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可以自由言论的“言论场”或者叫作“公共领域”。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参与讨论的公众占有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并将它建成一个公共权力的批判领域,这样一个过程表现为已经具备公众和论坛的文学公共领域的功能转换。”①关于网络媒介与文学实践的问题,邵燕君也提出:“网络这种媒介出现之后,这种媒介本身就具有民主性,使很多人的角色从一个读者、文化消费者,变成了生产者。原来我们在做文学艺术活动的时候,默认的是一个创作者,一万个、十万个接收者,但以后的文学活动恐怕不是这个样子。”②这里表达了网络中的网人与网人之间有互换互动关系,网人可以是作家,是读者,是评论者,可以是每一个个體,而关于文学和艺术的追求,不再是伟大的经典之作。文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恰恰是网络文学创作者和大众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用各种方式去自娱自乐、去参与实践,大众参与,全民娱乐。
网络文学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主体的“网人化”;二是媒介的“符号化”;三是文本的多媒体化③。网络文学目前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文学现实,不管你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它就在那里。而网络文学批评就是针对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所开展的批评活动。它们两者之间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公共领域”媒介实现互动和表达,共同完成一场或N场文学活动。欧阳友权提出,“网络文学批评改写了批评的机制与格局,让文学批评从传统的精英姿态转向民间立场,实现了批评话语权的平等与共享。”④因此在当前“媒文相生”即文学生存越来越依托于网络的大背景下,文学批评也必然发生着某些适应于网络平台并指向于文学批评的格局和视野,同样需要“入场”和“介入”,对网络文学心存阅读期待。反之,对网络文学创作者也一样,其创作也必然发生着某些适应于网络平台并指向于文学创作的格局和视野,存在时代的痛点和敏感点,需要有丰富想象力和鲜活的语言能力的支撑,营造的故事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能为读者带来别样的审美感受。这是一种“双向”的网络文艺实践,网人之间在自由言论的“言论场”才能构成彼此依存的奇异景观。
(一)引发“公共领域”热议的影视剧及大众阅读
互联网+时代无疑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文学写作方式。比如网络文学的大行其道,互联网问世20年时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革命性改变,也催生了“逆全球化”的强大力量。⑤
网络文学在虚拟的世界里完成一种现实的表达。作为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的网络文学,借由网络平台没完没了的长时间连载“无疑会使作品在互联网上成为一个中心,成千上万的读者围绕这个中心形成一个公众阅读平台,而且这个平台不仅聚集大家阅读,也承载读者的点赞、吐槽,或发表感想、抒发共鸣,这些又被一并收入相应的数据库,被归类、统计,最终形成一个基本的价值评估,作品也因此成为一个能被评价和估值的IP”⑥。比如引发“公共领域”热议的由网络小说《花千骨》《庶女有毒》《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改编而成的多部影视剧,不仅掀起了“互联网+”的全民阅读和视听狂欢,而且催生了“言论场”上的热议与言论热集合。
“互联网+”时代,全媒体联动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2015年热播的电视剧《花千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剧凭借小说拥趸众多、大数据准确定位、体验式互动营销、台网联动推广等制播手段,将网络文学大IP运作推上了新的高度,为今后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提供了范本。
