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达之的教育理念及其现实启示

2018-03-29 00:28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安生活学校

解 军

(淮阴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汪达之(1902-1980年),安徽黟县人,早年追随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南京晓庄学院,后受陶行知委托来到淮安担任新安小学校长,是闻名全国的新安旅行团之缔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张爱萍等领导同志对于新安旅行团多有肯定言论。汪达之后来还历任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盐阜区行政公署文教处干部、苏皖边区政府教育厅督学、华中建设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师范学校校长、华中干部子弟学校校长、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校长、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专员、国家普通话语言研究班副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广东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等职。汪达之的教育理念及其社会实践,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在汪达之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并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从历史长程的角度考量,汪达之的教育理论早在创办新安小学时期就已经形成,他提出新安小学训练学生要在生活教育原则下,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实现五个训练学生的目标,即:健康的体魄、生产的技能、艺术的兴趣、征服自然的本领、改造社会的精神。[1]3

1.健康的体魄。汪达之关注学生的健康问题,并将之放置于社会变革的大视野中进行考察。他认为,健强的体魄是健强的生活的出发点,是真正的劳动生产者所必有,是创造新社会的每一份子所必具。学校教育就是要把学生“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颓唐衰落的体力,转变成具有一副钢筋铁骨的健强的体力。”[1]26不难看出,汪达之之所以重视学生“健康的体魄”,与当时中国社会民众身体、精神状态普遍“颓唐衰落”有着一定关联。

办学伊始,汪达之在《新安学校十年计划》中就为学生“健康的体魄”进行擘画。在第一年计划中,他提出要建筑跑冰场、游泳池;[1]8在《新安小学第五年计划大纲》中,为实现学生“健康的体魄”之目标,他又提出每天做内体运动一次、每天吃豆浆一大碗、每天整洁一次、每天至少吃白开水五大碗、每天大便一次、每年种痘一次、每年洗澡约八十次到一百次等等,因为学校建在大运河畔,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他还要求学生们会游泳和撑船。[1]115-117即便后来组织新安旅行团,他在起草《新安旅行团组织的意义、方法和经过路线》时,仍要求学生们早晚做健康运动各一次。[1]174正是因为汪达之持之以恒地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也为此后新旅团员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里、遍及22个省市奠定了扎实的身体基础。

2.生产的技能。陶行知曾提出“在劳力上劳心”的概念,汪达之对此深为赞同,并始终贯彻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1933年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他说:“我是确定了要‘在劳力上劳心’这个生活的基本原则,去开始生活过程的。”[1]43同年又说过:“生活教育的根本意义是‘在劳力上劳心’这条原则。”[1]54因此,汪达之在新安小学时期非常重视学生生产能力的提高,甚至于将学校的发展与师生的生产所得紧密结合,主张“本校经费,以募捐及生产为基础。”[1]4

汪达之曾用“在劳力上劳心”的原则去创造新课程,如规定1932年秋学生在学校要掌握种菜、缝衣、制肥皂、制玩具、养鸽、养鸡、养羊等生产技能。[1]21起始之时生产工具、材料、技术等不足,难有建树,为此他四处筹募。他还在可能的范围内,积极为学生创造生产实践的机会,如筑广墙一事,为赶砌广墙,汪达之每天与六名学生乘早凉,凌晨四点即起身。[1]89在他看来,“这种笨重的工作,也有可以训练人的正确的生活态度的机会,是不可以笨重看他了。”[1]94当然,这种举动有时会遭到舆论反对,甚至有一两个学生的家庭强迫学生退学了,但是汪达之仍没有改变自己的主张。[1]64-65

为使学生们掌握生产技能,汪达之注意与学校附近的乡亲搞好关系,并时常请来附近的老农做先生,教学生修桥、筑路、种地等。孙肖平作为早年新旅成员,于2011年“千里来寻故地”,采访了新安小学旧址附近的三位老人。三位老人都谈到当年与汪达之交往的点滴——“起得早、睡得早,省油省灯草”“多谢你家茶,多谢你家烟,多谢你家板凳坐半天”……[2]为使学校附近的乡亲生活得到改善,更为学校发展计,汪达之还设法用淮安多产的蒲草造纸、创办小型粉笔厂供江北数县使用,这其中自然也离不开学生们的参与和劳作。[1]67

