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
摘 要: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随着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从农村涌入了城市,承担着建设城市的重要的基础工作,为城市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他们本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由于我国传统观念和城乡社会二元的制度结构等原因,他们虽然身在城市,然而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城市中去,成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立足于分析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融入障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文化生活;融入障碍;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118-02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农民工总体数量已达到2.52亿,占城镇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城市人口的生力军。而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他们的一举一动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稳定。一直以来我国学者都将焦点聚焦到他们的工作待遇、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往往忽视了他们的文化建设层面。作为城市的底层群体,他们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方面,所以他们文化需求的满足、文化素质的提高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更大程度影响着整个城市文化的建设。农民工群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必须得到重视。
一、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文化生活现状
1.农民工文化生活时间较少
农民工群体由于其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大多从事建筑、工程、第三服务行业等方面的工作,这些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往往需要较长的作业时间和较强的劳动强度,他们的工作时长往往超过了8个小时,有时甚至还要昼夜加班,根据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外出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小时。其中,每周工作时间多于《劳动法》规定的44小时的占89.8%。从农民工集中的几个主要行业看,制造业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58.2小时,建筑业59.4小时,服务业58.5小时,住宿餐饮业61.3小时,批发零售业59.6小时。平均劳动时间最长的是住宿餐饮业的农民工,他们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而根据王连伟在泉州的一项农民工工作时间调查显示,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加班的状况,每天工作低于8小时的人数只占总数的23%,而每天工作8-10小时和10-12小时的分别占45.4%和25%,甚至还有6%的农民工群体每天的工作时长在12小时以上。所以他们的休闲娱乐时间十分有限,而很多举家迁移的农民工群体工作结束后还要考虑生活的琐事,洗衣、做饭,管理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使他们本就有限的休息时间更加捉襟见肘。所以很多农民工即使有文化需求,也很难有时间得到满足。
2.农民工文化生活圈子较小
大多数来到城市的农民工群体都是由同乡的亲戚朋友介绍过来的,来到城市后就为生活疲于奔波。而不论从事工程、建筑还是服务行业,接触的群体都主要以工作环境内接触的工友和同乡群体为主,他们交际圈主要是业缘和亲缘关系。在对武汉农民工的调查中,农民工在业余生活中与亲戚打交道的人数占到53%,与外地人打交道比例占到17%,与同乡打交道的比例为16%,而本社区打交道的比例为16%,业缘与亲缘群体占到接触总人数的百分之69%。而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工作性质原因,他们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流动性,难以建立长期的交往关系。一方面是交往人群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交往深度的有限性,所以他们日常的文化生活开展范围非常小。
3.农民工文化生活内容有限
农民工群体来自于农村,农村的文化生活开展大多在农闲时候,以小群体活动为主。而来到城市中,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文化生活也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的状况,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城市的很多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活动项目不能够照顾到他们,很多图书馆和文化展馆更是将他们拒之门外。所以这一群体能够开展的文化活动少之又少。在王连伟关于农民工调查的数据中显示,在农民工闲暇生活中,不到三成的人选择文娱比赛等文娱活动,而选择读书、社会公益活动的则更是寥寥无几。另外在对于长春的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调研中发现,农民工到电影院看电影的约占5%,到书店或图书馆看书的占4%,参加广场文化活动的占6%,而在工地看电视的占43%,上网的占17%,玩扑克牌、打麻将的占14%,街头闲逛的占16%。可见很多農民工群体闲暇时间还是停留在看电视、打麻将打牌等自己圈子小群体的活动,较少参加提高其自身素质的文化活动,活动内容十分有限。
4.农民工文化参与程度不高
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工,面对城市中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会有较高的文化参与需求,然而根据调查显示,农民工的文化参与程度并不高。在武汉农民工参与社区活动的调查显示,105个农民工中,经常参与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的人数只占15%左右,而参与活动也主要集中于卫生大扫除和订报、献血等个体活动,较少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而参与度有限的情况下,农民工对于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也不高,根据新华社记者进行的一项农民工对于文化生活的满意度调查我们发现,对于现实文化生活有将近60%的人表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可见在农民工参与程度和参与质量上,他们的文化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二、农民工文化融入障碍存在原因分析
1.农民工自身原因
农民工群体的文化融入障碍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而农民工自身原因也是众多原因中不可忽视的,正如前文所说农民工群体普遍从事建筑、制造、服务等行业,这些行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厦门市有一半以上的青年农民工都换过工作,而从换工作的频率来看,38.9%的人表示6个月到1年换一次工作,39.2%的人表示1年到2年就换一次工作。所以农民工的人员流动也是比较普遍的,大多是居无定所,这样其所在社区和企业很难进行相应的统筹,有针对性的农民工文化建设开展难度很大,另外,农民工本身来到城市主要是以维持生存和挣钱为主,更多的是关注物质方面的满足,而轻视文化方面和自我的提升。所以很多农民工并没有意识到文化需求满足的重要性,只将文化生活看作是打麻将、打牌等简单的娱乐消遣,并没有重视起来。
