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金泽
八寨,是马关县除马白镇(县城所在地)外最大的乡镇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镇境位于文山州马关县境西部,是两州(文山州、红河州)四县市(文山市、马关县、河口县、屏边县)的交通要道,距马关县城48公里,距州府文山78公里。
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八寨享有了“有雨便成冬”的称誉,境内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铜质火锅,各村寨都形成了独自的炊锅饮食文化。境内海拔落差较大。八寨喜主村委会摩天岭大山最高海拔2207米,茅草寨村委会那么果河谷最低海拔443米。立体气候明显,东部温凉,西部炎热,年平均气温17°C, 最高气温31°C,最低气温经测试在零下4°C以下,年降雨量1100毫米,无霜期长达350天,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理典范。
青菜,是八寨镇绿色传统蔬菜的领军之王,其菜叶嫩绿青翠,脉络分明,煮食后口感软糯、苦中带甜。在冬天经霜冻后,口感更好,是煮火锅、做素菜、做酸菜的首选菜品。八寨镇的青菜和文山市小街镇的青菜同出一脉,表面上看品质难分高下,但经专家测定,马关县八寨镇的青菜维生素C的含量较多,青菜中含有大量胡萝卜素(比豆类多一倍,比西红柿、瓜类多四倍)和维生素C,维生素 C进入人体后,可促进皮肤细胞代谢,防止皮肤粗糙及色素沉着,使皮肤亮洁,延缓衰老。每100克八寨青菜中维生素C含量达800毫克,是文山市小街镇的青菜的一倍多,以至于马关、文山城许多家庭主妇做菜都将其作为首选菜品之一。紧邻中国马关、河口的越南箐门县、老街省的许多商贩都喜欢倒腾马关县八寨镇的青菜去越南卖。由于越南气候炎热,为降暑,越南人喜欢将青菜做成凉拌菜来吃,以至于八寨青菜在中越边境非常有名,在同类菜品中出类拔萃,深受越南人的喜爱,将其简称为“八青”。
八寨处于高寒山区的地方多,催生出了寒带地方所特有的一些植物,如青菜、荞麦、洋瓜等,这其中最有名的除八寨青菜外就是荞麦。八寨荞麦又分甜荞和苦荞两种,各有所长,都有人爱吃。八寨人爱把荞麦磨成荞粉,制作成荞面条、荞粑粑、荞疙瘩饭、荞窝窝头来吃。一些卖荞粑粑的小贩在街上用一口凹锅放在炉子上摆摊,然后在荞粉中加入适量水后,用筷子搅拌成稀稀的荞浆,放上切得细细的韭菜和葱花,用大勺舀进凹锅,勺子一转摊成一个薄薄的均匀的饼子,用小火煎得又香又甜,吃起来别有风味。还有一些人别出心裁,把荞粉和面,荞面擀得又宽又薄,然后用一口凹锅放上少许猪油或香油,切上韭菜、葱拌在荞面里来煎荞粑粑,煎好后把蕎粑粑平摊在一块案板上,刷上蘸水后双手卷起来吃,味道非常好,八寨街的男女老少都爱吃,被人们俗称为“凹锅荞粑粑”!
八寨由于气候原因,冷的时间长,家家户户都有烘笼,烘笼是用柔软的竹片、藤篾等材料编制而成的,烘笼的中间放一个小瓦缸或小口缸,天冷的时候,将烧红的栗炭放在里面提着就可以走村串户,冲壳子(吹牛)去了。过去由于科技不发达,没有现在用电的取暖器,到了冬天,八寨街家家户户,在家烧火盆,出门烧烘笼,大人小娃提烘笼,穿得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子也双手提一个烘笼放在肚腹下,在街上走来走去,堪称八寨街一景,被外乡人戏称为“烘笼街!”
八寨历史悠久,古称阿雅、近代又称玉城,后因处于八个乡镇的货物集散地,又称八寨,八寨一名沿用至今,是马关县最早的人文发源地之一!远在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阿雅第二十六代土司龙上登号召军民,筑城戍边,抵御外敌,誓死捍卫国家的领土,多次抵御交趾国(今越南)对我国的侵犯,有力地捍卫了祖国的完整和安宁,为国家赢得了极好的声誉,人民群众感念龙上登筑城戍边,将其尊称为“阿雅王”,近代又称“八寨王”,在龙上登不幸染上瘴气去世后,八寨人民在龙上登修建的孔庙旁边自发筹集银两,为龙上登修建了“阿雅王”庙,里面塑上龙上登的塑像,逢年过节顶礼膜拜,香火不断!
龙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阿雅城办学校,兴水利,传授中原文化,传播汉民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在维护国家统一,守卫祖国边疆上功不可没。
八寨镇还曾经在民国初年出过一位鼎鼎大名、威风凛凛的陆军上将蒋光亮。蒋光亮,字信之,马关县八寨镇八寨街人。生于1893年。父亲蒋天荣去世后,母亲改嫁到文山县平坝镇。1910年蒋光亮随生母一起迁居文山县城,在街坊邻居的资助下他考上了设在省城昆明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编入二期甲班学习。
蒋光亮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了三年,毕业后,因成绩优良,被分到云南督军唐继尧部的云南新军,任见习排长。由于蒋光亮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几年中屡建战功,很快就从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升至师长。1919年3月15日,蒋光亮又奉唐继尧委派到云南省昭通县任城防守备司令一职,率部驻防昭通县城。一年后,连升二级,由师长、副军长升至军长!1920年4月7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准备讨伐叛逆陈炯明,遂委任扬希闵为滇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范石生任第二军军长,蒋光亮任第三军军长,三军驻防广州市石围塘车站及佛山市、三水县一带。1921年6月12日,民国政府根据蒋光亮南征北战、讨伐叛逆的功绩,授予蒋光亮中华民国陆军上将军衔,是当年从军的马关籍18973人中军衔最高的,直到现在也没有马关籍的军人超越过!
