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嵛
摘 要:政治发展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形态由不发达向发达变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政治体制的转型和政治主体运行规则的完善。政治精英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而不受限制的权力会导致精英特权问题。在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中,由于政企不分、政治精英的“经济人”角色定位等原因,政治方面的制度缺失和法律漏洞和政策灰色空间等现象,文化方面的“官本位”“家长制”“利本位”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使得特权现象仍存在于一些领域。加强思想教育、肃清特权思想,促进经济体制改革、规范权力运作,培育公民社会、实现民主自治是治理特权问题的重要路径依赖。
关键词:政治发展;精英特权;发生机制;路径依赖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065-03
政治发展是指一个社会的政治形态由不发达向发达变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为政治体制的转型和政治主体运行规则的完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政治精英依靠其政治智慧和民主建设经验,成为政治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民主转型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但是,如果政治精英的权力不断扩大且没有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对其进行监督,则很有可能产生精英特权。
政治发展中政治精英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存在会带来诸多危害:精英特权妨碍社会公平正义,加剧社会矛盾,威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造成众多社会问题,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精英特权滋生腐败问题,没有边际的特权会导致不被追究的腐败,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腐败产生的温床和动机;精英特权破坏党群关系,政治精英搞特权会引发群众对于权力的盲目崇拜,造成社会价值观的错位,损害党执政的合法性;精英特权阻碍政治体制改革,滥用特权者会肆意破坏基本原则、践踏竞争规则,使政策和规则的制定实施向着个人私利的方向发展,阻挠社会进步。因此,有必要探讨在推动现代化国家建设和促进民主转型的政治发展过程中精英特权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理路径。
在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方面的资源分配不公,政企不分,政治精英的“经济人”角色定位等原因,政治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完善,法律缺失或滞后等现象,文化方面的“官本位”“家長制”“利本位”等腐朽思想的影响,以及政治精英的侥幸心理、民众的容忍态度等,使得特权现象仍以以权谋私,以权为本,以权压法等形式存在于各个领域。本文从当下中国政治发展中精英特权的表现形式出发,在分析精英特权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及其弊端之后,探讨中国政治精英特权的发生机制,并尝试给出解决精英特权问题的路径依赖。
研究政治发展中的精英特权,可以帮助我们厘清政治精英与人民民主的关系,正确对待精英特权,从特权发生机制出发制定治理特权现象的基本方法,寻找解决特权问题的路径依赖,从而督促政治精英弄清自己在中国社会转型和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有效遏制贪污腐败等社会腐朽现象,完善政治体制和法律规则,培育公民社会,协调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国家现代化进程。
一、精英在政治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一)精英及政治精英的界定
精英,一般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的,具备某些专业知识和特殊能力,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思想觉悟,掌握着一定的财富和权力的技术专家或政府官僚。精英治国论是精英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讨论精英在政治发展和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即所谓对于政治精英的探讨。本篇论文中的精英概念特指政治精英,即政治权力的享有者和使用者。政治精英对社会价值的分配主要是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得以实现。
(二)政治发展中政治精英的积极作用
在政治发展中,政治精英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的整体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政治精英会聚集其政治智慧和民主建设的经验,为国家各项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其次,这一过程中会博弈而产生不同的政治治理模式,对于国家而言则可以择优选取,促进政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第三,在民主巩固过程中,政治精英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为执政者积累合法性。最后,政治精英对于后续政策的反馈和制度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政治精英可依靠自身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统合各方政治力量,不断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并且能立足于当前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制定路线,监督政策的实施和完善,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依次循环,加速政治发展和社会建设。
但是,精英特权一旦肆意生长则会带来很多危害,诸如妨碍社会公平正义,滋生腐败问题,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妨碍政治体系的调整和完善,诱发社会矛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不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时也会危害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不利于社会的良性治理,因此必须坚决抵制特权问题,让权力回归人民,真正做到利为民所谋,利为民所享。
二、精英特权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一)精英特权的表现形式
在当代中国,特权仍以以权谋私、以权为本、以权压法等形式表现于一些领域。
一是以权谋私。以权谋私现象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为“选人用人关系化”以及“职务消费过度化”。首先,特权的存在会使社会心理畸形化发展,办事追求关系化,托人情、找关系、谋门路等似乎成了选人用人的隐性规则,在这种“人情大于王法”“情理大于法理”风气的引导下,社会中往往会存在这样一些现象:领导秘书“火箭式”提拔,“就业拼爹”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行业中内部子弟优先录用,权钱交易屡见不鲜,加之我国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的不完善,给人为操作留下了空间,这就为投机取巧等不公正行为留下了灰色空间,危害政府公信力。
二是以权为本。以权为本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领导作风等方面。在现代中国,“官本位”和“家长制”思想仍然存在,唯官是图、以权为本等腐朽落后观念导致部分官员说话办事脱离群众,以个人私利为主,以领导意志为先。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影响之下,官员队伍中易形成唯上唯权的思想,忽视人民利益和本职工作。
