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百通

2018-03-29 05:51邸凌
当代贵州 2018年8期
关键词:六枝特区水泥路红岩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邸凌

“买辆车,回家方便,寨上有什么大事小务,一个多小时就到家了,不用走山路去挤中巴车。”行驶在宽阔的乡村公路上,六枝特区牛场乡云盘村红岩脚村村民吴宏很高兴。对于家乡的变化,他明显的感受是乡村路通了以后,不管是赶乡场还是走亲戚,都比以前方便多了。

倘若是在一年前,吴宏是不会想到买车的,因为路不通,买了车也开不到家门口。地处六盘水东大门的六枝特区,境内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路难行,门路少”一直是六枝特区经济社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对于地处六枝特区与水城县交界处的红岩脚村民组来说,交通不便显得尤为突出。20来户人家散落在高耸入云的红岩群峰之间,仿佛“坐井观天”,村寨与外界的联系,仅仅依靠人背马驮。

“以前从寨上到牛场街上赶场,要翻过好几座大山,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谁家有个病人,得请父老乡亲用‘滑竿’抬去乡医院。”回忆起以前的艰难生活,吴宏直摇头。去年底,一条水泥路蜿蜒盘旋在红岩脚的群山之间,刚建好的水泥路,在大山里格外显眼,仿若玉带在山间盘绕,让人兴奋。

像红岩脚这样,世代居住在大山里的村庄在六枝特区并不独特,镇的大冲头村同样如此。

“去大冲,走路像阵风。”这是

镇包村干部行走大冲头村的经验总结,意思是去大冲头村工作,要如风一样疾走,否则,回来就要摸夜路。

青山依旧在,天堑变通途。驾车行走在六枝境内,公路宽敞平坦。(贵州图片库供图)

记者了解到,前些年,大冲头村的村民到 镇赶乡场,要翻越垂直海拔1700多米的 江夹岩大坡,蜿蜒的夹岩羊肠小道上,大冲头村的村民世世代代用马匹驮着从 镇购买的生活物资,一路往上爬行,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通往大冲头村的通村、通组公路已经修建,夹岩大坡上人背马驮的风景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乡村公路上忙碌的车队,大冲头村民的生活,因路发生了巨变。

“十二五”期间,六枝特区建成了六六、六镇高速公路,结束了六枝特区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建成运煤公路123.9公里;完成G356六枝老街至石板沟、S214六枝至郎岱公路、X019六枝至岩脚段、郎节坝至前坡等改造项目;全区共建成农村公路3207.4公里;全区共有客运班线86条、客车300余辆5000余座,年客运量140余万人次;全区乡镇通客车率10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

数据的背后,是平整的水泥路、沥青路、高速路;是一座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隧道、桥梁;是一条条通向六盘水、贵阳的高速路。蓬勃发展的交通“大动脉”“毛细血管”在六枝大地上已交织成一幅幅壮美的画卷,为六枝2018年决胜脱贫攻坚起到了良好的交通先行作用。

“以前下乡走访贫困户,一天能走3个村就算很不错了。现在交通方便了,一天可以跑几个乡镇。”对于交通带来的便捷高效,六枝特区的干部职工深有体会。

青山依旧在,天堑变通途。驾车行走在六枝境内,一条条乡村公路宽又平。公路,在山与山之间蜿蜒,在峡谷与沟壑之间跨越。六枝版图上,一条条康庄大道,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六枝特区水泥路红岩
周明扬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城市的地下有什么
六盘水市
六枝特区关工委召开“五老”人民陪审员座谈会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一条蚯蚓在水泥路面上蠕动
水泥路的面积
2016年中国门球冠军赛贵州赛区比赛在六枝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