《锦绣未央》又名《庶女有毒》,秦简所著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相府庶女李未央死后重生,因前世受冤悲惨而死,因而致力复仇,在元烈的帮助下,最终大仇得报,并放下心结,与元烈终成眷属的故事。该小说原载于潇湘书院,由该小说所改编的电视剧于2016年在多家卫视热播。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作家唐七公子创作的一本古言小说,讲述了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的三生爱恨,三世纠葛。一个宁愿醉卧十里桃林忘尽前尘,一个情深不渝三生三世枯等成灰。由该小说改编为古装玄幻电视剧,由林玉芬执导,杨幂、赵又廷、张智尧、迪丽热巴领衔主演,连奕名特别出演。由该小说改编为古装玄幻爱情仙侠电影,赵小丁、安东尼·拉默里纳拉(AnthonyLaMolinara)联合执导,刘亦菲、杨洋领衔主演。同名影视剧的热播,引起了不少粉迷的追捧,当然也有不少棒杀的声音。
而就职于贺州学院的海青拿天鹅是一位有艺术情怀的80后大学老师,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网络作家。自2007年起,她发表在网络平台上的长篇连载,先后结集出版了网络小说《双阙》(2009)、《春莺啭》(2010)、《侯门新妇·嫤语书年》(2013)、《白芍》(2014)、《淑女好逑》(2014)、《孤王甚慰》(2014)、《暮春之令》(2015)、《思美人》(2016)等,共三百多万字,总点击两千八百多万,有十万多条评论。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对历史、穿越、架空、仙侠、言情的大众狂欢般的阅读潮。
(二)网络文学作家要有文学情怀与古典底色
受“帝王视角”和“宏大叙事”传统文学的影响,圈粉无数的网络文学作品试图讲述那些宏大历史和伟大人物。如以清宫争斗为背景的小说《步步惊心》最早走红网络,被誉为清穿越小说的扛鼎之作。《甄嬛传》着重描述了清宫深宅大院、多角博弈、后宫传说等元素,注重细节化、故事化、情感化,以此起彼伏的钩心斗角和恩怨情仇堆积出人物的命运,侧写了时代的样貌,揣测了宫廷生涯。《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共七册,问世多年来一直是最畅销的史学读本。小说主要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以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历史叙事引人深思。相比之下,海青拿天鹅的作品更多呈现出非主流的气质,她不再专注于宏大叙事的历史再现,而是以古典婉约的文风碎片化地反映上古故事,构筑独特的文学想象。
海青拿天鹅从2007年开始介入网络写作,并成功与晋江原创网签约,由此拉开了她的网络写作狂奔态势。她的网名源自一首同名中国古典琵琶曲。元代杨允孚《滦京杂咏》中有诗云:“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海青拿天鹅生于贺州山水小城,大学专修音乐,好幻想,喜游历,尤其喜欢历史故事和古典文学,并享受文学艺术所带来的乐趣。她的文学故事充满了“青春想象”,文笔精致古朴,文风大气沉郁,温婉,美好,有超越她年龄的历史厚度和沧桑感。甚至她塑造的人物,有汉风文气,又兼具魏晋风骨。主人公的名字如“姮”“瓒”“嫤”“阡陌”等等,以及由此展开的古言情故事,充满了古风古韵的诗意。网络文学应该是美的文学,充满奇特想象和诗意的文学。网络文学作家只有回到文学根本,在古典底色上实现文学价值,对文学品质有追求,努力呈现时代状貌,注重营造故事格局,才能彰显文学情怀。如果仅仅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消费时代的大众情绪,网络文学不会走得很远,更不会走到一个文学高度。难能可贵的是,在日趋喧嚣的当下,海青拿天鹅仍然在坚守一种情怀。她在努力营造纷争不断的故事格局,并将每一个将发生的故事置于显性或隐性的历史背景下,在公共领域的“言论场”上冷静地言说,清醒地考量人生、考量生活,而不仅仅是个体生命虚渺的见证者,所以她的文学书写,是带着古典底色的吟唱,随性又极具灵性,而不再是自娱自乐、喃喃自语的言说和表达。
的网络空间
网人包括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互的网络写手、网络评论者、网络信息接收者。他们在网络空间进行混合虚实的双向渗透与彼此进入,他们的对话直接而“网络化”。欧阳友权提出,“在英特网出现之前、人类的文学经历了‘口头文学和‘书写文学两个阶段,英特网的出现,使文学走进了‘网络文学阶段,从而形成了媒介传播技术螺旋中的文学‘三部曲:口头文学→书写文学→网络文学。”⑦当下,信息技术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络文学空间也呈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影响到网络文学的创作实践活动,也影响到网络文学的批评活动,文学实践从传统媒体的公共空间到多媒体公共空间的转换,由传统纸质媒介切入到电子媒介、互联网媒介、手机媒介的新媒体空间,带来的影响就是网络文学空间的实践生态的变化。
