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研究

2018-03-28 08:02王锦梅
速读·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导学式数学老师长方形

王锦梅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改革要求,导学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笔者分析了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对导学式教学法融入策略展开详细的论述。

一、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处于被动地位,学习兴趣受到了极大的抑制。而导学式教学法则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状况,数学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将学生从被动地位转变到主动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发挥,对数学学习也就越来越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带领下,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

(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导学式教学法注重是的指导,老师不会再向传统教学中那样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究,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更多的问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实践能力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导学式教学法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不仅可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且也让学生的差异性得到了数学老师的充分尊重,数学老师运用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进行针对性训练,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如果长期接受导学式教学训练,不仅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的能力,而且还能提升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此外,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创新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数学知识逻辑性强且内容枯燥,很多小学生不能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吃力,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引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知识,学生一旦理解了,掌握起来也就相对简单得多。例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借助教室墙壁上的挂钟对学生进行教学,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几道问题,如十点一刻的时候,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五点半的时候,分针和时针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加强对角度的理解,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挂钟就会不自觉联想到角度,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够时时刻刻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又如在学习“长方形”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课桌桌面、教师的门和窗户、讲台前的黑板和黑板擦等,让学生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点,等学生掌握了这些共同点之后,老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长方形”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在这种课前的导入环节之中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出来,因此在学习“长方形”这一内容的时候,就会很自然、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习态度从传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二)创建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式教学法重在引导,而引导则离不开问题的创建,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要不断创建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走入情境,在情境中进行自我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自我思考能力,养成一种良好的終身学习习惯。例如在学习“厘米、分米、米”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有甲、乙、丙三个同学参加跑步比赛,甲跑了30,乙跑了50,丙跑了100,请问谁跑的距离最长。小学生一般不假思索就会给出答案,认为丙跑的最多,老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丙跑的是100厘米,乙跑的是50分米,而甲跑的是30米呢?学生就会恍然大悟,重新得出答案。老师再在这个基础上引入“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节内容的记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知道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又如,在学习“长方形面积”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同样长度的绳子,让学生分别围绕成一个长方形,然后计算出自己围成的长方形面积,看谁围城的面积最大,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老师再对这些答案进行逐一审核,最后对学生提问:为什么你们手上的绳子是一样长的,围城的面积却不一样?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带领下就会对影响长方形面积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是由长和宽决定的,并且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面积并不一定相等”这个概念。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三)重视课后作业的设计,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

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这个环节,实际上,数学课后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数学老师还能通过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针对性训练。数学老师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如果数学老师给优等生和后进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就会导致优等生丧失学习兴趣,后进生丧失学习信心。因此,数学老师要在作业设计上进行分层,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再进行作业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结论

小学数学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来应付各种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数学老师要在课堂上采用导学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的目的。

猜你喜欢
导学式数学老师长方形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迟到
整体导学式开放性教学法初探
问题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程序及效果评价
我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