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2018-03-29 03:11:19郭英剑
学术探索 2018年3期
关键词:大学大学生课程

郭英剑,苗 青

(1.中国人民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872; 2.国际关系学院 外语学院,北京 100091)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部署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政府政策支持引导下,已经在全国高校全面展开,各高校都在结合自己的实际,加快探索实施。而英国作为世界上创新创业教育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我们应积极借鉴英国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人才保障。

一、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特色和成功经验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创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历程,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和课程特色,是目前世界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英国高校日益成熟与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值得我们借鉴。我国高校在新一轮的创新创业改革中应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使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校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一体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英国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特别在课程设置上,拥有完整的课程组织结构和内容、多元的学习模式和课程实施方法、日益成熟的评价体系和运作保障措施,形成了独具英国特色,层次鲜明的课程目标。

1.层次化的创业教育课程目标设置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目标按内容选择及评价标准具体划分成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为共性目标,旨在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第二个层面为个性目标,旨在培育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能力。例如英国的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在保证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转换、解释和推断知识,进而将创业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1](P84)个性目标通过大学生学习、掌握创业过程的相关知识,着重培养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所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顺利成长为社会和市场的创新创业实践者。

2.系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内容

英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均有系统化的结构与内容,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面向社会人士的创业教育课程。在面向学生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中,“为创业教育课程”和“关于创业教育课程”是两种主要的形式。前者侧重于小组授课,重在向高校大学生传授如何准备商业计划、怎样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安排大学生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交流互动等,帮助高校大学生充分掌握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严格考核学生的技能学习;后者则主要包括学科课程和环境课程。比如,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的学科课程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以讲授为主,是学科课程的代表。而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重视隐性课程的发展,从校园文化环境出发,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环境课程的代表。“为创业教育课程”侧重于从实践层面入手,通常包括创业教育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2](P380~401)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技能,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创办企业、经营企业。创业教育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创业课程形式,重在使学生获取直接的创业经验和信息;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以实践为载体,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融入一个完整的课程之中。

3.多元化的创业教育课程实施和学习模式

经过30余年的实践与探索,英国各大学的课程在实施方法和学习模式上各具特色。英国高校通常会考虑教学内容的差异,根据内容的不同选择符合实际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在英国许多大学,由于创业课程类型的不同,“关于创业教育课程”以讲授为主,而“为创业教育课程”以体验为主。英国大学典型的创业教育课程学习模式有:模拟创业学习模式、数字化学习模式、以机会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及综效学习模式。如麦西亚创业协会(Mercian Business Association)开发的 TE3 工程代表数字化学习模式,[3]斯塔福德郡大学(Staffordshire University)在此基础之上开发数字化学习指导团队,推广出“创业证书”这门课。

4.成熟化的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对于创业教育课程层面的评价是一个长期的形式,以此判断创业教育课程的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率是否成正比,也就是说,课程目标与课程产出是否成正比,[3](P37~44)课程评价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法来实现。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为短期评价,一般包括教学评估和大学生创业效果评估等。

5.完善化的创业教育课程生成和运作保障措施

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整体工程,除了课程之外,它还需要全社会、大学生的间接支持和直接支持。

(1)社会层面的保障措施。 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需要政府相关法律和政策保障、社会基金组织的支持、创业组织管理机构的积极引导和管理等。2005 年英国政府公布了《公司法改革白皮书》,提出了全面改革公司制度以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政府意见,通过设立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规章制度、英国中小企业法案以及对一些中小企业予以扶持的相关政策来保障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

(2)大学层面的保障措施。英国很多大学通过加强创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配套的模拟场所,为大学开发创业教育课程提供环境保障。同时,一些大学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保障高质量的课程设置,保证创业教育目标的达成。实施弹性的学分制度等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以确保创业教育理念嵌入到专业学习中去。

(二)创业教育全面融入其他课程

除了专业化的创业教育课程,很多大学还将传统专业课与创业教育相结合。譬如,伦敦城市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游戏技术学士学位课程,就是通过现实的游戏开发等相关项目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设置专门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在实习锻炼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该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学生、教师、工业部门合作者聚集在一起,分工合作,共同研发游戏、教育、电影等软件,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技能。[4]同时,学生通过实习实践接触到企业界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在现实的商业项目中进行研究,既客观了解了商业领域的真实需要,又发展了创业意向,提高了创业能力。