1910年4月1日,滇越铁路开通。铁路经过的马关县古林箐乡西部边缘的大树塘车站和老范寨车站,与八寨镇毗邻,货物运转较为便利。一时间,过往八寨的客商络绎不绝。为适应需要,八寨街上应运而生出现了许多新开的旅社、马店、饭店、酒坊、烟馆、商铺、商号、赌馆、染坊、碾房、面馆、豆腐铺、马掌店、打铁铺、糕点铺等等。马帮有文山帮、西畴帮、马白帮、八寨帮、篾厂帮、古林箐帮、河口帮等等,在古驿道上构成了一幅欢快的“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彩色画面!各种草根人物也不甘落后,相继粉墨登场!木匠、裁缝、织布匠、石匠、篾匠、漆匠等等纷纷涌入八寨做事找钱,给八寨注入了新鲜的经济活力和蓬勃生机。一时之间,八寨,这个被人称为“旱码头”的古驿道,每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1919年,八寨街的商人袁子昌、卢三佰等人在八寨街开设“茂源昌”“云聚祥”等三家商店,经营“美孚洋行”和“亚细亚火油公司”通过滇越铁路运到中国的水火油(煤油)。他们用马帮把油从大树塘火车站驮来八寨出售。水火油的牌子有“僧帽、鸡牌、四丫帽”等牌,每桶油有34斤。八寨街经济好的人家都把松明灯、菜油灯改为煤油灯了。吃的水花盐(海盐)因铁路开通,也多了起来!
八寨是马关县的革命老区,是马列主义在马关县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29年5月,中共云南省临委派李国定、向镇弼回家乡八寨镇工作,李国定以教师身份在八寨小学教书。在教书期间,李国定遵照党的指示,为了培养和发展革命力量,经常在学生放学和学校放寒暑假后,他批改完学生的作业本,备好第二天上的课后,就以找牲口粪便肥地为掩护,从八寨走到芦差塘、马主、喜主、务露者、八围树、新寨、那古博、老厂等村子发展并培育革命种子,为马关县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随后的教书生涯中积极组织农民抗粮、抗税;组建了马关县第一个农民运动协会。并于1930年2月12日组织领导了八寨地区有40多个村寨、1000多农民武装参加的暴动起义。打响了马关农民武装革命的第一枪!由于起义队伍良莠不齐,中间还有一些投机分子;武器落后,只有数量极少的铜炮枪、红缨枪,大部分是菜刀、棍棒等工具,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武装力量还很强大,因而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暴动失败后,李国定辗转云南各地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43年李国定因长年在外奔波革命,而至积劳成疾病逝于昆明。红色革命的星星之火一经燃起便会慢慢燎原,八寨的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的火种已经播下了。人民懂得了共产党为民求解放的主张。
八寨镇人民政府为着力打造“革命老區八寨、铜锅之乡”的美誉。花大力气,提升八寨的知名度。于2016年1月15日,在马关县八寨街上,八寨镇人民政府、八寨村两委在八寨街上举办了有3571人参加的首届“阿雅铜炊锅长街宴”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 下午的“阿雅铜锅长街宴”,把节日的气氛推向了高潮。随着八寨铜火锅的名气不断扩大,借助于八寨铜锅宴的名声,由八寨匠人们精心打造的“八寨手制铜火锅”,因其工艺考究,外型美观,传热快,耐烘烧而声名鹊起,慕名而来的外地商人纷纷前来订购,还远销至四川省、贵州省、湖南省的一些高寒山区,我省的昆明、蒙自、开远等地的人家和一些饭店也喜欢购买八寨的铜火锅。
2014年11月,马关县八寨镇芦差塘行政村岩脚村小组后山发现了一棵古杉木。经有关林业专家测量该古杉木树龄约468年,树基径2.28米,胸径1.8米,树高约33米,冠幅占地面积254平方米,需要5个成年人双臂连在一起才能围拢。据专家介绍,这株古杉木是目前云南省境内发现的最大的一株杉木,在全国杉木中也极为罕见。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好这株杉木王,马关县林业局种苗站和马关县倮洒杉木种子园共同采集了该杉木王的穗条,并在种子园进行了杉木嫁接试验,目前,已嫁接成活53株。
伫立八寨街头,白天,川流不息的客车、货车从八寨镇上穿过,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操着各种不同的口音,在八寨街上购买青菜、三七、草果、砂仁等农产品批往全国各地和越南市场。从马关健康农场运来的甘蔗、西瓜、香蕉、荔枝使镇上的空气充满了一股甜甜的气息,市场一片繁荣热闹的景象!夜晚,清风习习、繁星眨眼,休闲的人们放飞的风筝越飞越高。手制铜火锅的敲打声、广场舞的欢快歌声在街上回响,户外的地摊狗肉、红烧狗肉的香味和烧烤摊上烤豆腐的香味令人垂涎不已,许多人相约KTV畅叙友情……,建州60年,一个改革、开放、生机盎然的八寨正充满着蓬勃活力向世界走去!我们坚信:在文山州委州政府、中共马关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八寨——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享誉中外的“铜锅之乡”,必将焕发出新的更大的动力,为马关县的发展继续谱写出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