3.艺术的兴趣。汪达之曾提出:“人类的物质生活的享受,精神生活的锻炼,性灵流露的陶溶,人与人间相对待的礼貌,怎样可以弄到和谐,怎样可以弄到融洽,使大家心里怡悦畅快,这需要艺术。房屋的建筑,衣饰的制裁,饮食的烹调,器物的陈列,花木的栽种,它的格式,它的色彩,怎样可以调和,怎样可以美观,使人心里发生美感,得到安慰,这是需要艺术的锻炼。进而至于音乐与图画的欣赏,电影与戏剧的领略,无一不与人类的内部生活有关,无一不需要艺术的陶冶。”[1]28

为营造校园艺术氛围,汪达之在《新安学校十年计划》中提出要开辟小花园,布置校景;建筑儿童艺术馆并不断扩充。[1]8-9此外还辟图画室一间[1]118和建筑艺术展览及习作室、建筑演讲台以供讲演、表演戏剧及放电影之用。[1]127在学校年度计划中,他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更是提出具体要求,如能欣赏音乐的名曲,能欣赏名画,能画简单构成的画,会唱十二首歌,会乐器一种,会表演话剧六种等等。[1]116-117正是有了在学校期间艺术的熏陶,学生们此后成为新安旅行团团员时,一方面靠演戏等手段赚钱以资旅费,另一方面利用艺术形式宣传抗日,这不能不佩服汪达之的先见之明。

4.征服自然的本领。近代中国,尤其是“五四”之后,国人举起“科学”“民主”的大旗,一时间此二词成为时代最强音。汪达之认为四年来新安学校的实际生活是“科学与艺术综合的生活进程”[1]28,“科学与艺术,是人类生活的两大基础。”[1]46在他看来,要想具备“征服自然的本领”,必须要有科学的武装,因为“维持集团生活的纪律与秩序,进行集团生活的计划与工作,支持社会结构的各部门的体系的平衡,这是需要科学。个人的劳动与营养怎样才能适合于健康,人类的种族要怎样改良,需要科学。而广大群众的脑筋,更是被阴沉的黑暗的遗传所封锁,他们不能突破个人的或家庭的自私的观念,他们畏惧天上的雷神与矿山的山神,他们以为儿女是自己的产业,他们认定个人的贵贱贫富是定命于天,这些,都需要科学来铲除……”[1]28

为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以达到征服自然的目的,汪达之在《新安学校十年计划》中提出要建筑并不断扩充儿童科学馆(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建筑并持续扩充儿童(民众)用书室,提出1934年要添置图书五千卷。[1]13《新安小学第五年计划大纲》中提出,要求学生认识一千个生字,能计算普通用数,能认识每晚最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1]116《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中提出,要求学生认识最易见到的动、植、矿物各十种以上,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会制作科学玩具及动、植、矿物标本各十种以上,会摄影和冲洗晒印照片,并指出“要认识社会生活,并择一种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的工人生活如种蒲田者、瓦匠、木匠、石匠、铁匠……的生活,详细考察,并加记载,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1]123

5.改造社会的精神。汪达之在草拟新安学校第五、六年计划大纲时,已然将《新安学校的办学和主张》中“改造社会的精神”表述为“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具备了后者,才能实现前者。孙肖平作为当年的学生,曾回忆道:“达之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遇事独立思考的能力。如学校搞什么活动,不是要孩子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而是让孩子们集体讨论,最后由他做总结。”[2]如砌墙,汪达之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自行实践、讨论,“他们不知道求直线的方法,所以砌成功的,弯曲而不美观,暴露出危险的形态。在讨论会上给他们以正确的说明和批判之后,如是,前功尽弃,毁掉重来。”[1]94为真正做到秉持“社会即学校”的教育主张,在汪达之的一手策划下,新安学校7名学生成立了新安儿童旅行团,向镇江、上海进发,并且此行没有老师的参与。汪达之说:“他们没有先生参加,也没有先生能分身参加。但他们认为正因为没有先生参加,才是他们发展的机会。”[1]130为保证旅行团正常运转,汪达之建议学生们轮流担任每天的主席,总负责全团当天事务,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们独立、平等的观念。[1]175

汪达之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实践,对于当下教育有重要启迪之价值,具体而言包括理想信念教育要永抓不懈、献身教育的勇气和决心要永不动摇、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永不改变、循循善诱的工作方法永不丢弃四个方面:

