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延安时期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

2018-03-28 17:56李君
学理论·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功能毛泽东形式

李君

摘 要:探究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一把钥匙,对于做好当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延安时期,毛泽东坚持传统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原则;此外,毛泽东一方面采取了对文化作基本功能划分的方法;另一方面采取了对文化进行内容和形式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毛泽东;传统文化;文化功能;文化内容;形式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0-0044-03

我们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便会发现它是一部文化新陈代谢史。1840年以来,西学东渐,旧学(旧学即传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概念,传统文化的意义大致相当于过去的一切文化现象[1]5。)和西方新学不断接触、冲突和斗争,继而引发了各种文化观念。然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事实证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的出路必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正如陈先达所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变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当代中国文化”[2]20。延安时期(大约1935-1948年)是成立新中国的重要奠基时期,其为新中国的各项事业包括文化、教育、经济等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对于当时的各项文化事业,对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正确理解新旧文化的关系、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影响。下面探讨一下毛泽东传统文化观的一些内涵。

一、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態度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发展成熟的时期,在此期间毛泽东撰写了大量的体现其文化观的文章,包括《关于文化教育政策》《新民主主义论》《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等。《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少数几篇文章更是集中反映了毛泽东的文化、教育观。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集中体现在其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观中,他说道:“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3]1084

“民族的”即是说“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4]706,这里毛泽东强调的是新文化必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的文化[4]706。因此,这里我们新民主主义文化理所当然地要借鉴和吸收包括我们的古代文化在内的文化,毛泽东不是一味地排斥传统文化而是批判地吸收和利用传统文化,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是历史的存在,我们不能否定历史,更不能排斥历史,“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4]534。其认为历史上的文化有封建时代的文化和封建主义的文化之分,封建主义的文化总体上是不好的,是我们今天必须抛弃的传统文化。封建社会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其优秀成分,对我们今天而言仍有其有用的部分,也正如他本人所说“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4]707;认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4]534,“我们民族好的东西一万年也不要搞掉”[5]12。新中国成立后他更强调“古为今用”。

“科学的”即是说“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4]706,这也就是强调文化的科学性、有效性。由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4]694,因此旧的文化就必然是旧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自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世界已进入以大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形态中,旧的文化很难再在认识和改造新的世界中发挥其往日的作用。因此,通过当时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选择,只有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新文化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文化。因此,在毛泽东看来传统文化这一艘大船要靠马克思主义掌舵才能扬帆远航。“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4]698,对传统文化的选择吸收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总结”[4]534。

“大众的”即是说“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4]708,这里毛泽东说明了这个新文化的文化主体。认为一种文化只有其有庞大的文化主体,这种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有强大战斗力的,“是革命的有力武器”[4]708。中国最庞大的人群就是工农等人民大众,因此新文化必然是武装大众的、服务大众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为少数人服务的文化,是维持旧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旧时期的大众正是这些工具的压迫和奴役对象。因此,为了解放大众就必须发展大众的新文化,只有新文化的主体解放了,才能发挥新文化的变革世界的作用。综上所说,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就是:采取科学的观点、人民大众的立场和辩证的方法,这样以便传统文化能吐故纳新,为人民大众服务。

二、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分析方式

1.分析文化的基本功能

从上面所说的不难发现,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判断标准就是“对我们是否有用”“是否科学”。这也就是注重分析传统文化的功能(文化功能一般认为是“文化在满足人类生存需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和作用”[6]80。目前对文化功能的分类并没有达成统一认识)。纵观毛泽东关于文化不同作用的论述,这里试图把毛泽东关于文化的功能归纳为两个基本大类:文化的方法工具功能;文化的价值精神功能(注意这里只是一般性划分,一般的一个文化特质或者文化同时包括这两大功能,但有时各有侧重)。