(三)建立大学科技园创业实践平台

英国许多大学都建立了科技园区,为创业的大学生搭建实践实习平台,提供价格比较低廉的场地和咨询,使他们在专业成功人士的支持下顺利进行创业。据统计,英国科技园的数量大约有100多个,而大学科技园则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英国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科技园是其中的佼佼者,代表着英国科技园的最高水平。作为创业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牛津大学科技馆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英国创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校企密切合作,企业给科技园区提供资金扶持,科技园则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相辅相成,互利双赢。例如,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的创新中心就是创新知识或科技型新企业与成长企业的商业孵化器,该中心主动向创业者开放图书馆资源,提供办公场地、实验室、咨询服务等。而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的蒙特桥科技园区不仅向创业者提供办公类服务,而且帮助创业者向当地政府申请社会和财政资助。

(四)配备实力雄厚、创业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是英国大学确保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创业教育教学老师拥有丰富的企业经验,能够很好地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指导,并根据时代和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进教与学课程教育模式的健康发展,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又专门为老师设立了教与学优异中心基金,对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可以说,许多英国的大学未来将成为“创业型”大学,创新型与创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建设“创业型大学”重要保证。由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 NCGE,2012; NCGE,2013) 策划筹办的“创业型大学年度奖”截至2012 年已成功举办四届,其中布鲁内尔大学( Brunel University) 、中央兰开夏大学( 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 、赫特福德大学( 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 、帝国理工大学(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等[5]11所大学凭借创新型和创业化的优秀师资队伍成功入围2010~2011年度“创业型大学”提名奖。譬如,中央兰开夏大学明确要求专业从业人员担任授课教师,为学生实习和员工借调创造好的机遇,同时兰开夏大学通常采用职位晋升的方式来鼓励教师的创业行为。帝国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研究部门由50多位科研和教学人员组成,他们是研发项目取得成功的主力和支柱。

(五)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资源保证

为迎接教育变革的挑战,保证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英国政府在提供政策支持、教学资源支持、学术会议支持的同时,还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这有利于高校创业教育的进一步繁荣。

1.政策支持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先后出台了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进行扶持,并且与时俱进,根据具体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国际形势予以政策调整。1987年英国政府把与工作相关的学习(work-related learning) 纳入创业课程之中,关注大学生的可迁移性创业能力培养,全面启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到21世纪初期,英国政府又发布了《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黄皮书》 ( NCGE Yellow Paper 2009) 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调查报告等,为创业教育的繁荣提供了坚强保证。

2.资金保障

英国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大学创业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创业教育资金的扶持上,不遗余力,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目的是鼓励大学开展创业教育,提高整体国家的竞争力。据统计,自1987 年英国政府提出并实施“高等教育创业”计划以来,一直到2007 年的20 年间,英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80%的经费都是来源于政府的资金扶持。同时英国政府还为创新创业计划拨出巨款,为全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领域中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资金。一直到现在,英国政府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投资的主体地位依然没有改变,但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渠道的来源却有了全方位的拓展。2001年,英国政府又全面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Fund)。本项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校企合作,是政府向高校提供资助,为大学建立科技信息网络群,全面支持高校内部师生创业的又一途径。至2008年,“高等教育创新基金”总计已达2.34亿英镑。“科学创业挑战基金”(The Science Enterprise Challenge Fund)是英国政府支持高校创业的另外一种方式,此基金是鼓励高校创业教育成果进一步转化成技术成果,至2001年,科学创业基金总投资额已经超过5700万英镑。除了政府的财政拨款,英国政府还通过设置各类创业奖金来鼓励推进高校的创业教育。如2009年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同社会事业慈善基金会(Unltd)在伦敦和伯明翰共同发起了一项“社会创业奖金”(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wards)计划,鼓励高校人员积极从事创业活动,创造性地解决社会问题。[6]

