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恩
摘要:石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具有很高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国悠久的石雕文化,众多的雕刻艺人,高明的雕刻技能代代相传,不断发展。近一二十年左右,全国各地也都出现了很多新石种,这些新石种石质温润细腻,色彩丰富,让人爱不释手!而泰顺石就是近代石种中的一个代表。作为年轻的新石种---泰顺石的市场价格低,容易让人接受,而经过雕刻家悉心创作之后的泰顺石雕艺术品,现在市场上泰顺石雕的价格还远远不及寿山石雕、青田石雕之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原石资源的稀缺,未来具有极高的升值空间!但是,如何让泰顺石雕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每个石雕艺人都应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笔者自己在创作中的一些感悟和拙见,略谈一二。
关键词:泰顺石雕;创新;发展
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以天生丽质和缤纷色彩成为优质的雕刻材料。被称为中国的四大国石。随着泰顺石的发现和开掘,很多石雕大师认为泰顺叶腊石不亚于寿山石和青田石,而且石材与青田石一脉相承,但长年藏在深山无人识。通常所说的寿山石、青田石,其实都属于叶腊石。泰顺叶腊石在全国叶腊石中品质非常优秀,它的石材不亚于寿山石和青田石,而且石材与青田石一脉相承。从泰顺开采出来的叶腊石,被运到青田,一些青田人说这是“青田石”;被运到福建,一些当地人说这是“寿山石”。泰顺叶腊石这种替他人做嫁衣裳的尴尬现象,已经延续十年来。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泰顺石已逐渐进入艺术家的视野并受到追捧。许多石雕大师落户泰顺,为泰顺石雕艺术的发展添砖加瓦。
文化产品的核心是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文化是文化产品的最大缺失。泰顺石雕应该探寻泰顺的文化脉络,寻找历史依托,突出地域特色,融入大师和工艺美术家的个人印痕,加厚文化内涵,最终体现在泰顺石雕文化产品价值的提升上。在创作泰顺石雕作品时,要在保证基本实用功能前提上,紧扣文化主旨,进行文化元素的自然融入,突出产品的文化主题。
随着当地政府的支持,信息媒介的报道,使泰顺石雕成为收藏家的新宠。虽然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泰顺石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艺术形式与内容缺乏时代特色和文化气息、产业化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标准隐含矛盾冲突等问题。各种作品抄袭、模仿成风,严重缺少生活气息和人文精神,装饰越来越讲究,艺术气象却萎靡颓唐,散发着一种与时代精神不相匹配的消沉暮气,令人扼腕叹息!比如,许多好材料,雕刻的多是传统的神仙、弥勒、古兽,其艺术手法谈不上高超,也未见有什么突破,然而这类作品却在市场上泛滥成风,泰顺石雕,也不例外,深陷于审美误区而不知返!
指出这一多年来大家熟视无睹的业界现象,并非是说这一类传统题材不应该雕刻,而是想在行业内敲响警钟:这种不良现象正严重伤害着行业的健康发展,而在这一现象的背后,还隐含着创作上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和抱残守缺,这是不思进取的艺匠惰性、传统惰性。的确,石雕的特殊性,在于石头的不可再生性。艺术乃时代的产物。当石雕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应面对现实环境,扬时代之风,让我们这一辈人所创作的泰顺石雕作品,拥有一种与时代精神、时代审美相呼应的大家之气、雄浑之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雕刻家不应因循守旧、循规蹈矩,我主张不刻意模仿传统造型,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融入雕刻创作中,进而在作品中传递自己的情绪和思想。当代寿山石雕刻艺术家应该有这样的自信,这也是艺术家的责任所在——用好每一块石头,用新颖的创意去点化石材,创作出以艺术取胜的作品。
我们理解什么是创新?简单来说,就是以前没有的现在被创作出来叫创新,那么,在以前的基础进行创作以及其他工美艺术借鉴过来的雕刻,我们用借鉴和创意来理解可能更为恰当。不可否认,石雕的发展超过以往的任何时间,不管从规模、材料、题材,说到创新我们多指现当代审美及影响下的雕刻的题材的作品。对于当代题材,很多同行石雕艺人都觉得,创新的作品似乎没有市场,大家还是喜欢佛、仿古等系列的题材,许多行业人给出的理由是这些作品,没有底蕴、没有内涵。我认为创作要有依据,有文化作支撑。俗话说“雕必有意,意比吉祥”,这是传统文化带给玉石雕的一顶帽子,大多数的泰顺石雕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传统文化,题材和内容相对比较固化,但未必说我雕刻个阴阳八卦在上面,就代表这是周易的思想,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就是把它说明的问题具体化,表达出来。 简单来说比如你把周易阐述的阴阳(用哲学来说是我们所说的矛盾的转化)通过石雕艺术把它融入到作品中,这才真正理解了它的精髓。所以,角度需要求新求变,即使是传统题材也可以在表现形式和制作工艺上寻求变化。如果只是一味地延续复制原有的作品风格,其作品只能逐渐沦为量产化的工艺品,其艺术附加值会大大降低。创新要以要有依据,有文化作支撑,才能走得更久,经得起岁月的考验。比如大型运动会的吉祥物,成了不少人的雕刻题材,这些作品它是带有时效性的,在近一点比如说,中秋不少玉石雕人创作的“月饼”,在中秋节很火,但时间一过,变成了压箱底东西了,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玉石雕作品如果娱乐性太强,艺术性就会减弱,一不小心就会沦为工艺品,这也要求玉石雕艺人在创作的时候把握一个平衡点。不仅是工艺的创新,更有题材的创新,当然,这必须是建立在符合时代气质、有艺术内涵以及大众审美等前提上。
梁思成先生曾说过:“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作为一名石雕艺人,我认为泰顺石雕作为一种重要的藝术表现形式,通过不同形态的出现,凝聚着石雕艺人对美学的理解,只有深入到人们文化生活的多个方面,为人们的文化生活而服务,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才能彰显其艺术性,也使得它的实用性,从而成为人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吴福珍.当代中国石雕艺术创作的新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2(05):65-66.
[2]穆广科 王丽亚.漫话石雕艺术[N].中国老年报,2001-10-29(004).