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欺凌行为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2018-03-28 10:45吴银仲
关键词:矫正成因

吴银仲

【摘要】 欺凌行为是目前中小学生中较为普遍的一种问题行为。小学生欺凌行为是小学生表现出来的一种不健康的社会行为,不利于小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导致小学生欺凌行为的原因有多方面的,笔者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来分析小学生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矫正的方法,帮助中小学生克服欺凌行为,学会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欺凌行为 成因 矫正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2-159-01

0

心理学理论中,欺凌行为是指中小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欺凌就是欺负,是力量较强的一方对力量较弱的一方所实施的攻击行为,通常表现为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众欺寡。校园欺凌行为有可能发展为校园暴力,它对中小学生的健康發展具有很大程度的危害性。

一、中小学生欺凌行为的成因

(一)学校因素

1.教师的教育方式

教师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欺凌行为有影响。当发生欺凌行为时,教师对待欺凌儿童的态度和方式对欺凌儿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面对儿童的欺凌行为,采取体罚或严厉训斥的方式,就会给儿童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容易滋生叛逆心理。

2.同伴关系

良好的同伴关系在儿童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和较强的社会技能,对儿童的性格、个性品质、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家庭因素

1.家庭的教养方式

一般说来,欺凌与家庭教育有较大的关系。被父母溺爱的孩子个人意识往往太强,当受到抑制时就很容易还击。许多研究表明婴儿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与欺凌具有很高的相关性。父母若采用不良教养方式,会引起孩子强烈的不满情绪,容易产生各种各样极端的行为。同时在父母惩罚严厉等强制教育方式下,子女容易变得情绪不稳、残暴和缺乏同情心。

2.家庭组成形式

家庭成员的变更等都会对儿童造成影响。例如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充分的爱与关怀,会因此产生悲观、猜疑、忧郁、孤僻等不良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差,并因此引发欺凌行为。

(三)社会因素

与成人相比,小学生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儿童的成长中,社会性的示范和模仿会起到更大的作用。社会认知成为儿童认识的主要内容,如果社会或者传媒对暴力的宣传,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儿童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常观看暴力行为电视节目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欺凌行为。

二、小学生欺凌行为的矫治

对于儿童的欺凌行为,某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和教师的教育与辅导来矫治。

(一)学校教育

1.对利他行为的奖赏和对欺凌行为的忽略

当儿童出现侵犯行为时,教师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即暂时不理睬,对孩子表示冷漠,在一段时间里不理他,让他思过、反省,通过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欺凌。然而当儿童出现利他行为时,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教师都要给予表扬与奖励。当然这个方法家长也共同参与的话,效果会更好。

2.小学生的榜样作用和认知训练

小学阶段,榜样的作用很重要。好的榜样会促进儿童的成长,不好的榜样不利儿童的成长。在儿童间的榜样的影响力更大,所以家长做好榜样的同时,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让同学们自己选出心目的“文明礼貌小少年”,从而起到榜样带头的作用,培养儿童的正确的认知方式。

3.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

在班集体中,紧张、压抑的气氛会促进儿童欺凌行为的发生。教师应注意营造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让和谐、互助的氛围感染学生、束缚学生,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即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反思、进取的健康氛围。

4.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培养儿童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在真实的事件中,训练儿童采用合适的方法,独立的解决人际矛盾与冲突。

(二)家庭教育

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做好儿童的思想启蒙工作。

1.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家长无论在任何的情况下都不能对儿童使用暴力。家长在平时要多鼓励儿童,多关心儿童,尽量减少儿童的挫败感和不适感,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与欲望,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采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用良好的家庭环境来激励孩子的亲近行为,防患于未然,以预防和减少儿童的不良的欺凌行为。

2.改变家庭的教养方式

要做民主型的父母,既不放任孩子不管,同时要以和平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注重孩子的心理发展,密切关注孩子在情绪方面以及在行为上的变化,适时的做出应对方式。

(三)社会环境教育

1.营造适合儿童成长的社区环境

与成人相比,小学生的行为更易受环境的影响。社区环境的优劣,关乎着儿童是否可以健康的成长。社区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为儿童提供宽敞的游戏空间,丰富的玩耍材料。为儿童提供丰富、健康的书画、影视。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影视上以及生活中的暴力行径的坏处,提高其分辨是非的能力。

2.净化媒体环境

多媒体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严格控制儿童收看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的时间内容。一般讲,儿童收看的时间以每周不超过10小时为宜;收看内容应有选择,应是健康的、适合儿童发展的,凡是宣传武打、枪战、凶杀、色情等内容,腐蚀儿童身心健康的应一律禁止。

欺凌性行为在小学生身上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正确看待学生的这种行为,切不可片面对待或者“一棍子打死”。教师应当运用教育的艺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配合下,帮助学生纠正这种不良行为,从而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 参 考 文 献 ]

[1]吕武平,等编著.《心理门诊》,天津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张蔚,张文新.欺凌行为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3):65-67.

[4]蒋俊梅.儿童欺凌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初探[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5]智银利.正确应对儿童的欺凌行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

[6]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矫正成因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牙齿矫正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