(一)混合虚实的双向渗透与彼此进入
在网络文学的海洋中,海青拿天鹅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的思考和文学书写,让她常常从当代穿越到古代,在不同的时空中进行生命的对话。纵观海青拿天鹅的网络小说,大体分以下几个类型:
1.穿越故事 作为80后的网络作家,海青拿天鹅的代表作也是处女作《双阙》一出场就呈现了一种清新古朴的气象,2007年连载至今感动万千网友,被称为“2008年度最成熟的穿越小说”。作品呈现出浓厚的上古气息,主要讲述了“我”化为“姮”的灵魂穿越到三千年前的周朝,成为杞国国君的女儿。文章描述了西周诸国城阙巍峨、风光迤逦,外邦夷族各部落的风土人情瑰丽生动。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定位,就连辅助角色也都有自己的个性色彩。故事千回百转,想象奇特,婉约跌宕,唯美空灵。海青拿天鹅注重细节,如第二十二章《及笄》有如下描述:
公宫中,宾客满席。赞者将我头上的两边总角解下,洁白的牙篦拿在手中,轻轻地把长发梳理整齐。宗族中一名高辈的贵妇出任我的笄礼正宾,对我高声唱祝。我静静地跪在席上,任她将头发一缕缕地绾起,规整地结作发髻。有司捧来罗帕和王姒赐下的云形翠玉笄,正宾接过,将玉笄簪入髻中。脱去童子的采衣,玄服加身,我在赞者的引导下走出东房,向堂上的父亲和母亲跪拜。父亲正容而坐,母亲看着我,唇边噙着深深的笑意⑧。
作者的古筝专业背景,使得小说“言论场”中的交领右衽的繁复衣饰,钟鸣鼎食的青铜色泽,隆重盛大的占卜祭祀,与古风音律是如此和谐。作者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相互渗透,主人公通过时空穿越,从原本生活的时空来到另一个时空,就此展开一系列经历和种种冲突。作品杂糅了言情、玄幻等元素,对青少年和女性读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作者“青春想象”的世界里,既满足了大众强烈的好奇心,又满足了作者情感自我实现的愿望。
《思美人》是海青拿天鹅于2016年完成的一部穿越小说,故事跨越时间之久,生动而立体地讲述了一个叫阡陌的女子,穿越到春秋时期的楚国,与楚王侣上演了一场“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以及“美人在渚兮,我心自往”的旷世爱情传奇和倾世之恋。故事张弛有致,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古典唯美,沐诗经之华章,甚有古风古韵。不由得想起《芈月传》的经典台词:“未遇见秦王之前,月儿只是看重儿女之情,白水鉴心,清澈如溪。结识秦王之后,才知这世上,还有另一种高岸深谷的情意。”阡陌何尝不是如此?阡陌与芈月的爱情轨迹极为相似,一为楚王之悦一为秦王之悦,相生相惜至“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因此,《思美人》的穿越叙事风格颇具古风,极具雅韵,及至阡陌与楚王两情相悦时,那眉眼和神气,所有的一切,落到彼此的眼里都是那样的温暖,便只是“你眼里只有我,我眼里只有你”。
2.架空故事 “架空”指的是架空历史。所谓“架空”,即“并非真实发生的虚构历史”,包括历史背景及未来。小说的最大不同在于故事通常会发生在一个作者以某些创作前提(如娱乐性、特定背景等)为本所虚构的或被改编的历史或未来,一个由作者随意设定的世界。一般来说架空类历史小说都带有玄幻色彩。
海青拿天鹅的《春莺啭》描述了魏晋的美男美女的架空故事。文中顾昀、王瓒寻扁鹊而来,情怀清淡而泊远,契合了魏晋文风,儒术不再独尊,文学、哲学、甚至玄学,空前发展。因此小谢之奇丽,顾昀之刚毅,王瓒之秀杰,在作者的笔下显得相当自然。可见作者有很强的架空历史能力,有利于尽情发挥想象力,让故事生动而立体。
《暮春之令》讲述的是女史归汉的故事。昔日的高门闺秀,如今的落魄公主,女史爱上帝王,作者以“他者”的視角,把虚构的帝王历史演绎成日常饮食男女,“这样的父母,方圆百里也只有这么一对。说出去这是帝后,谁也不信。所以我觉得,他们若离开对方,他们谁也找不到能跟自己一唱一和把日子过成这样的人了”⑨。《孤王甚慰》主要讲述了关于复仇、夺国、战争、爱情、救赎的故事。语言清新独特,别具一格。《侯门新妇·嫤语书年》中的嫤一出场就很有气场:
我坐在榻上,听着外面的喧嚣。
伶人的吹打、士卒的笑闹,粗放而混杂。隔着行帐传来,更显得周围死寂一片。帐内的一切都很简单,一榻、一案、一席,后面一张漆屏,旁边还立着整套锃亮的甲胄。
看得出这里住着一个准备随时拔营的主人,只不过将就婚礼的需要,榻上结了五彩新帐,地上铺了丝毯,案上摆了合卺之物。这极尽简单的一切,彰显了他对这个婚礼的全部诚意。⑩
海青拿天鹅虚构了一段历史。嫤的二婚夹杂着政治合谋的诡秘、群雄并起的风云,权力斗争的门阀倾轧,还有乱世流离的现世安稳。
