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稚萍
荔湾区文化馆 广东广州 510170
文化馆承担着向社会所有成员平等开放,以开展社会公众教育,普及文化艺术知识,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工作内容,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使他们可以获取知识、信息、娱乐和创造力的职责。党的十八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立法的重要原则和明确规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努力方向。党的十九大更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要求。因而,近年来荔湾区文化馆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的过程,注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内容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绩效考核为保障,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以往,虽然荔湾区文化馆肩负着组织开展社会艺术教育工作和辅导培训基层文化人员和文艺骨干的职能,但并没系统地进行组织和开展,只是每年不定期地举办艺术讲座,没有起到很好的社会效应。《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颁布实施后,馆班子深入学习贯彻,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作为今后工作重点来抓,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围绕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四个特点来进行策划,让群众免费享受基本艺术普及的同时,提升社会参与率和文化设施利用率,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化和便捷化。
荔湾,旧称“西关”,是广州悠久历史积淀的一个缩影,其中西关大屋独具地方特色。荔湾区文化馆提炼精粹,致力打造公益性文化培训品牌“西关·悦艺学堂”,以趟栊门和盛开的玫瑰华组合成徽标,寓意艺术之花在西关沃土上盛放。
围绕此品牌,每年精心设计一系列既贴合群众需求又融入了传统文化内涵的公益性文化培训。
公益性文化培训课程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内容为根本,结合本馆的资源优势来规划,年初制定计划,在上半年和暑期间集中精力组织开展,避免因演出和比赛频繁的下半年时段,确保教学质量。
1、以群众需求为导向
社会发展文化多元化,荔湾区文化馆培训课程设置上首先通过热点分析、调查问卷、前期培训学员反馈等方式以确定群众需求。根据热点分析,在公园和各社区都活跃着各式合唱团队,群众参与面广,社会凝聚力大。因此,文化馆在2017年4月开设了“合唱鉴赏与基础培训班”,报名非常踊跃。课程先通过古今、中西对比,穿插播放相关视频资料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了解合唱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学会鉴赏,然后分声部基训再合唱经典歌曲真实感受合唱的魅力。学员们反映培训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益匪浅。在文化馆派发了调查问卷中,学员普遍建议开设怡情养性的绘画班。经筹备,在暑假期间开设了“工笔画欣赏及入门班”,文化馆为学员专门购置了画板、熟宣和颜料。由于社会上的美术教育机构,很少开设工笔画课程,因而吸引了很多白领和青少年参加。第一讲的中国画起源历史简述和经典作品鉴赏把大家带入工整细腻的美学意境,接下来的课程从线描技法开始入手到临摹白描花鸟作品,再学习色彩渲染,按照老师的教学步骤循序渐进完成了一幅工笔花鸟画小品。学员们开心地拍摄彼此的作品发上朋友圈,分享学习的成果和快乐,同时希望来年能继续参加培训。
2、以内容为根本
公共文化服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因而在课程内容注重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2017年,首次开设了“二胡基础入门班”,普及民族乐器演奏知识。文化馆申请专款购置了一批二胡免费借给学员上课和回家练习。教学内容包括简谱识谱、D把位的按指和运、曲目练习。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为期十天的学习让学员们掌握了D把位的基本的演奏技巧,在回报演出的舞台上大家齐奏了两首一级曲目,赢得阵阵掌声。2018年3至8月期间,文化馆开设了“何车艺术大讲堂”,每月开讲两期深度挖掘群众关切的广府和西关文化内涵。邀请相关专家、艺术家,从新的角度去阐述,兼顾普及与提高的艺术要求。为了让课题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实行“讲”与“演”结合的形式,每一位主讲人邀请优秀演员结合讲者内容,通过鲜活的艺术形象加深观众对主题的认识。此外,讲座中间还会穿插与讲座内容有关的表演,邀请观众互动,加深观众的文化印象,更好地传播广府文化。由于讲堂内容注重接地气,与市民群众有共同的文化背景,贴合观众的口味,很受追捧。
3、普惠落到实处
为了落实国家文化惠民政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荔湾区文化馆特变针对外来工和弱势群体设置专门的公益文化培训。2016年起连续两年举办了“感恩有您”——来穗务工子女免费声乐表演培训班,通过传唱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传授学习歌唱的呼吸和发声方法。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歌唱,还增强了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2018年暑期举办的“少儿舞蹈启蒙班和提高班”将走进东漖街社区,优先录取低保家庭子女。
4、展示教学成果
为了让艺术的种子在学员们心中生根发芽,荔湾区文化馆利用自身场地设施,每年都在香凝剧场举办年度公益性培训的汇报演出,每个培训班表演两个节目,让全体学员都上台展示学习的成果,让老师们加强交流和切磋。很多学员表演结束后都兴奋不已,说长这么大都没机会穿着漂亮的演出服站在舞台上、聚光灯下展示自己,参加公益性文化培训获益良多。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十二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产品等方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荔湾区文化馆在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开展公益性文化培训的同时尝试引入社会力量,取长补短,丰富了教学资源。从2016年起,文化馆与广州市鑫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每年开设一期“岭南葫芦丝”音乐公益性培训班,分期面向青少年、成人和区辖内各街道文化站长及社区文艺骨干进行教学,并向每位学员免费赠送葫芦丝和教材。学员们经过学习掌握要领都能独奏或合奏多首具有岭南特色的曲目,部分学员已经活跃在社区演出的舞台上了。民族乐器“岭南葫芦丝”的传承发展和普及教育推广在荔湾落到了实处。
随着应用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省、市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的建设,很多好的公益性文化培训可以资源统筹,以菜单式的供给方式共建共享,使公共文化服务便捷高效、供给品种丰富。2017年,广州市群艺馆开展“广州公益文化春风行系列活动”,首次采用网络“点单服务”,荔湾区文化馆从中挑选了当下年轻人很感兴趣的“魔术公益课程”和“街舞文化推广公益讲座”,推出报名不到半小时就爆满,很受欢迎。另外,“西关·悦艺学堂”的公益性文化培训招生简章均通过自身运营的“荔湾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打破了地域限制,感兴趣的群众均可在微信上报名,被录取的学员均以手机短信的形式通知录取和温馨提示课程安排。
每年“西关·悦艺学堂”任课老师制定的培训方案均需要详细列明每节课的时间安排、教学内容等详细内容并报区局领导审批。每个课程均都要做好签到和学员意见反馈工作,培训结束后能都拿出两个节目参加年度学员汇演。年底根据教学质量和学员满意度等进行绩效评价,既规范了任课老师的教学,也为来年制定培训计划提供数据参考。
荔湾区文化馆致力打造“西关·悦艺学堂”品牌,采取了一系列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的措施,较大幅度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每年针对各个街的文化站长和骨干开设的艺术培训课程,是以让每位站长学会“唱一首歌、会吹一首曲、会跳一支舞……”为目标的,既提高了基层文化管理队伍段业务水平,又为下段实施总分馆制奠定人员基础。另外,面向公众开展的公益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艺术发现人才的同时也让老百姓获得满足感,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荔湾区文化馆采取的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优化公益性文化培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2017年,区文化馆获评为“广州市市民文化素养培育基地”,今后将为广大群众奉上更多更精彩的公益性文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