2.企业重生存轻文化
农民工长期生活的地点除了居住地点之外,就是工作场所,所以作为企业满足职工的文化生活的功能也十分重要,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有一部分企业能够开展有意义的文体活动来提高农民工群体积极性,满足农民工群体的文化需求,但是很多企业这方面还是存在空白的。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很多企业单纯地考虑员工能够带来的物质收益,认为由企业开展农民工文化服务会增加企业负担加大成本不愿为此多投入,而忽视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的开展。而农民工群体,大多只能两点一线生活,企业文化生活的空白,反而不利于农民工个人文化素养的提高,减少了对于企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3.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到位
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的社区,能够满足他们建立其社会交往范围、社会支持网络和开展其社会文化生活的功能。然而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长期投入不足是社区文化建设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我国逐步提高对于社区建设的重视程度,社区投入资金和服务设施相应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服务设施数量以及支撑程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政府对于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应当以社区实际管理和服务的人口为标准,而在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各项活动和事务中,政府拨付的经费多是按照户籍人口进行分配,这使居委会的很多工作难以将农民工囊括在内,同时在服务设施的供给方面,更多地考虑的是常住市民的需求,而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的特殊性,目前我国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制度,城乡之间的文化生活习惯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性的,而将农民工的特殊需求纳入社区文化建设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加强农民工文化建设的建议
1.政府發挥主导作用,重视农民工文化的建设
作为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农民工群体要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增强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首先从制度上解决农民工物质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各级政府要把文化活动的筹划和开展、文化内容的把关、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培养等纳入制度体系,进行系统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重点扶持适合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活动项目和文化设施建设。如开展低收费乃至免费的文化娱乐活动项目和文化场所和设施,方便低收入农民工群体开展娱乐活动。同时政府也要加大查处力度,惩治违反劳动法规定延长劳动时间的劳动活动,使农民工有时间有精力开展文化活动,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工多参与提高自身素质的文化活动和技能培训。
2.企业提供相应的设施,组织多样的活动
企业是农民工与城市社会连接的纽带,企业所能为农民工提供的帮助对农民工群体至关重要,企业必须改变重物质生产,轻视企业文化,轻视农民工物质文化建设的现状。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就是增加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远远大于物质激励的作用。所以企业应当结合农民工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因陋就简、因企制宜地利用现有的设施开展适合于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活动,如利用免费图书馆,为农民工普及法律知识和提高农民工技术技能。同时鼓励农民工自办文化活动团体,创新文艺形式,自编自导文艺节目,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文艺活动,促进农民工群体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另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劳动时间,保障农民工正常的休息时间和各项福利权利。
3.加大社区投入,注重农民工文化需求的特殊性
社区作为农民工居住的地点,不仅满足他们的基本温饱、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更是其与城市居民交往的重要平台。社区整个的文化环境状况,影响着农民工对于所在城市的感情,也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融入情况。所以要加大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首先是社区设施规划要改变过去只考虑本地居民需求的做法,将农民工对文化设施的需求纳入规划内容,同时也需要根据农民工空间分布状况,有针对性地供给文化设施,提高农民工社区文化设施的可获得性。另一方面,在满足农民工文化需求的同时,也要从他们实际的文化需求出发,创建腰鼓队、秧歌队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同时向农民工群体免费开放的图书馆要不断更新他们喜爱的书籍等,努力在文化活动中将先进的思想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等传输给他们,使他们在享受到文化活动乐趣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彩娟.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对策建议[J].政策望,2008(6).
[2]肖英杰.改善文化生活—农民工迫切需要与现实选择—对长春市农民工文化建设的调查思考[J].新长征,2012(9).
[3]何爱云,江玉桥.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现状分析及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
[4]王连伟.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基层社区文化建设——基于泉州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调研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3).
[5]陈伟东,熊光祥.农民工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现状及其发展对策——来自武汉市1 103个社区的调查与分析[J].经济地理,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