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梦蝶
美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事物,前提是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小学开展美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应该让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元素多样化,利用生活中本有的元素,让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在生活中创造美。
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它是我国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民间美术作品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造美的体现形式。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多样化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已有的美术元素,让民间美术走进小学美术教育的课堂,这既有可行性,同时对小学美术教育也有重要意义。
一、运用民间美术元素教学的可能性与重要性
(一)就地取材简便易行
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劳作中创造的,它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两类:一种是浪漫主义型作品,即供人欣赏把玩的工艺品,比如窗花、年画;另外一种就是比较实用的器具,比如日用陶器、草编。大多数的民间艺术形式比较容易操作,比如剪纸,只要有纸和剪刀就可以剪出一副简单的窗花。比如年画,我国的年画有三大流派,它们各具特色,且年画作品也方便携带。这些是我们平时经常提到的民间艺术形式,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生活环境,使用他们平时可以见到的民间艺术,让他们对身边的民间艺术有更深刻的了解,因此把民间美术作品带到小学美术课堂是完全可行的。
(二)利于学生理解传统艺术
民间美术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它们的产生式社会的产物,且大多数民间艺术形式具有年代性。我们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周圍事物中的美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民间美术对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程度来说,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民间艺术中所包含的美,不能真正理解作品里具体体现的感情色彩。笔者曾经拿了几副窗花让学生观察,其中有花卉主题的,也有三国人物和民间故事人物的造型,而当我问到这些都有什么的时候,他们只说有花和人物,并不知道这几幅图具体表达了什么内容。虽然窗花是为了烘托春节气氛,但是他们也需要了解窗花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具体的来源,包含的种类,体现的意义。在小学美术课堂上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民间艺术的种类,还能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在情感。
二、民间美术走进小学美术教学课堂
(一)符合学生的接受力
美是无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爱美,但是美又是不公平的,因为不是所有的美都可以被每个人发现,只有审美能力强的人才可以发现旁人发现不了的内在美。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但前提是要符合被培养者的接受能力。民间美术形式种类繁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间美术都可以做小学美术教育的内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强,对于抽象的概念不能完全理解,他们对人类的发展历史还处于初步认识、逐步发展的阶段,如果选取材料不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仅不能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对民美术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再接触任何民间美术形式。
(二)结合当地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之所以种类繁多,一方面是因为创作者需要通过不同的民间美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地域广袤,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他们在主题选取和创作手法上也都会有所差别。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事物,不论是人还是物,他们总是倾向于自己熟悉的内容,因此我们在选取民间美术的内容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展示他们最熟悉的民间美术形式。笔者的一个大学同学在陕西教小学美术,在课堂上他问同学们会不会秦腔,秦腔的脸谱大家是否了解,会不会画,结果同学们都不回答,原本想着画秦腔脸谱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可是结果却使我同学郁闷不已。其实这很容易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对戏曲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在下降,学习剪纸可能比画脸谱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三)在继承中学会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民间美术也需要创新才能保持活力。创新一方面是美术载体上的创新,一方面是内容上的创新。时代在发展,原始壁画的美也可以通过可移动的石壁再次展示出来,原来的竹编艺术,现在也可以用塑料质地的原材料体现出民间美术的内容。民间美术在我国之所以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的创新精神,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学会用原有形式表现新的思想,在主题上表现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三、结语
美的元素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发现美、创造美却是一种能力,因此我们在教育中开设了美术课程。在美育教育中我们需要重视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选择小学生能接受的民间艺术,结合操作性比较强的民间艺术形式,让民间艺术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更多的民间美术形式同时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金阊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