1.理想信念教育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3]21汪达之生活的年代,国难当头,彼时的理想信念就是抗战救国。汪达之领导的新安旅行团,在宣传抗战救国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他曾向全国儿童发出号召,要做战时救护工作、慰劳工作、募捐工作、宣传工作、肃清汉奸工作、上火线工作、普及教育工作、增加生产工作……[1]202-2031938年6月,周恩来接见汪达之时说:“家乡出现了你们这支抗日儿童团体,我很高兴,希望你们努力工作。”[1]224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当代青年应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2.献身教育的勇气和决心永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要使得我们的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379这就体现出教师的重要性。汪达之在新安学校期间,生活极其贫困,因为从校长到教师都不拿薪水。在招募新教师的时候,汪达之贴出告示:凡志愿加入本校之同志,除最低限度之生活费由本校供给外,没有常薪……[1]5新安学校的一切用度一方面依靠陶行知等师友不时接济,另一方面依靠汪达之带领师生自力更生。而个人生活方面,汪达之时常因为不能及时给母亲寄去生活费而于心不安,[1]61也曾因为拒绝女友提出去条件较好的城市教书之建议而分道扬镳。[1]74更多的时候,汪达之四处想方设法筹募学校运作资金。陶行知于1930年4月30日给汪达之等人回信,对他们用两件大衣跑了三十里路,当不到两元钱,又饿着肚子跑回学校的事情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鼓励。在信中,陶行知写道:“这件事是你们在长江北岸为乡村教育史写成的悲壮一页,亦即光荣的一页。我们是何等的安慰而又是何等的敬佩你们啊!”于是提笔写出后来在中国教育史上反复被提到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105正是汪达之具有如此献身教育的勇气和决心,才支撑着他迎着困难,不断前行。在他看来,“人生的伟大,是从苦痛中锻炼出来。”[1]47汪达之的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值得后来人学习。

3.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永不改变。汪达之在草拟新安学校第五、六年计划大纲时,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学生,如《新安小学第五年计划大纲》载:

一、每天做内体运动一次。二、每天吃豆浆一大碗。三、每天开晨会、夕会各一次。四、每天整洁一次。五、每天至少吃白开水五大碗。六、每天大便一次,且有定时。七、每天写日记一篇。八、每天看本埠报一份,外埠报一份。九、每天看书多少临时酌定。十、每天轮流烧饭、抬水。十一、每天要参加一种生产工作。十二、每年种痘一次。十三、每年洗澡约八十次到一百次。十四、每年洗衣四季约共八十套。十五、远道的每人写家信二十四封。十六、每年和国内外小朋友通信十二封(互通消息藉以泯灭国家、种族、地方等歧视的观念)……[1]115-116

第五年大纲列举要做的事情远不止上述所列,共有五十七项,都体现了汪达之的良苦用心,他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实施,使学生通晓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真正教给学生面对社会的基本人生经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不是流于形式或一纸空文。这其实也是我们当今教育,尤其是教育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关注和重视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通过我们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育,应该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377

4.循循善诱的工作方法永不丢弃。汪达之还特别擅长与学生交流想法,上述他与学生共同讨论砌墙的问题即是一例。除此之外,汪达之在教育实践中还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开导,这种开导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在写给新旅团员的信中,汪达之提出“生活公约,要竭力实行”。[1]141随后的一封信中,汪达之得知有学生写信回家要零用钱,便回信说:“我不明白,你们每个人还有些什么叫做零用的。要用的就得在公账上拿钱去买,如纸簿子和其他要用的。你们要认清,随便的拿父母血汗换来的钱去花,是很不应该的事。要买的东西只要是必需要的,在寅会或晚会中提出,认为必要,管账务的就抽闲去买,不能再有公和私的分别。”他还进一步指出:“我唯一的希望,你们能在这次旅行的生活中,将几千年遗传给我们的那些‘自私’的劣根性,一齐扫荡干净罢!检讨一下,那是我们理想生活的腐化剂,当心着!”[1]143作为教育工作者,循循善诱是基本的工作手法。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30日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时指出:要“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这其实就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总之,汪达之一方面继承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不断运用“活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丰富和发展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提出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健康的体魄、生产的技能、艺术的兴趣、征服自然的本领、改造社会的精神。汪达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值得后人发掘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刘友开.汪达之教育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2]孙肖平.汪达之:教育史上的一段实践[J].炎黄春秋,2012(1):48-5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新安生活学校
新安滩
张新安教授简介
新安滩
新安讯士Q6155-E PTZ摄像机
生活感悟
学校推介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