3.资源保证

为了保证高校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英国政府、各社会组织还向高校提供外部资源支持,以确保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其中,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门负责英国大学课程教学发展,该学会下设各种学科中心,针对不同高校的专业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中心会根据创业教育学科的实际,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如地理、地球与环境学科中心(GEES Subject Centre)就曾开发了一个容纳巨量信息、教育案例与观点的企业、技能与创业资源包(Enterprise, Skills & Entrepreneurship Resource Pack),专门用以促进地理、地球与环境学科课程中的创业教育,帮助高校地理、地球与环境学科的教师在自己的课程中融入创业教育的要素。[7]同时,政府教育领域里的各协会组织会和高校一起举办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为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和学者提供交流合作的机会,以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实践水平的提高。

(六)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之所以走在世界前列,还与其健全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密切相关。目前,英国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可分为两种:大学内部组织机构和大学外部支持机构。

1.大学内部组织机构

一般来说,大学内部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包括大学科技园( Science Park) 、企业孵化中心( The United Kingdom Business Incubation UK-BI) 、创业协会、创业中心及各类创业俱乐部等。科技园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满足了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有利于英国大学的组织转型。英国企业孵化中心成立于1998 年,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搭建服务、咨询、技术、实践等平台。譬如,拉夫堡大学的商业孵化器就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开放图书馆,提供实验室等。英国大学设立的创业协会、创业中心、创业俱乐部等组织机构会开设各类相关课程,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咨询服务。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科技创业中心通过邀请一些富有经验的成功创业者开设“创业与商业技能”免费课程,为校内外学员提供宝贵的创业实践经验。

2.大学外部支持机构

一般来说,大学外部的支持机构有全国高校企业家协会( NACUE) 、全国创业教育中心( NCEE) 、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 NCGE) 、高等教育学院( HEA) 、英国创业教育者机构 ( EEUK) 等。从另一种角度说,以上这些机构也保证了英国创业教育的裴然成果和顺利发展。其中,全国高校企业家协会支持、联系、代表社会化企业,全面激发与调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这个草根性质的慈善机构得到了联合国的认可。全国创业教育中心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创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师自我能力发展,帮助各高校完成文化转型,支持教师与学生的职业选择或企业创建。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负责开展大学创业教育的师资培训、项目保障、调查研究等。高等教育学院帮助高校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通过激励方法实现人力与资源共享的最大化,该机构积极与大企业联系,通过支持企业和管理等学科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顺利发展。英国创业者教育机构现已覆盖全国,包括来自全国75家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600多名创业教育者。[5](P39~44)由此可见,英国校外创业教育支持机构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很值得我国借鉴。

二、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启发

为了主动适应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我国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一场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在研究英国大学创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建议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推进“六大体系”建设。

(一)科学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高校课程体系构建方面,我们需要学习英国的经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个目标嵌入课程体系之中。不同高校或院系根据自身特点设置不同课程,根据学生特点有层次地设置课程。各高校以国家创业教育总体目标为指导,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整体顶层设计,培养学生系统的知识体系。毕竟,创业课程的设置是学生获得理论、技能的关键。

(二)完善多渠道资金支持和教学资源支持体系

可以说,资金短缺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最主要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存在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不健全的问题,使创新创业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严重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正常实施。而英国政府自21世纪初开始就通过各种方式持续投资,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2010年11 月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委员会及小企业与创业机构发布的联合报告分析,英国政府高等学校接受外部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其渠道来源已经扩充至11种,如图1所示。而英国政府的投资则主要由7 大部分组成,如图2 所示。投资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不仅带来了更多创业实践项目,而且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8]

(三)打造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

目前,我国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相对专业的师资力量,是一个异常薄弱的环节,严重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要学习英国高校多渠道地构建和培育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师资队伍,结合我国国情,努力锻造一支既有专业学术知识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对已有师资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可以定期或者利用寒、暑假开办创业教育专业培训班,丰富培训内容,邀请知名企业家担任培训顾问,通过教师与企业家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发展。也可以选派专业老师走出去,到国内外高校进行考察、学习或者深造,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创业体系和崭新理念。二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编制进行扩编,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的教师准入标准,严格师资选拔程序,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全面充实师资队伍,切实承担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重任。三是广泛选聘社会上那些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成功创业者、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家纳入专职、兼职教师队伍,开设系列讲座,提供宝贵的创新创业经验,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建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我国,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一份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有大约700多万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高校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具活力的主力军。但大学生创业状况却不尽人意,2014年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人数仅为48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比例仅为2.1%,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而英国高校的教育理念求真务实,创业教育举措与高校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精心整合学校教学科研资源和校外的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创业实践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此,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高度重视实践导向。

