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区域化模式研究

2018-03-28 10:40梁富华温玉环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农业发展

梁富华 温玉环

摘 要 三农问题是我国关注的重点问题。因为不同的区域气候条件、地理面貌以及土壤资源等,我国的三农问题十分复杂,要求当地政府正确判断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三农政策,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气候的特点,不断挖掘生产力,找到一条绿色、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农业发展;区域化模式;广西特色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6.046

随着我国农村的不断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广西农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实行了特色农业发展区域化模式,主要包括实行规模化的大生产、集约化经营以及区域化的布局,在广西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产供销、贸农工一体化。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广西逐渐形成了部分农业产业化模型。但是,由于农业发展的模式较快,很多方面都还不够完善。因此,从实际出发,结合近年来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区域化模式的具体状况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与分析。

1 特色农业发展区域化模式在广西发展的资源优势

1.1 成带性与地貌的多样性

广西地貌类型诸多,有丘陵、平原、台地、山地、岩溶峰林谷地和岩溶峰丛洼地等,总体表现为东低西高。南低北高,东南部以平原居多,西北部以山地居多,具有一定的成带性[1]。这样的条件造成了广西地区植物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同时也为广西农业发展的多样化提供给了有利条件。

1.2 气候资源差异的成带性

广西的气候条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长冬短,成带性明显。因此,在广西发展特色农业区域化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说,气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效果。

1.3 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

对于农业的发展来说,土地是基础中的基础,且农业发展的效果和土壤条件息息相关。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土壤类型是不一样的。影响土壤类型的因素很多,如生物气候、海拔、岩性变化和耕作情况等。对于广西来说,在土壤的水平线上由南至北形成了北纬21.7°以南为砖红壤,北纬21.7°~23.5°为赤红壤,北纬23.5°以北为红壤的三个水平纬度带[2]。在土壤的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山体的不断升高,降雨量递增,热量递减,在不同的海拔上形成了明显的带状性垂直气候。这样的分布非常有利于人们对其进行划分利用。

2 特色农业发展区域模式的具体措施

广西的农业发展相较先进地区来说,在农业发展产业化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形成适合当地农业生态区域化的产业带,农业生产时不能够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值得注意的是,广西龙头企业相对较少,实力较弱,且企业规模小,导致广西大部分农业区域化程度不高。近些年,广西不断努力创新,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弥补自身不足,希望能够结合广西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来推进广西的农业发展。

2.1 不断推进特色农业区域化模式的发展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结合

在广西实行特色农业发展区域化模式时,要结合广西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作方案。其中,不断推进特色农业区域化模式的发展与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这种模式,区域内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绝不是单一孤立的主题模式,而是在区域层面上进行开发。不仅能够投入最低限度的资源,获得最大程度的效益,还能够实现农业生产地区资源的再次利用和特色农业生产模式的有机结合。

2.2 不断推进特色农业区域化模式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合

近年来,广西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比如,广西的四大经济区:以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港口经济为核心的桂南沿海经济特区;以农业和旅游业为核心的桂北经济特区;以矿业和养殖业为核心的桂西经济特区;乡镇工业、现代农业以及外向型经济为核心的桂东经济特区[3]。这四个经济区应该与特色农业区域化模式发展结合,促使其成为经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

2.3 不断推进特色农业区域化模式的发展与有机农业模式的结合

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以往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发展的具体需求。经过相关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探究出了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这种农业发展模式是对以往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特色农业发展区域中资源的再次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广西大力推广这种发展模式,深受农民的喜爱,已经出现了种养混合农业和有机农业果园。它们在生产时耗费的肥料较少,取得的效益较高,可以和特色农业区域化的发展很好结合。

3 结语

广西地貌特征的多样性与成带性、气候差异的成帶性、土壤类型的地带性分布,为广西发展农业生态区域化产业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同时需要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整合土壤、气象、统计、栽培、营销等多学科资源,加强市场调研与预测,进行科学引导,协调好配套服务,指导标准化、特色化生产,以期朝着可持续化方向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明轩.特色农业发展的内涵、演变与评价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2):2,18.

[2] 朱海.开远着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J].云南农业,2018(12):48.

[3] 王和平.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和发展方向[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1):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农业发展
城镇化与农业发展的互动机理及其立法启示
略论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之对策
常州农产品品牌建设实践问题研究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大数据在农业发展中的研究
无棣县现代农场设计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