3.仙侠故事 《白芍》是一个关于仙侠的故事。白芍,一个懂鸟言兽语的女子,爱上上古神君子螭,两人情根深种,生死相依,不管天崩地裂,“一时间,天地中似乎只剩下对视的二人。”11海青拿天鹅的仙侠故事,有情感建构、意境营造,但仍缺乏一种博大的胸襟、高远的人文情怀。不管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好的文学作品,既要有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又要有人性的内涵,唯其如此,作品才能有灵魂,有血有肉,才能具有思想的穿透力,才能有创新性。
4.历史故事 海青拿天鹅的《淑女好逑》带领读者回到唐朝,男主邵稹和女主杜甯经过重重考验最终换来幸福的结局。但这部作品仍然缺乏一种厚度,甚至无法达到其处女作《双阙》的文学高度。故事架构单一,内容不饱满,无法驾驶和支撑唐朝的历史故事,似乎坠入了网络文学常见的同质化陷阱。
目前,海青拿天鹅也尝试着写现代故事,她的《拉美西斯的情书》《那些小事》就从当代视角解读人性、友情、爱情密码,为她的文学实践提供了多元的空间和言说方式。
(二)类型化与同质化的历史叙事
海青拿天鹅通过一系列穿越与重生小说,试图引导读者重新回到古言古风的历史背景中,不难发现,在引导读者主动进行历史现场,观察现代价值体系是如何从每一个体的生命经验中生长出来的同时,类型化与同质化的历史叙事亦是她的一个“梗”。在作家古风古韵的“言论场”语境中,海青拿天鹅的描述更多地被视为试图逃避现实的异度空间。在另一个时空里,她常常让现实中遭遇挫败的男女,可以获得某种能力,或机缘巧合,或掌握开启另一场人生钥匙,由此登上历史的舞台,开始度另一场人生,并以此救赎自己,反思人生,进行“青春想象”。
海青拿天鹅小说的类型化与同质化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主人公或落难穿越,或跌落谷底,却向死而生。第二,通常都是以女性作为主人公,爱情不再是人物命运发展的主线,更多融进了历史观、平等观、价值观,从而让女性更独立,并得到认同和尊重。在《双阙》《思美人》和《春莺啭》中,她让“我”穿越到异度空间,在架空的历史中,让女性完成了自我救赎。但这种类型化也导致了小说题材趋同、内容似曾相识的现象,虽然为读者尤其是“鹅粉们”提供了乐于接受或习惯接受的信息和形式,但是这种文学实践的类型化使得海青拿天鹅的穿越故事、架空故事、仙侠故事、历史故事容易陷入同质化的陷阱。
文学评论家对传统文学倾注了更多观照,而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常常面临一种“失语”和“缺位”状态。网络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的关注度往往不在一个交集点之上,更多呈现出“一冷”“一热”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与“互联网+”时代涌现的“多空间”热潮格格不入。
(一)批评声音的缺失
吴卫民提出,“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强大支撑带来的是网络对多媒体的集成通吃,‘互联网+模式所概括的其实就是人类社会成果依赖网络道路和空间展开‘在线‘传输‘交互‘连接‘重组‘再生‘发展活动过程的无限憧憬和无限畅想。”12事实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传统媒体、多媒体、新媒体、自媒体在互联网公众媒体技术、手机自媒体技术中获得了各自的交互空间和传播渠道,包括网络文学在各种网络平台空间的交互和传播,却很少看到有深度的、有影响力的批评在“言论场”里发声。尽管网络批评话语也获得了“多空间”的存在方式,与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相比,三言两语的评论感言跟帖多,存在感强,少了厚重内容的支撑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成熟成篇有深度的批评文章与之相比无法匹配。
(二)网络文学实现审美突破的困境
2013年2月,有网友在贴吧爆料,称火热连载于潇湘书院的《庶女有毒》(秦简)网络小说涉嫌抄袭,引发诸多网友关注。2013年7月,《庶女有毒》更名《锦绣未央》并出售影视化版权的消息传出,事态进一步扩大发酵。该小说架空了历史,结合了复仇、言情、宫斗等流行元素,一经推出就成了热文。2016年11月,该小说所改编的电视剧《锦绣未央》在北京卫视首播并引发网友热议。2016年底热播的电视剧《锦绣未央》,因原著作者被诉抄袭而再受关注。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唐七(唐七公子)创作的网络小说,这部小说自2008年在晋江原创网连载走红以来,便网罗了大量忠实书迷,到目前为止,各種版本实体书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五百万册,名副其实成为“玄幻爱情第一IP”,但也被读者质疑抄袭了《非我倾城》(顾漫,2006)、《桃花债》(大风刮过,2007)、《思凡》(公子欢喜,2007)等文。2017年1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联合播出,成为当时热播的影视剧。