1.举办创新创业竞赛,推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举办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给予竞赛中获胜的学生丰厚的奖金,以此来资助他们创业,在他们创业过程中,随时跟踪进行指导。[9](P92)

2.建设高校科技园区,支持大学生创业

高校可以在校内建立科技园区,以此作为创新创业孵化器,为大学生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园区认真执行企业准入标准,重点接收高新科技或创新型、知识密集型企业,保持与高校科研较高的关联度,以保证企业的存活率。

3.设立创新创业机构,指导大学生创业

我国政府可以与高校联合创办大学生创业促进委员会和创新创业教育者联盟,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各高校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在支持学生创业实践的同时组织教师和学生团队进行研究,分析创业案例。专门的创业教育机构与外界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网,通过科技园、创业者协会、培训机构等形成一个高校、企业、社区良性互动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8](P83~87)

4.搭建“互联网+”网络平台,共享创新创业资源

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搭建“互联网+”网络平台,促进知识共享与信息交流,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方便。在“互联网+”网络平台的支持下,教学、研讨会等资源可以被整合利用,高新企业门户网站的建立既宣传了企业文化,又为创业者提供人脉、技术支持。[10](P33~56)

(五)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冲突与重建的“校企互动”均衡化体系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校企互动”是一种缓解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英国政府在1987 年颁布了《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挑战》高等教育白皮书,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白皮书突出强调了高校的相关职能。英国大学创业教育文化的冲突介于平衡的主要原因就是依托于“校企互动”,高校需要在组织模式转型、经济低迷、区域环境变迁的压力下,逐步跨越束缚,走出象牙塔。我国高校可以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借鉴英国高校的经验做法,将商业文化、企业文化有机地整合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依托商业、企业、社团组织的大力支持,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服务职能,促进传统文化、学术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平衡。同时,我国高校也应该具备全球化视野,逐步开设“国际企业管理”、商务管理等相关国际化课程,帮助大学生搭建跨国创新创业平台。另外,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和优质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资源。通过校企合作,高校可以获得企业对创新创业项目和大赛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六)设立多样化、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体系

多样化、专业化教育组织机构能够很好地为高校创新创业的师生提供必要的工作活动场地、信息咨询服务等,有助于突出创新创业的成效。在英国,大部分高校成立了专业化创业教育机构,对英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高校应该借鉴这一经验,积极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成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全国创业教育中心等机构。而且在政府部门与高校的协同合作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不但可以保证正确的方向性,而且还能得到相关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学校与社会各界合作构建的创业教育组织,也可以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业实践平台和创业指导。

[1]宫福清,闫守轩.英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特色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6,(8).

[2]David Rae, Lynn Martin, Valerie Antcliff, Paul Hannon. Enterprise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English higher education: 2010 and beyond[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2007,(19).

[3]Mc Mullen, E., Chrisman, J.J. and Vesper, K. Some problems in using subjective measures of effectiveness to evaluate entrepreneurial assistance program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6,(1).

[4]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 Gamelab - a “model” Apprenticeship? Developing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fessionalism Through the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EB/OL]. http: //www.heacademy.ac.uk/ resources/detail/resources/casestudies/cs-056.2005-04-01.

[5]黄兆信,张中秋,赵国清,等.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特色及启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

[6]孙珂.21世纪英国大学的创业教育.[J]. 比较教育研究,2010,(10).

[7]GEES Subject Centre. Enterprise,Skills& Entrepreneurship Resource Pack[EB/OL]. http://www.gees.ac.uk/projtheme/entrep/entrepres.htm.

[8]胡瑞. 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 复旦教育论坛, 2012,(1).

[9]乔明哲, 陈忠卫. 英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 2009,(6).

[10]W.J Baumol. Education for Innovation:Entrepreneurial Break-through Versus Corporate Incremental Improvements[J]. Innovation Policy and the Economy, 2005,(5).

猜你喜欢
大学大学生课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