三是以权压法。在特权的庇护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易被漠视,政治精英中特权拥有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破坏法律的基本原则,利用职权以授意、指令等方式干扰和影响行政管理或司法活动。特权者往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权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干预正常的监督和司法活动。如在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等问题上,许多领导干部忽视正常法律程序,办事不公开,没有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以权压法,态度生硬蛮横,工作方式简单粗暴。
(二)精英特权的成因
特权现象损害社会公平正义,阻碍公民社会发育,造成国家资源浪费,必须在弄清特权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打击特权,避免特权现象的发生。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会导致特权现象的产生。
首先,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的计划经济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在干预经济时难免越界,加之当前各项经济建设蓬勃发展,政府有大量机会接触经济生活,由此会产生很多不良因素,如特权优待、政企不分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会不自觉地成为“经济人”,加之政治制度的漏洞和法律法规的欠缺,为政治精英和公务人员接近经济利益提供了可能,经济特权拥有者往往以阻碍社会资源在不同领域之间流动竞争的方式维护既得利益,如权力利益化,权力交易化等。此外,政治精英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其更接近于较高层的权力,更易受到经济利益和功名地位的诱惑,这就要求精英们有高于常人的思想觉悟和自我控制。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血缘关系和亲情伦理,受封建腐朽思想的影响,政治精英易产生“官本位”“家长制”“利本位”等思想,这就为个人崇拜、等级制、家长制、敬长尊权、人情大于王法、裙带关系、盲目服从等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传统“官本位”的思想会导致部分政治精英以升官发财为目标,忽视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以等级观念取代公仆思想,重感性情感轻理性规范,将特权视为理所当然并经常运作,甚至将“千里做官为求财”作为人生信仰。
第三,目前很多部门的机构设置不完善,“一把手”在单位中掌握着最终决定权,部门内部监督匮乏,而社会公众的监督也会因为政务不公开、监督流程复杂、反馈处理不及时等因素而被忽视。同时,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旧的制度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的制度又难以在短时间内树立权威,因而在新旧交替过程中容易产生“制度真空”现象,同时在很多热点难点问题上,相关制度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没有与之对应的执行措施,在实际处理问题时难以操作。
最后,心理因素也是一项重要影响因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财富被大众所掌握,作为自然人,对于财富的追求和向往也会有所增加,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公职人员的公仆角色被强调而经济待遇却并不突出,这就会造成心理失衡,在这种不正确动机的影响之下,加之对于权力缺乏敬畏,且利益和资源可人为影响,这就给特权的产生留下了发展空间。
三、治理精英特权的路径选择
政治发展中精英特权现象的存在,会危害党执政的合法性,引发社会矛盾,必须坚决反对和治理。
(一)加强思想教育,肃清特权思想
要深入开展廉洁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强调“权力来自于人民”“权力要服务于人民”,认清公共权力的本质,铲除“官本位”“利本位”等腐朽思想,改进工作作风;同时,要加强对政治精英的法治教育,用法律约束权力,避免法律漏洞;不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其深化其思想,端正其态度,规范其作风,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规范权力运作
要想规范权力运作就得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首先,加强权力之间的互相制约和监督,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形成权力制约权力的循环链条,要形成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的监督合力,将不同的监督方式串联起来。其次,完善人事任免制度,形成考核、评价、任用、提拔、监督各方面相联系的制度安排,加大用人公开化力度,提高选人用人的规范化和法治化。第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现阶段,我国的法律法规都对特权现象的约束和惩处做了相关规定,不足之处在于很多条例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而缺少具体的实施方法,因此,应当改革相关制度法规,深化细化其具体规范要求,增强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依法护廉、维护规范的社会竞争制度。
(三)培育公民社会,实现民主自治
隨着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完善,公民社会不断健全,国家权力日益向社会回归和下放,公民社会的自治能力和自主性不断提高,因此国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政治体系和自身的权力结构,发挥公民社会的积极作用,加强国家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此国家应鼓励各种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通过法律制度建设来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引导公民参与到反特权中来,不断健全公民诉求表达的制度化通道,努力促进公民社会的良性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
四、结论
政治精英作为政治发展中的带头人和中坚力量,其权力被滥用会妨碍社会公平正义、加剧社会矛盾、拉大贫富差距、造成社会价值观的错位,影响社会发展进程。要在弄清精英特权发生机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思想道德教育、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制度转型、公民社会发育等措施治理特权现象,帮助并时刻提醒政治精英厘清自己在中国政治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角色定位,加大力度杜绝贪污腐败等危害政府合法性的行为,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推动决策的科学民主化发展,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公民社会,协调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培育加强社会的政治发展模式,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黄杰.政治精英在民主转型与民主巩固中的作用[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1(3):70-76.
[2]黄建国.特权问题治理须统筹推进[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8):52-55.
[3]张奕欣.特权现象及其防治[J].三明学院学报,2013(5):8-13.
[4]陈静.根源与治理: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探析[J].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4(3):52-56.
[5]刘祥锋.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表现、成因与治理对策[J].领导科学,2013(18):18-19.
[6]肖峰,曾文革,白晨光.论我国反对特权思想与特权现象制度的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3-16+32.
[7]聂平平,彭升庭.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寻租的政治心理成因及其治理[J].新视野,2013(6):61-63.
[8]马静,刘广为.公众最不能容忍“子女获优待”特权——公众最反感哪类特权调查[J].人民论坛,2012(2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