在热闹非凡、纷争不断的“言论场”上,网络文学似乎陷进难以突破的审美困境。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呈现出两点显著的差异:“一是写作的随意性,无需完整的艺术构思。……二是互动式写作,无从构思。网络上大量存在的‘接龙小说‘交互小说‘合作小说‘联手写作等都是‘去中心(decentered)的,它们由众多网友共同参与、互动延伸,作品起始或许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框架,最终如何推进、怎样结束是任意选择或没有终止的,谁也无从对之整体设计和预先构思。”13
这里借用吴卫民对戏剧批评空间的评论来反观网络文学的审美,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趋同现象:“‘失语和‘缺位是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一些人对戏剧批评的普遍诟病,而且这样的观点很有影响。”14网络文学审美又何尝不是如此。通常而言,传统文学有自成体系的批评场域和讨论语境中心,更容易引起评论者的集体关注,甚至进行专题研究和探讨。而对网络文学的关注度,就缺少一种自成体体系的批评场域,更多是被粉圈跟帖,博主与访客之间的留言与回复,虽然互动热络,但缺乏一种真知灼见的交锋和深度探讨。网络文学实现审美突破的困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结 语
互联网+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艺形态,但仍然处于网络文学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互联网化通过平台性、互动性、跨界性的特点,让网络文学的“言论场”迎来势头更猛的快速发展期,是互联网+的升级版。“‘互联网化的核心正是要在熟练运用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其特点和功能,并将这些特点、功能转化为网络文艺的创作机制、美学原则和艺术特征,使得网络文艺能够区别于此前的各种文艺样式,成为独立存在、不可取代的新的艺术大类。”15如此,网络文学的实践才能适应文学场的重大变革。■
【注释】
①[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55页,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1月版。
②肖映萱等:《直面媒介文明的冲突,理一理“文学的根”——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纪要》,载《南方文坛》2017年第4期。
③周秋红:《网络文学批评:现状及其走向》,1页,江西师范大学2007硕士论文。
④欧阳友权、吴英文:《网络文学批评的价值和局限》,载《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1期。
⑤韩少功:《高科技时代里文学的处境与可能》,载《南方文坛》2017年第4期。
⑥15盘剑:《网络文艺发展:从“互联网+”走向“互联网化”》,载《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5期。
⑦13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研究》,23、117-118页,四川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⑧海青拿天鹅:《双阙》,313页,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⑨海青拿天鹅:《暮春之令》,310页,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年版。
⑩海青拿天鹅:《侯门新妇·嫤语书年》,1页,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11海青拿天鹅:《白芍》,291页,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
1214吴卫民:《网络时代的戏剧批评空间》,载《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9期。
(肖晶,《贺州学院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