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婷
近年来,绘本阅读在幼儿教育中逐渐盛行,但其往往以理解画面意思、体会画面情感为重点,忽视了其中的科学元素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使得绘本阅读的效果差强人意。如果借助绘本图画简单、容易理解、生动形象的特点,将图画中的科学知识作为重点,开展科学教育活动,逐渐提高孩子们的科学能力与素养,科学教育的科学性与故事教育的趣味性相辅相成,将成为幼儿教育中的新方向。
一、观察画面,指导思想
绘本阅读是一种故事性的教育方式,其画面集文字和视觉于一体,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最直接途径。利用内容丰富的故事画面,引起幼儿们对科学事物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與猜想的方式,发散其思维,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使得科教活动更加有意义。
比如,在教学小班绘本“蚂蚁和西瓜”时,借助之前准备的蚂蚁图册和一块西瓜皮引入今天的活动主题,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仔细观察画面,为孩子们讲述故事的起因:一群小蚂蚁在寻找食物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块被游客遗弃的西瓜皮,西瓜皮又重又大。“小朋友们,你们说此时的小蚂蚁会如何做呢?”孩子们开始互相交流:我觉得西瓜皮那么大,小蚂蚁那么瘦小的身体,怎么可能把西瓜皮运走呢,它们肯定放弃去寻找别的食物了;我认为小蚂蚁最后有可能会成功的,因为我看到过一只小蚂蚁驮起比它还要大很多的食物……孩子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带着疑问认真阅读绘本,看到小蚂蚁一步步将西瓜皮进行分割,顿时有孩子就惊呼:“哇,小蚂蚁们好聪明呀,我都没有想到呢!”然后老师又问道:“分割后的西瓜皮依旧很大,那么小蚂蚁会怎样搬运呢?”比较机灵的孩子抢答道:“一起搬呀,人多力量大嘛。”随后继续观察绘本,小蚂蚁分组合作,最后西瓜皮全部被运回了窝里,验证了孩子们的猜想。
通过对画面的分析,对故事情节进行猜测与思考,将孩子们的思想一步步引入蚂蚁的世界中,体会蚂蚁的聪颖与团结,了解到蚂蚁虽体小但力大的事实,感受自然界生物的神奇。
二、制造悬念,设疑拓展
幼儿们正值好奇心强的阶段,在绘本阅读中通过制造悬念、设置疑问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挖掘他们对科学事物进行探索的欲望,从而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发散其思维能力,深化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理解与记忆。
比如,在教学大班绘本“一粒种子的旅行”时,通过对一张张精美而生动的图册进行学习,孩子们总结了各种种子的旅行方式,之后老师透露:草莓除了可以通过种子进行传播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大家知不知道呢?在课堂上学习了草莓的种子可通过风、水、动物甚至自体传播,都能进行繁殖,除此之外还会有其他的繁殖方式吗?这个悬念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面对问题,不同的孩子们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方式,有的回到家里向爸爸妈妈请教,有的在他人的帮助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有的到图书馆查阅科学读物,不管是哪种学习方式,最终孩子们都学习到了草莓的另一种繁殖方式:分株方式。其又分为根状茎分株和新茎分株,并且了解到相关的具体方法以及两种方式的不同之处,极大地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
在绘本阅读中,巧妙地设置悬念,鼓励孩子们进行独立思考,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向往,最重要的是掌握了多种获取知识的途径,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多元整合,深度探究
结合绘本阅读的科学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以综合多门学科的教育方式,即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在教学孩子们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引入数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通过渗透各个学科领域,将知识整合在一起,可以深化对科学教育的探究。
比如,在教学大班绘本“一寸虫”时,首先展示绘本上一寸虫的图片,提问大家一寸虫有多长,有孩子回答:一厘米长,和手指头差不多的长度,可见幼儿们对一寸长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于是通过画笔动作,帮助孩子们建立一寸长的经验。之后展示知更鸟和一寸虫的画面,看上去像是知更鸟想要吃掉一寸虫,可是机智的一寸虫表示自己会量东西,于是知更鸟请它量尾巴,量不好就要吃掉它。随后让孩子们以一寸虫为工具,进行模拟测量,发现知更鸟的尾巴是三寸长,但是图画里只有一只一寸虫,那么它是如何测量的呢?在介绍了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之后,为孩子们播放动画:一寸虫每向前爬一次做一次记号,然后数记号的个数就是几寸长,最后孩子们仔细数了数果然是三寸长,在掌握了测量方法的同时,也为一寸虫的机智与勇敢而感慨。
通过将人文科学渗透于绘本学习内容中,使原本生动形象、富有科学内涵的故事情节具有更多的教育意义,培养了孩子们在困难面前从容不迫的态度,以及善于思考、化险为夷的能力,提升其科学素养。
总之,结合绘本阅读的科学教育活动,一切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计活动,合理地利用科学点,通过观察画面来指导孩子们思想的深入,设置悬念拓宽孩子的认知,渗入各门学科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逐步将其带入到故事情节中,探索自然的奥秘。
【作者单位:常州市勤业新村幼儿园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