方法工具功能即是作为认识人类社会、管理人类世界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强大指导力量和实践力量的功能。这种功能一般直接地服务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和需求,一般体现在知识、技能、思维方式、科学理论、方式方法手段、物质工具、制度规章、社会组织等中。马克思主义者一贯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贯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思维方式和手段发现、分析和我们实践中的问题”。这些都是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方法工具功能。毛泽东也是特别注重“智慧”“战略”“方法”的作用,这些也都是看重的文化的方法工具功能的作用。在漫长的革命年代里,毛泽东深知只有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化才能发挥文化的适应时代的方法工具功能,才能为变革社会,争取革命胜利提供方法、理论的指导,才能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提供指南。毛泽东也深知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主张发展生产但不发展生产力;主张关注民生,但不主张变革社会,这便是传统文化在方法工具功能上的劣势,这些都是不适合社会历史发展要求的。同时,毛泽东也看到了文化方法工具功能的层次性、范围性。就层次性而言,毛泽东认为传统文化的方法工具功能虽然不能指导新的经济形态下的社会革命、变革和建设,但其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等层面还是能发挥其一定的功能。这些即是说文化的方法工具功能是具体的,都是在一定层面上发挥作用的,传统文化的这方面的功能在现在更多的是体现在一些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就范围性而言,毛泽东认为传统文化在某些特定领域也有其独特作用,比如毛泽东曾多次提到《孙子兵法》,并在战争中创新地运用以其为代表的传统军事思想,发挥了他们在革命战争中的作用;此外,他也很注重中国古代史在延安时期的借鉴作用,他曾说道:“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总之,毛泽东很看重旧文化的方法工具功能、并且注意区分旧文化的方法工具功能的层次性、范围性。

价值精神功能即是能直接满足身心需要、规范人的观念言行以及体现人的存在状态的功能。这种功能一般表现在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精神状态、心理状态、意志、性格等中。传统文化的正面的价值精神功能,在延安时期是起过巨大作用的,对于鼓舞士气、鼓舞全民的战斗意志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生活和工作作风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这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毛泽东也正是看到了传统文化的这些正面的价值精神功能,在延安的时候,在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才不断引用和借鉴传统文化,如其经常借用“愚公移山”来教育和鼓励全国人民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坚持不懈、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勇气,最后的胜利必将是属于人民的;经常用“一心一德”来教导全党、群众要团结一致;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鼓励、激励和教育一切革命者包括党员、革命家、文艺工作者等要具有那种为人民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勇气和决心。此外毛泽东还对文化的价值精神功能做了区分:有限和永恒的价值。综上所述,毛泽东不仅是抽象地采取“有用无用”标准来评价和吸收传统文化,更是基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基本功能划分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3]860。也就是他从传统文化在实际中的效果出发,进一步认识和划分传统文化在后世社会中的详细功能,从而做到了从抽象和具体、宏观和微观的统一中把握和认识传统文化。正是基于对文化的详细功能划分,其在文化教育政策上,明确提出了“应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的知识和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4]32

2.分析文化的内容和形式

毛泽东在不同地方多次提到“形式”这一概念,如:“形式主义”“组织形式”“表现形式”“战争形式”“战斗形式”“作战形式”等。通过考察这些词汇在文中的具体意义发现“形式”有等同于“手段途径”概念的与目的概念相对应,也有等同于“类型”概念的……但是毛泽东的“形式”概念在论述有关文化教育方面时,“形式”则等同于“现象、表现、片面”的概念与“内容、实质”概念相对应。在哲学里,“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两者关系还表现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7]299-300。毛泽东作为一个哲学大家在分析文化问题上也十分注重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并注重各自的作用,曾评论新文化“这个文化新军……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4]697-698。以下是他关于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观点。

首先,坚决批判形式主义。他认为形式主义的做法是有极大危害的,因此要给予坚决的批判和揭发。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说到“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其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4]707。他认为文化激进主义者过去表面地、片面地、机械地吸纳西方文化,而忽视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形式和价值。在《反对党八股》中,他提出“要把旧文化的具体形式下的丑态给人民看”[3]831,认为形式主义的方法是“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人民如不能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中国就不会有自由独立的希望。

其次,主张注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反对“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分离起来,”认为作为新来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4]532-535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同样认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认为“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从上可以看出,毛泽东主张新的文化内容必须与一定的旧有形式相结合[4]707。《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他并不机械盲目地反对文化的旧有形式,而是主张“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3]855这里可以看出其主张创新文化的旧有形式。此外在《论联合政府》中还强调“解放区的文化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在推进他们的工作时……根据农村人民的需要和自愿的原则,采用适宜的内容和形式。”[3]1091综上所说,毛泽东用“内容和形式”这对概念去分析文化,并强调通过“新内容与旧形式”相结合的途径来解决新旧文化的一些矛盾,主张创新运用旧文化的内容和注重新文化的民族化、本土化的形式。

三、总结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传统文化观,作为当时时代的产物,作为毛泽东自身思想成熟的产物,从侧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战争年代的生命力。在毛泽东思想及其新旧文化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都是很关注中国以往的各种文化的”[8],积极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对于当时的作战任务和国民教化事业都起到了不少作用。同时,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尤其是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分析文化的一般方法)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都是有重大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張岱年.中国文化传统简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7]李达.唯物辩证法大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8]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2015-07-03(1).

猜你喜欢
文化功能毛泽东形式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新闻学的人文学科基础研究
服装广告
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功能研究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