠中量给纸笔灯油之费”(《休宁商山吴氏宗法规条》)。对于宗族内书生,不论读书或考取,更是直接给予奖励以勉之并榜样后人。“凡攻举子业者”“祠内支持供给”;参加各级别考试者,宗族资助路费,乡试“银二两”、会试“盘费十两”“学成名立者,赏入泮贺银一两,补廪贺银一两,出贡贺银五两”“登科贺银五两,仍为建竖旗匾,甲第以上加倍”(绩溪《明经胡氏龙井派宗谱》)。

教育之后,就涉及到职业选择。徽州家谱中,严格按照“士农工商”的顺序,以读书入士为第一等要务。在宗族子弟中,聪明者“使之业儒”,庸下者“教之以农工商贾,各事生业,不得游手好闲”(《绩溪南关许氏宗谱》)。还认为即便读书入士不成功,也会有利于宗族子弟的礼仪、文化,为职业选择打下基础,即所谓“虽不望成名,亦使粗知礼仪,不至为非”(绩溪《梁安高氏宗谱》)。其次,宗族子弟可从事农、工、商,但严禁四名之外的职业。这在各家谱中有明确规定,一般禁止娼优、隶胥、隶卒、僧道、屠宰、堪舆、行医、占卜和算命等,也有概括为坏乱心术和违仁义之业,也禁止无业[8]。

2.5 对待邻里

徽州重视家族,各大家族聚族而居,邻里关系也显得非常重要。徽州家谱中,有提倡积功德的引导,指出“算命看相做风水”,其中命相早已注定,风水依赖心地,“可见欲富贵昌盛,惟有广积阴功”,富人由“赈饥寒、恤孤寡,施棺椁、修桥路”;穷人由“终身存好心,量力做好事,而且与父言慈、与子言孝等”积功德(绩溪《梁安高氏宗谱》)。这样自然有利于邻里关系。

同时,徽州人不喜争诉,即便是最重要的“祖墓婚姻两事”“求地葬祖而与人结讼”是可笑的;“聘妻媳被占”,其家、其女竟然愿意改婚,此时“不屑娶何讼之”(《石川周氏祖训十二条》)。徽州家谱的家训,还规定了一系列有害邻里关系,而被禁止的事情,比如“恃强凌弱,倚众暴寡,靠富欺贫,捏故占人田地、风水,侵山林疆界,放债行利,违例过三分息,滚骗敛怨”等(《休宁宣仁王氏族谱》)。

2.6 对待自己

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自省是非常重要的。徽州家谱中有很多家法族规是约束自身的,主要涉及不良社会习俗,如游手好闲、迷信、赌博、奢靡等。古人说“修身”,对自己严格要求,严禁从事上述活动。

徽州家谱严禁族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要求一定从事正当职业。而且认识到坏事可能聚集在一起,比如无所事事,自然会赌博、寻衅滋事。为此,族约中规定“职业不修,放辟邪侈,使酒骂座,生事里闾,聚党构徒,摊场赌博,诱人子弟,荡人身家”,此等人应“痛惩之,使其迁善”(《歙县虹梁程氏阖族条规》)。对于赌博,徽州人是深恶痛绝的,而且在家规族约中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系列惩罚措施,从“家长训诲之”“痛箠之”到“陈于官而放绝之”至“告于祠堂”“除其胙”“削其名”(《休宁茗洲吴氏家典》)。

对于迷信,徽州人较早意识到不合理之处,而明确反对、禁止迷信。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故宗教在徽州是不畅行的。“佛老之说,最惑人心”,人死之后是没有轮回的,“修斋供佛,何益于事”。若以表孝,“则又愚之甚”“能尽葬埋之理”便是“孝子之心”(《婺源武口王氏统宗世谱》)。

徽商,尤其客居扬州的盐商,生活“穷极华靡”,学者系统研究并概括为“奢侈性消费”[15]。然后在故土徽州的家谱中,却对奢侈进行了批评,而倡导节约持家。“财者难聚而易散”且“一朝而可以散数世之储”“有穷之积,难应无穷之费”(绩溪《华阳邵氏宗谱》),透过这些简短易明的道理为宗族子弟传递了节约、反奢靡的期望和要求。

3 新时代背景下徽州家谱治家之道的价值

3.1 习近平对家庭家教家风的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庭、家教、家风的论述,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家庭构成了社会及其动力。与此同时,国家、社会会促进家庭的美满,“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只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家庭梦才能梦想成真”。把个体的家庭梦与伟大的中国梦统一起来了。从微观入手,服务宏观,达到和谐统一的共同梦想。

