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睿,王永生,王长顺,田金华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但近年来随着诸多因素的影响,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不尽人意,前景令人堪忧。例如:学校领导、其他科目任课教师的不重视,体育场地设施的不完善,运动损伤出现,高水平运动医疗医生缺乏,学生文化学习负担加重以及家庭社会各方面对体育偏见的影响,使得当今学生呈现文化高分数,体能严重差的现象[1-2]。本文拟通过对大同市城区的3所大中专院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影响大中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原因,分析中学生近十年来体能逐渐下降的因素,为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和不断完善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城乡规划地理位置和男女比例随机抽取大同市城区的大同师范、大同市会计学校、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3所大中专院校的大一到大三3个年级各50名学生(共计男生150人,女生150人)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网络检索,期刊查阅、图书馆查询课外体育活动相关的文献资料20余篇,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参考。
问卷调查是在指导学生实习的阶段向城区中学生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94份(男生148份,女生146份),回收率达98%;有效问卷282份(男生146份,女生136份),有效率为94%,符合问卷的发放要求。
对大同市城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教师以及家长进行了访谈。
对统计出来的结果进行认真的统计分析,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
以大同师范为例,大同师范现有40余个教学班,近3 000名学生,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以早操、课间操为主。下午的课外活动开展的也不是很理想,天气状况、人为因素大大地影响了学校高效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再加上“以学习为第一”的思想,使得课外体育活动越来越难以开展。
表1显示,大同市城区大中专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多数表示了积极肯定的立场,虽然学习紧张,也会找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放松放松,减缓压力。个别少数同学对课外体育活动持有消极态度,即便去参加课外活动也是应付考试或者是学校领导老师的视察,这仅仅占3.5%。
表1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原因
表2 课外体育活动动机
表2显示,大同市城区大中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一而足。为了强身健体的学生占很大成分,其次为了娱乐、减压、应付领导老师则相对较少。说明了大同市城区大中专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堪忧,多数学生在学习之余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为主要目而参选择加课外体育活动的。
表3 课外体育活动频率
表3显示,每天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与从不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都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而偶尔参与的人数却占有大多数,可能是因为学生学习负担重,导致大同市城区大中专学生的锻炼情况不尽人意。所以,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表4 课外体育活动运动时长
表4显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期间运动锻炼的频率与时间还略有欠缺,未能达到“阳光体育活动”的要求,尤其女生更为欠缺。男女生的生理差异,使他们参与运动的频率、时间也存在差异,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运动时长平均都低于男生。
表5 课外体育活动场所选择
表5显示,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场所是以田径场为主,也是唯一的场所,女生则多数选择在宿舍、教室。这是因为男女生的生理构造不同,女生文静,不善运动,男生天生喜欢对抗的原因,导致了不同性别的学生选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不同。
表6 男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
表7 女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
由表6和表7显示,大中专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是丰富多彩的,多样化的。其中,男生以球类为主,女生则多数是漫步。学校在球类运动易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久而久之对球类运动的兴趣越来越感兴趣。随着这几年国家对体育运动的政策越来越重视,在学校体育不断出现的体育运动项目,会逐步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方式的选择有了多种渠道和方法,也可以对课外体育活动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3]。
场地、器材设备等客观条件的好坏,是多数学校开展有效课外体育活动的最大绊脚石,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兴趣与锻炼方法,而使得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大大降低。而且,有的学校田径场以土路为主,高低不平,未能充分开发利用起来。经费不足使得体育器材设备的缺乏、损耗未能及时补充,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每个班级配备不上所需的体育器材。同时,也有体育教师代课补助上的落实问题,多多少少影响了体育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而且场地大、学生数量大,也使得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难度加大[4-5]。
(1)大同市城区大中专学生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大多数表现的是积极的态度,喜欢体育活动。极少数同学出现消极态度,其中女生占多数。
(2)由于男女生的差异,大同市城区大中专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男女选择的项目大有不同。男生多数选择对抗激烈、运动强度大的运动项目,女生则相反,选择运动量较弱、娱乐性强的运动项目。
(3)大中专学生难以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不够了解,外加学校领导的不够重视,且无充分的时间、缺乏场地及器材设备等[6-7]。
(1)学校应适当减轻学生压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在锻炼中学习。采用多种趣味性的运动方式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习惯性,让教师与学生感到课外体育活动不仅仅是简单单一的体育课程,逐步形成并完善“终身体育”的思想。
(2)学校应多为学生安排一些娱乐性强、节奏性强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体操、体育舞蹈、武术等。
(3)教育系统应采用行政的手段适当减轻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压力。政府应加强对体育设施资金的投入,并逐年按一定的比例递增,以加强学校对体育器材的设施、场地的建设、管理以及损耗,改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环境。
[1]刘丽,陈俊衡,黄涛,等.吉安市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88-89,94.
[2]马宁.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J].体育学刊,2006,13(1):138-140.
[3]张玉凤.广东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6,13(4):86-88.
[4]张华,张智新,吴立芝,等.北京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4):88-90.
[5]罗义文,王禄修.重庆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6):1050-1054.
[6]任海明.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121-122.
[7]张兰,张胜志,王涛.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2004,24(10):62-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