习近平对腐败的零容忍,获得了党内和群众的一致拥护,净化了政治生态、提高了党的形象。很多党的高级领导腐化堕落,问题就出在家庭上,对其亲属子女、身边工作人员家教不严、家风不正,而逐渐腐败,辜负了党多年的培养和信任,造成了党的巨大损失。为此,习近平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而且“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习近平从情、理的角度,对党内腐败问题进行了疏解和规避,即微观地引导了领导干部的家庭,又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对抗腐败的一条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还明确提出“红色家风”及其延续。党的革命前辈,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甚至自己的生命,乃至家人的生命。这是我党“红色”的由来,这是无私的奉献。从党内来说,革命前辈可谓党员的家人,不论干部、党员,都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

不仅如此,习近平更以身作则,陪伴母亲散步、陪同女儿骑车、与夫人彭丽媛女士手牵手出国访问,是亿万家庭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的父亲习仲勋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26年就参加革命工作,在老人家2001年88岁高寿时,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父亲寿宴,在抱愧给父亲写的祝寿信中,“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中国文明网)。

3.2 徽州家谱治家之道的当代价值

对徽州家谱体现的治家之道,结合习近平对家庭家教家风的论述,不仅需要进行批判,而且需要进行继承,以达到“古为今用”。

微观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在百姓生活中居于核心位置。正是成千上万的微观家庭,才构成了国家。我国社会的年龄结构正加速老龄化,截至2017年末,65岁以上老年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1.4%(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远远超过了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界定标准。不仅社会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而且家庭面临养老压力。这样,孝老、敬老成为家庭的重要任务。不一定追求古时家训中的“四季衣衾”与“三时饮馔”,但至少要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高龄时,更要关注日常护理与照料。不仅是尽“为人子”的本份,而且是减轻社会负担。还应由此及彼,即便不是自己的父母长辈,也应尊敬。

在家庭中,“一老一小”是需要赡养和抚养。对于家庭的晚辈,关键在教育引导。对教育的内容,很多人以为获取知识就达到了目标。其实不然,正如徽州人把理学置于教育的第一位。事实上,不论“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教书育人”,教育侧重于“传道”和“育人”。德才兼备才是合格的人才。此外,还需侧重职业观的树立,徽州家谱是严禁“僧道”,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理念,当代青年人,尤其大学生需要树立这种唯物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家庭中,不仅有对“老、小”的关注,更有对自身的约束,包括禁游手好闲、禁迷信、禁赌博、禁奢靡等。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对子女后辈的以身作则。良好家风一旦形成,即可产生实实在在的作用,更可传承。

中观的社会社会风俗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的,这个范围内大多数人都接受的礼俗、习惯等,表现在社会的各方面,比如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等。徽州良好的社会风俗,比如“仁让之风”,其实有赖于徽州家谱的家法族规[11]。2013年,在社会上倡议而延续至今并获得全国上上下下支持和响应的“光盘行动”,即号召公众节约。徽州家谱的家法族规中对节约的规定,至今日也有它的价值,与“光盘行动”遥相呼应。不论“婚嫁丧祭”,还是“岁时伏腊”或“燕飨馈赠”,都应该“去奢崇俭”。

其实,这还有另一个意义。我国自古以来属于人情社会,在各种各样的喜庆场合,亲朋好友是要备着礼金到场祝贺的。“去奢崇俭”必然把人情往来拉回了本来的意义,互相支持、互相鼓励、热热闹闹,而非攀比、赛奢。

宏观的国家国家是家庭与社会的立足之本,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就没有家庭的幸福美满。徽州家谱虽然更多从小处—家庭、家族—着眼,但汇总起来也就产生一股巨大力量。而且在徽州家谱中,对宗族子弟首要的要求是为国尽忠效力。正如今天把“爱国”置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首位。不仅如此,徽州家谱对教育的重视,培养出入士的宗族子弟,正是为国家做贡献。时至今日,在良好的家风下,培养的优秀人才,也是对国家的巨大贡献。更重要的是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包括“红色家风”,对国家尤其廉政建设是有着显著意义。

猜你喜欢
家谱宗族徽州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魏晋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
徽州绿荫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一个汉族宗族的认同符号——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个案研究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